-
1 # 長波農業
-
2 # 阿揚耕農
自2019年底到現在,不僅只是鵝的價錢在跌,雞、鴨、鴿子等禽類的價錢也跌降到了冰點,造成養殖戶的經濟虧損嚴重。至於是什麼原因造成的?以及怎樣看待市場回升?我從以下三個方面來談談個人的觀點:
一、非洲豬瘟的因素
2019年由於非洲豬瘟爆發,造成全國的生豬欄存量銳減,豬肉的價格漲到了歷史的最高點。對於普通百姓來說,四五十塊錢一斤的豬肉確實是不小的生活壓力。但每日三餐總不能不吃肉吧,於是便效應式的帶動了雞、鴨、鵝、牛、羊等肉類和蛋類的價格上漲。以致於很多養殖戶擴大了家禽類的養殖,因為禽類養殖的週期比較短,所以造成了禽類養殖的過剩,跌價、滯銷、虧損就在所難免了。
二、新冠肺炎的因素
1. 交通運輸
2020年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對各行各業來說,都是一輪極大的衝擊。全國交通道路實行了封鎖管制,這給養殖行業帶來了極大的困難,運不出去就是賣不出去,滯留著每天就要面對飼料的消耗和養殖成本的增加。
2.餐飲行業
原本雞、鴨、鵝的大部分銷量都是靠餐飲行業帶動, 在疫情的影響下,不能外出聚餐,很多餐飲店都關門了,至今都未能恢復。消費需求少了,這對養殖業來說也是一個極其不利的因素。
三、怎樣看待市場回升
1.對於繁殖較快,養殖週期短的禽類來說,我個人的看法,可能短期內家禽的價錢還不會有太大的回升,但一定會有小幅度的上升。希望疫情早點結束,人們的生活儘快正常起來。
2.在市場低迷的情況下,從事養殖行業的朋友們,不要持有消沉的態度,一定要積極的去拓展市場。可以從電商平臺、異地差價、剔除中間商等方面入手,將虧損降到最低。
3.在全華人民的努力下,我堅信目前的困難只是暫時的。養殖人要控制養殖的數量,做好養殖管理和市場趨勢的分析,相信很快就會過渡難關。
總結:每一次疫情的發生,對養殖行業都帶來不可何計的衝擊,有的人及時抓住機遇,就賺到了錢;有的人樂觀後隨跟風,又虧損得很嚴重。危機危機,危險下肯定有機遇,但機遇也是在危險中,這就是市場的殘酷性。在做好養殖的同時,也要跟上時代的腳步,多渠道營銷才能降低風險,贏得更高的收益。
-
3 # 與廣東結緣
我走在一線,養殖端,發表一些個人看法。造成鵝價低於成本價的原因有
1、冠狀病毒所帶來的持續影響,鵝的消費端主要還是酒店、燒鵝,目前受到疫情影響都沒有營業,消費帶不動
2、19年鵝價非常好,2020年養戶投苗翻倍,其他養鴨(目前養雞、養鴨虧損為主)的養戶加入,導致存欄總量上升,但消費總量是下滑的
3、個人管理問題,決定養殖能不能長期下去的,一定是一個人的細節處理與用心程度,以馬崗鵝85日齡出售為例(目前),均重8.6斤,飼料成本約50元/只,苗價10元/只,藥品3-5元/只,那成本大約65元,賣價9.0元/斤,那賣77.4元,算下來還有12元/只的盈利。但是要考慮折損因素,最後只是不虧本,盈利不多
回覆列表
這是一個很好理解的問題,不管養什麼都無外乎三個基本原因,一,供大於求,產能相對過剩。二,疫情影響,這裡不單指新冠肺炎。三,消費習慣影響。
預計下半年回升空間比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