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馬君俊

    一、“我”作為有自主意識的生命個體,直接來講,是我的父母所生。“我的父母”當然不是“我”。從更廣闊的意義來講,“我”是天地萬物造化而成。他們是“非我”。所以,“非我”生“我”。這是“我”自然生命的產生。

    二、“我”作為生命鏈條中的一環,也是一個具有生育能力和創造能力的存在。從生育能力來講,透過結合,“我”可以生出新的生命。從其他創造能力來講,我也能創造出許多新的事物。這些“新的生命和新的事物”當然不是“我”本身。也就是,“我”生“非我”。這是我的創造潛能。

    三、從我的社會本質而言,我不是單個人所固有的抽象物,而是一切社會關係的總和。父母是我的首要的也是最重要的社會關係,也就是“我”的社會性存在的重要部分。以此類推,那些與我有本質區別但有與我相關的存在,都是我的組成部分。因此,“非我”是“我”。這是我的社會依賴性。

    四、“非我”是“我”的組成部分。但畢竟與“我”有本質區別。不論在“我”之前的“非我”,還是在我之後的“非我”,都與“我”是本質不同的存在。因此,“非我”非“我”。這是我的相對獨立性。

    五、“我”透過“非我”確證我的本質。“非我”與“我”之間構成物件性關係。“我”與“非我”之間的活動,即為物件性活動。那些“非我”如同一面鏡子,顯露了“我”。“我”透過“非我”得以彰顯。因此,“我”是“非我”。這是我的本質的實現。

    六、“我”很難告訴你,“我”是什麼。但我可以確定的是,“我”不是“非我”。這是說,我不是什麼。

    七、站在“非我”的角度來看,他們也不是“我”。這也是說,“非我”與“我”雖然有千絲萬縷的內在關聯,但畢竟不能等同。

    八、那麼,“我”到底是什麼呢?一切都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煙消雲散,化為烏有。我連同我的創造物,也會隨著時間、空間的變化而變化。也許,此時此刻此情此景的這個我,才是真正的我。所以,“是我”是“我”。這是說,活在當下的我,才算是真正的我!

    九、每一個生命個體都是獨一無二的。“我”就是“我”,是不一樣的煙火。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孩子今年上初三,成績中等,給他換進試驗班,我這樣做對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