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狗子君635

    日本之所以鋌而走險去招惹美國,主要就是因為石油。由於日本本土資源匱乏,戰爭前期,日本的石油和鋼鐵主要都是從美國進口,但是在日德結盟後,美國實行了貿易禁運,日本因為沒有足夠的石油和橡膠、鋼鐵,戰鬥力大減,無奈之下先下手幹掉了美國的太平洋艦隊,主要就是為掠奪東南亞的石油和橡膠。還有一個細節,在北洋軍閥時期,美國的石油公司在中國東北就發現過大慶油田,但是當時日本在東北的勢力已經很強,美國考慮到日本日後可能會成為敵對國,於是對外宣稱東北沒有石油,後來日本侵佔東北建立了滿洲國,由於當時日本的找礦技術還不如美國,日本人覺得美國都沒有在東北找到油,那就是沒有了,所以沒有在東北進行大規模的鑽油活動,如果當時大慶和遼河油田被日本人找到,那麼二戰的程序將被延長。

  • 2 # HE觀察

    日本本土是有石油的,但相比日本龐大的民用和軍用石油消耗,其產量基本可以忽略不計。在太平洋戰爭爆發前,日本主要是從美國進口石油,實際上,在中東石油大規模發現之前,美國一直是世界上最大的石油生產國,現在,隨著頁岩油技術的進步,美國很可能會重新恢復這一地位。

    好,繼續回來說,日本在戰前就不斷從美國等國進口石油,並很有遠見的進行石油儲備,從美國進口原油和廢鋼鐵等戰略物資,並沒有受到中日戰爭的多大影響,美國和日本之間巨大的貿易額,以及當時美國國內盛行的孤立主義,讓美國始終沒有對日本進行實質性制裁。

    真正的變化,實際上是從歐洲引發的,1939年9月,德國算是正式掀起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當然,咱國認為這個標準應該提前到1937年甚至1931年,這裡主要是說,德國向美國的英法等盟國開戰,美國政府認為,作為德國的盟國,日本很可能也會南下,不僅侵佔東南亞等地英法荷等國的殖民地,很可能也會損害美國的利益,因此,美國威脅會對日本進行更嚴厲制裁,禁止對日出口原油和廢鋼鐵。

    太平洋戰爭爆發後,日本迅速佔領了東南亞的油田,並將英法荷撤退前破壞的煉油廠修復,日本的石油供應開始轉到東南亞,美日處於戰爭狀態,自然不可能繼續從美國獲得石油。但隨著戰爭的繼續,東南亞等地的煉油廠被轟炸,從東南亞向日本的航線被美國潛艇封鎖,日本本土的煉油廠無油可煉,日本被迫開始消耗自己的庫存,而緊靠有限的庫存是無法將戰爭持續下去的。

    日本將民用石油緊縮到幾乎危險的地步,並發展酒精、松根油等替代燃料,在南洋的戰列艦開始直接使用婆羅洲生產的優質原油,但雜質多,燃點低,揮發性強,一旦被擊中,很容易起火或者殉爆,這也是戰爭後期多搜日本大型戰列艦和航母只捱了幾發就沉沒的原因。到戰爭快結束的時候,事實上日本幾乎已經沒有了石油,大型戰艦沒油只能做固定炮臺,飛行員訓練時間減少,根本不具備空戰能力,不僅是原油,戰爭幾乎消耗掉了日本的所有資源,如果不是美國佔領日本並提供了大量救援物資,換成蘇聯的話,呵呵,日本人口估計會發生一個巨大變化。

  • 3 # 萬歲1148858845

    日本當時每年的全部耗油量是300多萬噸,其中大約7%來自庫頁島的油田(這是根據日俄戰爭後的《朴茨茅斯合約》)大約80%來自美國(每年大約4000萬美元)其餘18%來自英國荷蘭在南洋的殖民地!事實上37年前日本的石油儲備只有169萬噸,僅僅只能支援半年,但是南京淪陷後日本獲得了鉅額金銀外匯儲備,所以能夠從美國購買巨量石油儲備,但是即便如此由於日本經濟財政惡化仍然不得不秘密的出賣國內的黃金儲備(必須提醒大家當年是金本位貨幣制度),到41年戰前日本在紐約的金正銀行還有1.2億美元外匯,石油儲備大約500萬噸,開戰後石油儲備迅速消耗,但是在南洋的油田也很快修復,到43年基本達到250萬噸的規模,理論上完全可以支援日本的長期需求!不過隨著美國的破交戰略的成功(尤其是潛艇戰)導致日本的交通線迅速斷絕僅僅一年以後日本對本土的物資供應就暴跌了80%以上,到45年初就完全消失了,當時唯一的來源只有蘇聯的幾十萬噸與中國東北的煤制油了(大和號最後自殺攻擊的油就是從東北來)

  • 4 # 星垂平野闊月湧大江流

    本來想作一個簡單的回答,百度一下發現,事情不是那麼簡單的,原來日本的二戰失敗和原油供應有這麼千絲萬縷的聯絡。日本在中國東北沒有找到大慶油田,真是萬幸,不然二戰走向不至於有大的偏差,但是至少同盟國不會贏得那麼順利。

    我就不做外行回答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和人吵過架?打過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