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熊貓侃球
-
2 # 師說
首先我們來看下他1985年在Marketing Science上發表的《心理賬戶與消費選擇》。這篇文章以調查人們丟了電影票與丟了電影票等價值的錢,是否再次買票作的實驗為基礎,發現前者只有46%的人表示自己會再買一張,而後者有88%的人表示自己會再次購票。這有悖於傳統的經濟理論,因為丟失的兩者是等價的,人們的行為結果理應相同。
這時,他在論文中提出“心理賬戶(mental account)”的概念,認為人的行為選擇並非將損失與收益一同計算,而是放進了不同的賬戶中單獨權衡。該概念有效的解釋了個體在消費決策時為何總收到“沉沒成本”的影響。就好比學生難以捨棄一款上癮遊戲一樣,因為他對遊戲的付出越多,放棄帶來的(沉沒成本)損失也越高。所以他可能為了遊戲裡的一點小目標進展,而加大投入,花更多精力更多金錢去玩。Thaler在文中認為,個體潛意識的“心理賬戶”將過去的投入與現在的付出加在一起作為總成本,來衡量決策的後果。就好比一款遊戲中,首次為遊戲付費,之後受前者行為的影響將更傾向於繼續付費。這也導致了那些玩家要麼付費,要麼持續的付費成為忠誠的客戶的兩極分化。就好比兩性關係中,真正離不開的並非其中的獲益更多的人,而是付出更多的人。需要穩固雙方關係,更多的不是對對方付出,而是讓對方付出。
再次談一談他1990年在JPE上發表的《對稟賦效應和科斯定理的實驗檢驗》。文中以杯子交換實驗作為起點闡述,發現擁有者比為擁有者的估值更高。於是用稟賦效應解釋,人們高估其擁有物品的價值。科斯定理認為產權明確且交易成本為零時,經自由市場調節最終實現資源的有效配置。這對科斯定理提出了挑戰,因為持有者賣方會高估其實際價值從而報出更高的價格。就好比現實社會中,男女雙方高估自己的位置,從而提出更高的要求。從而導致了社會上沒落著那麼多單身,你卻依然找不到物件。這也導致了那些沒吃到葡萄的人說葡萄酸的人有可能是真的認為葡萄沒那麼甜。
對於教育者而言,可能就存在這麼一種現象。老師覺得自己的講述很好很透徹了,而下面的學生可能還一臉懵逼。而學生覺得自己很努力做得很好了,別人好似只看到了一半。遇到這種情況的解決方案,就需要用到道德中的謙遜了,這種退而表其次的方法,能有效的減少雙方的不一致。懂得這一點,大概男女就不會有“我對他做了那麼多,他為什麼還無動於衷?”這樣的想法了。
就好比韓寒說的,懷才就好比懷孕,時間久了才能看得出來。這麼說,從這個角度看我,大概像是個預產期孕婦吧。
對我們每個人,在每一天的生活中,都會涉及巨量的經濟活動,在同樣的環境和條件下,有人這樣,有人那樣,說是理性也好,不理智也好,其實原因真的是多種多樣的,很值得交流討論吧…
回覆列表
簡單來說,行為經濟學的作用就是幫助人們做好的決策和判斷,其中一個就是可以幫你炒股!
行為經濟學將行為分析理論與經濟執行規律、心理學與經濟科學有機結合起來,研究人類的理性、自私和趨利避害等心理如何影響人在經濟活動中的決策。獲得今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的塞勒的理論體系主要包括“有限理性”“社會偏好”和“缺乏自制力”所引發的後果,通俗來說,就是幫助個人、機構和政府在經濟活動中克服有限的理性而做出較好的,或者是價效比較高的選擇。
舉個例子,男性在衛生間站便器前方便時,總是容易濺出尿液,這是因為他們難以找到一個可供瞄準的靶子而產生糟糕的選擇,而設計了一個足球球門在便池裡,人們就會產生瞄準的衝動,降低尿液濺出明顯。這就是利用心理作用來幫助人們做出好的選擇。
怎麼利用它來幫助我們炒股呢?下面舉三個方面的例子。
(1)及時止損。
人們對於痛苦,總是想辦法推遲承受,而以此產生了拖延心理,心裡總是想,要不明天吧,明天吧,往往會導致更嚴重的後果。跟炒股一樣,一旦發現對股票判斷錯誤,虧損的倉位超過了止損位,不要想著等反彈甚至等解套,即便你發現再等一等可能會變得更高,也要立即動手。還有一個現象就是當人們處於虧損狀態時,在確定的損失和“賭一把”之間做個選擇,人們往往會變得更為冒險,也就是更傾向於選擇“賭一把”,這樣也導致人們不願意“割肉”離場。
(2)解套就跑和落袋為安
當處於收益狀態時,大部分人們傾向於做一個風險厭惡者,反而失去了冒險精神。很多人持有了股票很長時間,剛剛有了小利,遇到洗盤時,就有了強烈的獲利了結傾向,將正在賺錢的股票賣出,導致經常錯失“大牛股”。深入分析持有股票的價值和市場基本面,學會給出股票的目標價位,才會修正人們見好就收的心理。
(3)得失感
比如花10塊錢買了一隻股票,而這隻股票未來的走勢有兩種情況,第一種情況是股價變成20元,第二種情況是股價在很短時間內衝上40元,然後又快速回落至20元……那我猜,你肯定喜歡第一種情況。遇到這兩種情況賺的錢相同,貪念會讓我們感到難受。所以這種非理性的得失感,會對我們的決策產生巨大影響。正確的投資觀念中,真正值得關心的只有起點和終點。
這些只是將心理學與股票決策結合的幾個方面,今年諾貝爾經濟學獲獎者理查德·塞勒(Richard H. Thaler)就是一家基金公司的創始人。1993年,塞勒和Russell Fuller基於行為金融學理論建立名為Fuller & Thaler Asset Management的基金公司,專注美國小企業股。
在他的行為經濟學理論下,公司替摩根大通管理的一隻基金Undiscovered Managers Behavioral Value Fund(UBVLX)表現優異,在過去五年中大多數時間裡都跑贏了標普500指數。目前,這一基金資產已達60億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