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梨子1968
-
2 # 一邊是天才一邊是瘋子
謝謝邀請。這個問題問的好,歷史上關於雷州名稱來源解釋主要有那麼幾種,一種說是打雷多,一種說是有個叫擎雷山,有種是因雷水得名,更有說是因為雷祖。我比較認同雷水的說法,首先雷州的名稱唐初就有了,古代人生存講究依山傍水,雷水經過形成沃土,進而依水建城群居形成州,這種解釋比較符合常理。至於雷多所以叫雷州有些薄弱,雷多雷山加上雷水成州還是可以的。雷祖的說法基本不可信,
-
3 # 奇依切恩
個人認為,雷州設市時用海康市命名更好,海康市雷州鎮或雷州區。
不清楚雷州名稱的來歷。但有點懷疑是因為雷多而得名。氣象論壇上雷州半島被人戲稱不是廣東親生的,原因就是那裡的整體氣候和短時氣象都與半島外的廣東迥異。特別是降雨量,雷州降雨偏少,形成雷雨的冷暖空氣對流天氣現象也偏少。(半島有十年九旱之說,境內缺少河涌)因此,單憑氣候特點就能基本肯定雷州打雷不多(之前不會比廣東其他多)。
-
4 # 亮14762432
雷州的叫法歷史悠久,打雷下雨也確實多,但是卻屬於半乾旱地區,人民生活質量一般,很多人都去珠三角發展。但是人口基數大,還是比較熱鬧,畢竟是國家歷史文化古城,歷史比湛江市悠久。
-
5 # 擎雷天人
南渡河古代叫擎雷水,郡治位於擎雷水北邊,因而取名為雷州。明清時期設雷州府管轄遂溪、海康、徐聞三縣,人稱三雷。如今的湛江市前身即古代的雷州府。
-
6 # 天天看世界28758846
古代人,因雷州春夏多雷暴命,而稱之為“雷州”。據史料記載,雷州一年當中,打雷的天數,多達250多天,每逢春夏季節,陰雨天氣,常常雷霆萬鈞、地動山搖,雷州因雷而聞名。
按現代科學理論,在氣候炎熱,空氣溼度大,大氣對流旺盛的情況下,天空才較易出現雷電,因此雷電多出現在午後。
這個百度上有的。唐朝初年,雷州半島的行政區劃屬南合州。貞觀元年,南合州更名為東合州。貞觀八年(627年),東合州改名為雷州,州治為海康,上屬嶺南道,這是雷州有名之始。此後,除了玄宗天寶元年(742年)改雷州為海康郡。16年後又改了回來之外,雷州作為地名,一直沿用至今。雷州半島就是就是以雷州而得名的。
“雷州”得名之由來,歷代有四種說法:
一曰“多雷”說。首先提出此說的是唐代曾做過高州刺史的房千里(約公元840年前後在世),他在《投荒雜錄》中說:“雷之南瀕大海,郡蓋多雷而名焉。其聲恆如在簷宇上。雷之北高[州之南],亦多雷,聲如在尋常之外”[見《太平廣記》第394卷] 。雷州各地方誌儲存下來的唐沈既濟《雷祖傳》中,亦有相同之文字。這是說,雷州不僅雷多,而且與附近郡縣的雷聲也不同,才以雷為名。宋初的地理書《太平寰宇記》採納了這一說法。明末清初的屈大均也力主此說,不過理由稍有不同。他說:雷州處於大南方,地勢低卑,“故陽力微薄,不能厚畜其震驚之性,而雷動往往非時,州名曰雷,言多雷之變也”[見《廣東新語•天語》]。
二曰“雷水”說。北宋初沈括在《夢溪筆談》中指出,所謂因多雷而取名雷州的說法是錯誤的,“按圖經,雷州境內有雷、擎二水。雷水貫城下,遂以名州。如此則雷自是水名。”(後人注曰:“今府志擎雷合為一水,蓋其源則二爾”)。此後許多地理方誌書都採用了這種說法。例如宋代的《蒼梧志》中有:“雷水在雷山下,雷震而水溢,故名”[見明萬曆間郭子章撰《郡縣釋名• 廣東卷•雷州府》中引文]。官方的《明一統志》也說雷州“因郡有擎雷水,故名”[卷82].
三曰“雷祖”說。北宋祥符二年(1009年)吳千仞寫《英山雷廟記》,記述陳文主生時,“兩手皆有異文,左曰‘雷’,右曰‘州’”,以後又做了當地刺史。這已意味著雷州之名淵源於雷祖陳文玉之手文。明末出現的《雷祖志》,則明確地說:唐貞觀八年甲午,刺史陳文玉具疏改合州為雷州,並請建造郡城。從此這種說法便流傳開來,甚至家喻戶曉。
但是此說最不可靠。不僅陳文玉“卵而生”、“翼而仙”等說法荒誕不經,就是在史實記述上,陳文玉的生平事蹟也得不到正史的旁證。所以早有不少古人提出懷疑和反駁。例如民國參加篡修《海康縣續志》的陳景鋆先生,他在《讀雷祖志題後》詩中寫道:“卵生有幾古今來,徐偃同公記異胎。舊志惜非司馬筆,等看裨說費人猜”。意思是說:卵生的傳說從古至今都有,傳說早在周穆王時,徐國國君徐偃就同雷祖一樣,是卵生的異胎。可惜<雷祖志>不像司馬遷的《史記》,倒像小說似的,讀了使人疑惑。
四曰“擎雷山”說,首見於《萬曆雷州府志》。此志在《卷一•沿革》中不同意雷州起名的“多雷”說和“雷祖”說,而主張:“按郡圖,郡南有擎雷山,其得名以此。孔子不語怪。總之,言擎雷者近是”。《康熙雷州府志》照抄了這一說法,《嘉慶雷州府志》則稍加發揮:“郡前有擎雷山,擎者山之狀也。以其近郡系以郡名,非謂雷之必出於其地也“[卷2]。可見雷州得名於擎雷山,受到很多人的支援。但這一說法卻遭到力主“多雷“說之屈大均的反對。
以上種種說法,除“雷祖”說外,都有一定道理,但以“雷水”說最易理解和接受。在中國大地上,以水為名的城鎮鄉村成千上萬千,數不勝數,非常普遍。唐代以前,現今遂溪地設定過扇沙、椹川、鐵耙縣,都是以水命名;而雷州市地域曾經存在過雷川縣,就是以雷水為名的。隋朝初年雷川與模薄(摸落)、羅阿兩縣合併為海康縣,作為合州的州治。貞觀八年合州易名雷州時,參考了以前雷川縣以水為名的模式,取雷水為州名,是極有可能的。
雷州得名由來的四種說法異中有同:統一於“雷”。擎雷山下有擎雷水,山也好,水也好,名稱的來源都和“雷”有關;當地人篤信“雷種”、“雷祖”的民俗,背景更離不開本地的 “多雷”現象。因此,不管哪個說法更有道理,“雷州”之名與“雷”有關是確定無疑的。雷州之得名,也有可能是上述諸種因素綜合考量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