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荊門海之聲

    華人有乳糖不耐症比率高達九成,只是症狀因人而異。專家指出,這種現象是由基因所決定,不會因後天因素而改變;若要減輕乳糖不耐症狀,飲用乳品時應減量或伴隨其它食物一起進食。 亞洲小兒科醫學會日前以“廿一世紀的兒童營養”為題,進行研討。美國德州兒童醫院小兒科醫師利夫奇茲(Dr.Lifschitz)發表“乳糖不耐症-從基因到臨床”報告指出,乳糖不耐症是常見的營養吸收障礙,許多人吃了大量乳糖後,因無法把乳糖分解成葡萄糖及半乳糖,以致腸內堆積大量短鍵脂肪酸及氫氣,因而出現腹瀉、腹脹或腹絞痛等症狀。這種現象是一種影響乳糖酵素活性的隱性基因所左右,不會因外界因素而改變,或是企圖藉飲食來改變腸道內乳糖酵素的活性,所以乳糖不耐症患者只能以減少乳糖進食量來避免拉肚子。 有趣的是,人體乳糖酵素在胎兒時期逐漸增加,斷奶期才逐漸下降;因此,除非先天性乳糖酵素缺乏者,嬰幼兒喝牛奶多半不會腹瀉,反而是在青少年期以後才會有乳糖不耐症。調查顯示,有這種問題者以黑人、東方人居多。由於牛奶是重要的鈣質來源,發育中的青少年或孕婦若因乳糖不耐症而不能喝牛奶,就要從其它飲食補充鈣。 臺北榮總小兒腸胃科主任吳子聰指出,該院曾以七百多名受測者喝下五百西西鮮奶,以吹氣試驗來了解乳糖不耐症盛行率,發現比率高達96%,而腹部不適者佔58%。從這些受試者可發現,六歲以前有乳糖不耐症者不到一成,但七、八歲以後罹患率快速上升。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一歲10個月寶寶,睡眠質量不好,容易發脾氣,這之間有什麼聯絡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