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冬天裡的雪4075

    孩子,如果你是家長親生的,那麼我告訴你,家長是愛你的。你怎麼樣他們都喜歡。把你的錯誤,你的尷尬事兒拿出來說,他們是面帶笑容地說,用來消遣。是因為你犯了一個在他們心裡認為非常可愛的錯誤,而不是嘲笑你,看不起你。有的時候他們很遺憾地說這件事情,是因為他們替你遺憾,替你惋惜。雖然有時你把他們氣得“冒煙”,但過去了他們就會忘記,一點都不影響他們對你的愛。請不要理解錯了。所以在父母面前,不要認為他們是哪壺不開提哪壺。他們只是想重新回憶一下,你還年少無知的時候,給他們帶來的一些溫暖與快樂。所以,他們提起這些事的時候,你和他們一笑而過,才應該是正常的。誰小時候不犯點錯誤,誰還沒點兒尷尬事兒呢?如果沒有,那才奇怪呢!因為父母生了一個聖人。

  • 2 # 花子日記

    我曾經是一個小孩,現在作為一個家長,這樣的事我經歷過,也對我孩子這樣做過。首先,作為父母這樣做並不是出於嘲笑或者戲弄孩子來取樂的,大多數是因為覺得孩子這樣很可愛很搞笑,出於對孩子的一種愛,並不是說孩子一定要多麼聰明,多麼出眾才可愛,有時候蠢萌蠢萌的也是一種可愛。

  • 3 # 風中起舞

    當家長們提到這類事情的時候,他們的內心是充滿了愛的。他們覺得孩子在那時是多麼的可愛。一般這種情況下,當孩子還小的時候,他們也很喜歡聽到這類的事情,自己也會覺得有趣,可當他們長大到一定的年齡,就會覺得有點尷尬,這個時候,家長們就需要照顧一下青少年那敏感的心了,不要當眾提及往日的窘態。

  • 4 # 薄荷雨依依

    《用真愛唱響孩子們甜美的歌謠》

    又到了千朵萬朵壓枝低的春天,人們愛春天、贊春天、走進春天,凝神會發現柳枝上冒著水滴般的綠尖。在這美好的時刻,要想了解為什麼有部分家長喜歡拿孩子的一些尷尬事、不喜歡的事取樂?心情有點沉重。

    縱觀有五千年文明的泱泱大中國,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人才輩出。卻在部分中國父母的傳統意識中,父母十月懷胎,千辛萬苦把孩子生下來,孩子是屬於父母親的、是欠父母親的。這些父母親是不會愛的。黎巴嫩作家、詩人紀伯倫詩歌《你的兒女其實不是你的》這樣說:

    你的兒女,其實不是你的兒女。

    他們是生命對於自身渴望而誕生的孩子。

    他們藉助你來到這世界,卻非因你而來。

    他們在你身旁,卻並不屬於你。

    現在讓我們來看看身邊的事例吧:

    事件一

    幾個孩子在中間,邊上圍著一圈人,圍觀者多半是看孩子的爺爺奶奶們,爺爺奶奶們會說:“快點叫人,叫呀,唉呀怎麼不叫人呢,真沒禮貌”。又或者說:“快點叫某某唱個歌跳個舞”,這時候如果遭遇到孩子的拒絕,則周圍又會發出一片責怪聲,這聲聲刺耳的責怪聲會像一根根尖利的竹刺深深地扎進孩子的心中。用這種語氣來說話,你不知道孩子此刻心情會是什麼樣的?他們會怎麼想?你完全忘記了他們是一個獨立的人,有著獨立的人格。

    事件二

    有幾個成人,追著孩子要孩子的衣服穿,孩子急的滿臉通紅;或趁孩子不注意往孩子鞋子上踩上一腳,頓時乾淨的鞋面上有了黑印子,這時有的孩子會哭泣、有的孩子會舉起小手朝成人揮舞,等等諸如此類。

    事件三

    把某個孩子完全按照成人的喜好裝扮起來,如果孩子覺的尷尬不願意配合,成人會十八般武藝齊上陣,各種許願、承諾,逼迫孩子就範。然後配上樂,孩子會隨著樂曲忸怩作態、亂舞一氣,旁邊圍觀者看的津津有味、發出開心的大笑聲,還會讓孩子一遍又一遍重複。甚至有孩子的親人把它拍成影片,在親朋好友間傳看。

    如果有人對此發出異議,他們會滿不在乎的反駁道:“這有什麼,喜歡他,逗他玩玩嘛”。

    但我要說的是:這決不是成人對孩子的真愛。如果這類現象不杜絕,對孩子的心理傷害是巨大的。我們不從法律層面上去探究,單從孩子心理上探討一下。

    孩子是有自尊的個體,不是成人(家長)的附屬品,孩子被捉弄,他們的糗事被取笑,很容易讓孩子缺乏自信,從而阻礙了他探索世界的好奇心和探索慾望。

    發明千千萬,起點是一問,精神的浩瀚、想象的活躍、心靈的勤奮,都緣於一個字:愛!成人(家長)要學會愛,孩子們的行為出於天性,也因環境而改變。多蹲下來聽孩子說話,小心呵護孩子幼小的心靈,學習關愛孩子的童心、學會欣賞孩子的童趣,用真愛滋潤孩子幼小的心田,唱響孩子們甜美、動聽的歌謠。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評價遊戲「火焰之紋章i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