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彭華勇家庭教育

    現在整個社會,不少家長都非常焦慮,焦慮已經成為危害家長心理健康的重大殺手,當然,焦慮,也是導致家長家庭教育跑偏的重要原因。

    我一直強調,學習家庭教育,很多家長都進去了誤區,急功近利找方法,找快速解藥,卻成天神經兮兮的,看到這個擔心,望著孩子那個又焦慮,如此心態,談何教育好孩子,只要家長的心態是焦慮擔心的,那麼,再好的方法,她也運用不了!

    而且,我一直強調,擔心就是詛咒,相信就是力量。很多孩子出現厭學叛逆、抑鬱等問題,就是家長從小孩子過度擔心導致的,擔心了那麼多年,終於把孩子擔心成問題少年了!

    所以家長調整自己的心態至關重要,決定了孩子未來的走勢!那麼如何調整心態呢?很多家長面對孩子的時候,不自覺就會焦慮擔心?怎麼辦呢?

    第一,家長要放下對孩子的高期望,放下就是成就,沒期望反而是最好的期望。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家長如果心中一直有高期望,就像一直踮起腳尖,伸直脖子,兩眼直視孩子的分數,每次考試,一上一下,都牽動著家長的心態,一驚一乍的!

    而為什麼說放下就是成就呢?因為放下高期望,家長才能真正學會放手,學會放手,才能給孩子自由,有自由孩子才會有自覺!而家長如果有高期望的執念,就會容易擔心,一擔心,就焦慮恐懼,一恐懼就會控制,要求,監督,一控制監督,孩子就失去內在動力,而且必然叛逆,於是,各種問題來了?

    第二,家長要覺察自己,區分界限。什麼事情是孩子的事情,吃飯,讀書,睡覺,健康,未來都是孩子自己的,是孩子自己的事情,就要區分界限,讓面對,讓孩子承擔,即使暫時一承擔面對,就出問題,就犯錯,但是沒有嘗試,沒有犯錯,孩子怎麼會長大呢?嘗試犯錯,是孩子成長進步的階梯!

    而一旦家長把孩子的事情當成自己的事情,自己替孩子承擔了,替孩子著急了,那麼問題就孩子。即使你再嘮叨,再說教,孩子從來不面對承擔,孩子也一點都不著急,氣得你進醫院他都會無動於衷!

    第三,先敬父母,再愛伴侶,再愛孩子。這是家族的序位,不要把這個順序顛倒了,先盡心盡力孝順雙方父母,讓老人身心愉悅,感覺自己很受尊重,被重視。其次就是處好夫妻關係,彼此恩愛,其次才是愛孩子。

    而很多家庭裡,老人是被忽視的,夫妻之間是冷淡的,一股腦跳進了全心全意為孩子服務的火坑。殊不知,孩子能承受起這個福報嗎,所以人都以他為中心,考慮照顧他,這樣的孩子早早地把福報享受完,那麼長大了,能不吃苦嗎,能不命苦嗎?

    第四,每天朗誦經典,朗讀經典好處很多,可以靜心,可以提神,可以增強自身能量。越古老的文字越有能量。所以,比如儒家《論語》《大學》《中庸》《孝經》《弟子規》等,道家的《清淨經》《道德經》《莊子》《陰符經》等,釋家《心經》《金剛經》《壇經》《地藏菩薩本願經》《藥師菩薩本願經》等,這些經典,哪怕每天讀一點點,只要堅持了,對於人的心態,精神狀態,能量氣場都會非常有幫助!只是很多人不會堅持去做!

    第五,每天練靜心養身的傳統功夫。中華傳統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流傳下來了很多好的養生功夫。比如《八段錦》《五禽戲》《太極》《蓮花生動功》等,這些養生功不僅僅是強身健體,更多的的可以提升精氣神,讓人能量強大,心也隨之更靜!

    比如,我自己,就經常練習站樁,混元樁,以及《蓮花生動功》,堅持了不到半年,身體精氣神好多,堅持一年,走路感覺好輕鬆,全身很有勁,而人的能量提升了,心態也自然容易平和寧靜。傳統是個寶,可惜很多人還不知道,需要我們多多弘揚!

    第六,禪修打坐,內觀自己。人之所以有很多的煩惱,痛苦,其實是因為自己雜念太多,慾望太多,而禪修,就是很好的覺察,覺察自己的念頭,自己的心,起心動念,從而能夠很好地調整自己的心態!、

    需要說明的是,分享的這些方法非常有有價值,只是很多家長不一定懂價值,所以很多人只是看一看,那麼幫助就有限;如果真的懂價值的,就會發現,這一節分享的價值太太,如果看懂了的,去行動了,甚過你在外面參加很多數萬元的課程!因為這些都是我諮詢實踐證實很有效果的!

    總而言之,心態對於家長來說非常重要,學方法之前調整自己的心態,擔心就是詛咒,相信就是力量,心態好了,感覺就好,感覺好,離目標更近,吸引來的都是美好的事情!

  • 2 # 楊哥209739693

    讀書是孩子的一個成長過程,就如同他的身體成長一樣。你要接受他學習上與別的孩子不一樣,就如同他不完全與別的孩子長得一樣高。你能做的就是與他一起閱讀,與他一起運動,與他一起勞動,與他一起交流。其餘的,就交給老師了。

  • 3 # 小作家起跑線

    現如今,家長們對於孩子的學習都很重視,孩子們還小,不知道著急,家長們可是心裡急。部分家長,甚至會對孩子的學習和未來,產生焦慮情緒。

    我的父母就是這樣的性格。所以,當年我哥哥考大學選擇志願時,他們左右斟酌,只想讓我哥哥選擇一個有發展前途又保險的志願,到了我哥哥畢業時,他們又再三考慮他的畢業去向,又想求穩妥又怕他遇到就業挫折,給哥哥造成了很大的心理壓力。

    而我呢,是比較叛逆的性格,不願意聽從父母安排,只想走自己的路。但我原來也是容易焦慮的性格,每逢做什麼事情之前,先想到不利的因素和不好的方面,所以很容易焦慮和悲觀。但是後來,我慢慢學會了調整自己。有了孩子後,我告誡自己說,一定要以平常心來培養孩子,對待孩子,不能再讓自己和孩子都活得那麼累了。

    一, 建議家長學一學唯物辯證法,世間的事情,從來不是一勞永逸一成不變的,孩子今天的成績,並不代表他的未來。

    當然,這並不是說孩子的學習成績不重要了,而是要家長不要只重視孩子一時的成績。人生是一場馬拉松,一時的落後,並不代表永遠的落後。而且,每個孩子的優點和特長都是不同的,所以,重要的是鼓勵孩子去發現自己,找到自己的優勢所在,而不是與別人攀比。

    事物每天都在變化,人也是如此。不論是孩子,還是大人,都要不斷地努力和學習,才能不斷地前進,不斷地調整自己的狀態。

    父母不要覺得,自己給孩子安排的成才計劃、未來規劃,就是最完美的最靠譜的,萬一孩子偏離了自己的計劃軌道,就會導致未來的失敗。

    這世間沒有完美的事情,有時候,有心栽花,花不一定發,無意插柳,柳卻有可能成蔭。

    二, 家長要明白,孩子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他的現在和未來,都要靠他自己努力,家長可以輔助孩子,但是無法一手包辦代替。

    愛孩子的最好方式,是適時放手,是家長幫助孩子但不逾越,不試圖去包辦孩子的一切。因為家長再有能力和積極性,也只能幫得了孩子一時,孩子這一生的道路,終究要靠他自己來完成。

    三,家長一定要有一顆平常心。以平常心來對待孩子,以鼓勵和欣賞的眼光來看待孩子。

    “平常心”這個詞,可能會被某些家長,看做是不思進取甘於平庸的字眼,但,一顆平常心,卻是緩解焦慮情緒、發現美好生活的法寶。

    如果把孩子比作一課小苗,那麼,有Sunny雨露的滋潤,有泥土的支撐,小苗自會慢慢長大,這是自然規律,也是人類的成長規律。家長如果急於求成,患得患失,就會做出拔苗助長的事情。

    如果把人生看做是一場旅行,那麼,應該讓孩子在旅行的路上,慢慢地欣賞一路的風景,而不是匆匆趕路,只為抵達所謂“成功”的目的地。

    作為家長,我們有時候會對孩子的失敗表現出失望和不滿意,感嘆自己的孩子為什麼比不上人家的孩子。可是反過頭來想想,有幾個孩子會對自己的父母不滿意的呢?偶爾有一兩個孩子嫌棄自己的父母,就會被大眾集體斥為“不懂事”、“不孝順”、“忘恩負義”的白眼狼,但為什麼父母就可以肆無忌憚地嫌棄自己的子女呢?只因為我們生養了他們,所以就因此有了特權嗎?

    讓我們都做一名可愛的園丁吧。用心與愛去澆灌孩子這顆幼苗,用欣賞和理解的眼光注視他們的成長,偶爾給他們修剪修剪長偏的枝杈,偶爾讓他們淋一淋大雨,讓他們在自然中快樂成長,而不是在溫室裡鬱悶焦慮。

  • 4 # 虹111447056

    謝謝邀請!有焦慮感,說明家長對孩子還是比較重視的,但是,首先家長要擺正心態,調整好自己,家長的焦慮會直接影響到孩子,給孩子無形中增添更多的壓力,只不過有的孩子還小比如上小學的,還不懂得表達而已。其次,針對孩子自身的實際情況,制定切實可行的學習方案,比如孩子只能考到80分,你非要他考100,這不是給自己添堵?再有,跟孩子的老師多溝通,老師是對孩子的學習狀態最瞭解的人,請老師幫助一起給孩子指定適合他的學習方法。最後,跟孩子多溝通,沒有不希望自己孩子優秀的父母,也沒有不希望自己優秀的孩子,多溝通多瞭解到孩子內心的真實想法和感受,才能更好地幫助孩子前進。家長還是要自身多一份耐心和平和的心態,孩子如果真的可以很優秀,那固然好,但世間平凡的孩子還是絕大多數,只要孩子身心健康,平安地成長,將來有良好的心態面對社會,做個有責任心自食其力的人,這對孩子來說才是最重要的。

  • 5 # 教育之象

    孩子讀書成績不好,這是結果。為什麼成績不好,我們不分析。家長卻為什麼焦慮呢?

    家長的焦慮有一定道理。除去希望孩子出人頭地的期望之外,這種焦慮還剩下多少呢?如果,孩子將來能像你這樣生活,你同意嗎?

    如果同意,你的焦慮就會完全沒有了。如果不同意,那是家長你把自己的願望強加給孩子了。孩子不能實現,你變得惶恐不安而已。

    我想,這個世界上最不靠譜的事情就是把希望寄託在別人身上。若想不焦慮,家長自己多為孩子準備點什麼。比如人脈、財富或者是技能。

    退到最後說,只要和平,做什麼都養得活人的。是不是?

    有一些人才不如愛迪生、韓寒、莫言之類的人,也沒讀過大學。可是,他們一個是著名的發明家,一個是少年就富有盛名的作家,一個更是獲得諾貝爾文學家的大作家。

    何必憂慮,每一顆種子都會發芽;何必憂愁,春天來了,花兒還是會一樣盛開;何必焦慮,小樹總會長成參天大樹。

  • 6 # 大白兔雜談

    一、家長為什麼要“吼”?一一癥結在於家長內心的恐懼感。

    看到孩子的成績,幾乎沒有父母不焦慮,優秀的想讓他更優秀,中等的想讓他變優秀。成績差的家長更會沸想聯翩,小學成績都這麼差,那中學呢大學呢工作呢……焦慮的本質是恐懼,恐懼的結果是失去耐心,是轉駕到孩子身上的“吼”。 ......這個時代,媽媽的耐心成了教育界最昂貴的奢侈品。

    二、家長“吼”也白“吼”一一結果是導致孩子負面情緒增加甚至造成孩子一生的痛苦。

    家長的“吼”,暫時可能會使孩子變得乖巧聽話,但若長期下去會使孩子降低對自己的認同感,產生自卑心理;會使孩子遇事恐慌急躁和優柔寡斷等,久而久之,更會使孩子產生叛逆心理,對父母的話不理不睬,甚至離家出走。

    三、家長怎麼能不“吼”一一把不耐煩變耐煩。

    1.家長需要多讀書,盡力讀懂自己的孩子,做個內心強大的智慧父母。現代社會資訊飛速傳播,給天下父母提供了平等的學習機會,讓我們可以更快更準地獲取先進的教育理念和方法,你若不學,社會一定逃汰你,孩子一定遠離你,到時候你的“吼”聲也會飄得無影無蹤。

    2、降低期望,放大孩子身上的優點。千萬個孩子千萬個不同,每一個孩子身上都有優點和缺點。考試成績不好並不意味著孩子一無事處,家長只要能看到孩子的優點,再恰當適時地給予孩子揚長補短教育,你就不必擔心你的孩子未來不美好。

    3、給幾個制“吼”小方法。當你將要憤怒時,默唸“我生的我生的我生的,錯在我錯在我錯在我”,調侃一下,讓情緒緩和下來;當你忍不住暴跳如雷時,抬頭看看你家的大鏡子,你凶神惡煞的樣子一目瞭然,問問自己“是我嗎?是我嗎?是我嗎?”,轉移一下注意力,讓“吼”聲降下來。這樣的小方法有許多,久而久之,你的吼聲就會慢慢消失。別小瞧心理暗示的作用喲……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辯論賽,學習與人品哪個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