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鑽石讀書人
-
2 # 密探零零發
秦始皇廢除分封制是社會發展之趨勢,漢朝吃盡了苦頭,廢除了分封制,以及後世一直推行郡縣制恰恰證明了秦始皇徹底廢除分封制的正確以及開創性;
在秦始皇廢除廢除分封制之前,分封制,導致諸侯林立,是國家諸侯征伐,戰亂不亂的根源,秦始皇統治中國後,認識到了分封制的危害,廢除分封制,實行郡縣制,是大勢所趨,具有進步性;
西漢初年,劉邦實行郡縣制和分封制並行,導致七王之亂,到了漢武帝的時候不,逐漸認識到分封制的為何,開始實行推恩令,分化諸侯權力與封地,讓分封制名存實亡,不再威脅中央;
後世王朝,以及先進的中國,實行的一直都是郡縣制,事實早已經證明了秦始皇廢除分封制的正確性。各位,你們說呢?
-
3 # 王二講史
不是,只不過是歷史發展的規律使然,不要覺得在歷史發展的洪流裡稍有後退就是倒行逆施,打個比方,你向前走了三步,因為一些原因不得已後退了一步,最終不還是前進了兩步嗎?
個人覺得看待歷史還是堅持歷史唯物主義比較後,簡單說就是站在當事人的角度看問題,例如我們現在看鴻門宴總是惋惜項羽太蠢沒有及時殺了劉邦,可是站在當時項羽的角度想,你又怎麼算的出眼前的一個亭長出身的地痞無賴後來能混的風生水起,甚至會打敗自己呢?
無論是劉邦還是項羽,他們治理天下的時候,無疑都是要汲取秦朝滅亡的原因的。在今天的我們看來,秦始皇廢分封行郡縣有利於鞏固統治,但在當時人看來,秦始皇廢分封,恰恰是自剪羽翼,以至於人民造反時,郡縣不盡力鎮壓,沒有同姓子弟來保護王室。
但是當時劉邦又不太放心自己的兒子到各地做王,於是折中了一下,實行郡國並行制,這不正是探索的表現嗎?
而後來八王之亂,人們才發現天下有叛國而無叛郡,兩相一對比,人們才真正看出郡縣制的好處,於是漢武帝實行推恩令,逐步削弱了諸侯國的勢力。
而後代王朝也放心大膽的選擇郡縣制,這不都是從前人的教訓裡汲取的經驗麼,正是一個個前人的探索,歷史才一點點進步。因此,我認為楚漢恢復秦廢掉的分封制不算倒行逆施,恰恰說明他們都是歷史洪流中實實在在的人,而非神,自然也不可能要求他們站在我們今天的角度考慮問題!
-
4 # 滑稽哥哥和一家人
周的制度是封土建國的封建制度,周為天下共主,是原始的聯邦制度。秦朝實行的是皇權至上中央集權制度。出了權利更集中外,秦的這種制度並不比封建制先進,相反歷史證明,分封制度下政治環境更寬鬆,更能進化到更高階的社會制度社會形態,西周更是早於羅馬產生共和制度(公園前842年,華人暴動攻入王宮,周厲王逃跑,公園前841年政權由大臣周定公和召穆公共同執掌,稱為共和)雖然很短暫,但也足以說明封建制是有可塑性的。歐洲是長期封建+宗教的政教分離的封建制度,權利更加的分散制衡,,為以後思想的進步和社會形態的進化提供了土壤。而秦以後的皇權至上中央集權制度可以說是從封建制度分離出來的極端的畸形的社會形態,此制度下,統治階級為維護其統治,不斷加強集權獨裁,不斷深化愚民鉗制思想,(例如文字獄就是鉗制思想的一種形式),思想沒有了進步的空間,2000多年來社會發展幾乎停滯不前,沒有再產生一位真正的思想家,所有學術理論都停留在諸子百家,只是形成了一個畸形的歷史怪圈——不斷的改朝換代,每個朝代的週期從開國、發展、興盛、衰敗、滅亡一般不超過300年。就這樣這樣一個皇權獨裁中央集權的畸形制度在中國存在了2000多年,將中國社會的發展引入死衚衕,將華夏百姓推向水深火熱的深淵。這兩千年來是王朝更迭的歷史是人民苦難的歷史。
-
5 # 舊事舊人歷史說
不是倒行逆施。而是時勢所迫。
眾所周知,秦始皇建立秦朝以後,統一六國便廢除了實行很多年的分封制。天下在也不分封王侯,而是改為郡縣,由中央直接派遣官員。
漢朝建立以後,劉邦認為秦朝之所以在短短15年內就土崩瓦解,完全是因為秦朝沒有分封一些諸侯,導致自己眾叛親離。所以漢高祖劉邦為了保證自己的大漢王朝能夠長治久安。便恢復了以前的分封制。劉邦大肆分封自己的兒子,叔伯,侄子。到全國各地去鎮守一方。這是出於當時形勢所考慮。
劉邦打敗項羽之後,大漢王朝並不是劉家一個人說了算。當時的漢朝儼然恢復到了周天子時期的天下共主,而不是唯我獨尊。當時除了漢高祖以外,還有七大異姓王。他們雖然尊劉邦為皇帝,但是他們並不配劉邦直接管轄,對劉邦的命令陽奉陰違。所以劉邦為了顯示自己對這些異姓王的尊重。便封他們為王,讓他們執掌一方。於是在漢朝初期,便出現了分封制與郡縣制的混合體。郡國並行制。在這些郡國並行制實行的年代裡,既有劉姓諸侯王,又有異姓諸侯王,天下相對安定。
但是劉邦坐穩皇位以後,他還沒有從打敗項羽的反攻中高興。便開始剪除其他異姓諸侯王。這是劉邦自己認為的,他認為漢朝的心腹之患便在於這些異姓諸侯王。當他見面異姓諸侯王之後,他對大臣們說,非劉姓而王者,天下共擊之。
可以看到當時實行郡國並行制,最根本的目的就是維護社會的穩定,王朝的興盛並不是倒行逆施。
-
6 # 楊朱學派
分封制的特點是分權。儒家提倡分封制。郡縣制的特點是高度中央集權。把天下的權力集中於於皇帝一人。法家提倡郡縣制。
周王朝是典型的封建社會。天子分封諸侯,諸侯在封地建國。秦朝是郡縣制。漢朝雖然採用封建制,但只分封劉姓諸侯。
分封制改進之後,就是民主聯邦制。今天的美國、德國、澳洲等發達國家都採用改進版的分封制。
中國、北韓等國家都採用郡縣制。
秦始皇創立利於專制獨裁的郡縣制。是社會的倒退。
-
7 # 被遺忘de人70
楚漢恢復分封制當然不是倒行逆施的,這和周的分封制還是有一定的改動的。
從劉邦建立的漢來說,恢復分封制也是當時情況之急所需。
第一方面,劉邦認為秦結束了百八多年的分封制,重新確立實施的郡縣制,從而使到秦王朝滅亡,而周朝的分封制能維持八百多年都不滅亡,從而令到劉邦選擇了分封制。
第二方面,劉邦是為了拉攏其他建國元勳,劉邦知道他是從一個乞丐出生的,周圍的謀士和將士為他出生入死,不封王,可能會令到他們對劉邦自身不服,因此起兵造反,從而威脅到了漢王朝的政權,劉邦也不得不恢復分封制。
最後一方面,是因為當時百姓還有一些被秦所滅的王國貴族弟子,十分之恨秦,秦是靠強大的國力來進行統一的,很多人都不服秦,更何況秦的制度,劉邦只有恢復分封制,才能初穩民心和其他開國大臣的心思。
劉邦在實施分封制的同時也是吸收了周朝滅亡的原因,進一步改善分封制,所以這可不是倒行逆施。
-
8 # 斜槓小D
樣的角度去區別。以現代文明發展的角度去看
待楚漢恢復分封制是有點倒行逆施的意味,但
是如果如果站在當時歷史環境下去看待,楚漢
恢復分封制其實是一種制度選擇問題上的分
歧。看待歷史不能先入為主,以現代人的眼光
去評判對錯,更要將自己置於當時歷史環境
下,加入歷史之同情。換言之如果在楚漢時讓
你來選擇,你會選擇分封制還是郡縣制。
高祖劉邦建建立漢朝以後實行郡國並行制也是
不得已而為之,原因有二:
建國後在討論政體問題上意見不一,有人認為秦二世而亡的原因是沒有分封諸侯,以至於天下揭竿而起時沒有勤王之師,從而迅速瓦解。其實,關於分封制和郡縣制的討論一直不絕於耳,甚至在唐朝時都有人認為分封制優越於郡縣制,更別說是在漢朝。所以索性不單一的實行分封或者郡縣,而將兩種制度結合起來,也是無奈之舉。大家都知道劉邦能力不強,但是很知人善任,比如蕭何、韓信、英布等等,劉邦的帝位其實就是靠這些人推出來的。現在漢朝建立了 ,各方勢力在激烈鬥爭中重新洗牌,要求獲得利益。這些功高蓋主的人要賞賜、要封地,自然要給他們說得過去的地位,因此,劉邦只能退而求其次,建立這種差點給西漢帶來滅頂之災的不倫不類的制度。當然這是後話。但是劉邦實行郡國並行確實是不得而為之。所以也不能說實行分封制是在倒行逆施,畢竟當時郡縣制的優點並沒有凸顯出來。
回覆列表
秦始皇取消分封制,實行郡縣制是巨大的社會制度進步,分封制形成國中國,中央對封國控制力極弱,封國強大必反。而郡縣制利於中央集權,很好的解決了上述問題,郡縣制與中國現行制度本質是一樣的,沒有國中國,沒有世襲制,官員體系由上至下級級任命。
但歷史進步從來不是一蹴而就,往往出現反覆。被滅的各國貴族不會輕易放棄原來的利益蠢蠢欲動,老百姓過了一千多年分封社會生活,對新社會也存在很大疑慮。當雄主秦始皇死後,秦內部開始瓦解,各地分分造反,發出的旗號都是復辟舊國。
劉邦其實就是秦始皇部分繼承者,他吸取了秦的教訓。漢初西部實行郡縣制,東部分封給各功臣。後封國造反,史稱七國之亂,平定只用一年,如此順利,說明民心已向郡縣制,自此劉邦徹底廢除封國制,全國改郡縣制,奠定了強大漢朝基礎。不過漢的郡縣制不如秦徹底,打字累,不多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