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彎鬚穇鰳觽皪

    孔子先到了衛國,衛靈公接見了孔子,並給他在魯國一樣的待遇,藉此炫耀其“尊賢”。孔子十分高興,躊躇滿志地想在衛國實現他“仁政德治”的主張和理想。但平庸的衛靈公對孔子的政治主張絲毫不感興趣,他給孔子優厚的待遇只是想借孔子這塊招牌,炫耀他“招賢納才”的好名聲罷了,其實孔子並未受到重用。孔子在衛國住了幾個月,從沒參與過衛國的政事。這時有人在衛靈公面前說孔子的壞話,誣陷孔子是魯國的奸細。於是衛靈公派人監視孔子的行動,孔子擔心早晚要遇到麻煩,便急急忙忙地離開了衛國。

    此後孔子又去了曹國、宋國、鄭國、陳國、蔡國等諸侯國,希望得到國君的任用,以便推行他的政治主張,結果卻是四處碰壁,還差點丟了性命,但孔子非常樂觀。

    孔子到了蔡國的第三年,吳國攻打陳國,楚國派兵援救陳國。楚昭王聽說孔子住在衛國和蔡國之間,就派人去請孔子。孔子十分樂意,打算去楚國大幹一番。

    陳、蔡兩國的貴族得知訊息,怕孔子到了楚國,對他們不利,就派兵去抓孔子師徒,孔子一行為了避禍走進一片曠野,無安身之地。孔子他們被困住了,無法逃脫,隨身帶的糧食也吃光了。弟子們全都餓得無精打采,但孔子卻照樣不停地給他們講學。

    子路滿臉怒氣地對孔子說:“難道君子也會有困窘的時候嗎?”孔子和顏悅色地開導他:“君子和小人都會遭遇困窘,但君子在窮困時仍堅持自己的信念,而小人面對窮困就會無所作為了。”

    孔子看到子貢也是一肚子不滿意,便問他說:“子貢啊,你認為我是個博學強識的人嗎?”子貢說:“當然是了,這還有什麼可懷疑的嗎?”孔子笑笑說:“你這就說錯了。我只不過能始終如一地堅持學習,並且找出其中的錯誤,然後改正。”

    孔子知道弟子們對目前的處境都心懷怨氣,便想趁著這個機會教導他們應該如何堅守節操。

    孔子先叫過來子路,問道:“你是不是認為我們的學說有什麼不對的地方?要不然我們為什麼會落到如此地步呢?”子路毫不隱諱地說:“我認為我們不夠仁德,所以別人才不信任我們,不重用我們;我們的智謀也很低,以致於被圍困在這個地方。”

    孔子反問他:“真是這樣的道理嗎?子路,假如有仁德的人就會受人信任,那麼伯夷、叔齊為什麼還會被餓死呢?假如有智謀的人就能夠暢通無阻,那麼聰明的比干又怎麼會被剖心呢?”

    子路一時不知如何回答。

    孔子又問子貢:“你是不是認為我們學說有什麼不對的地方?”子貢想了一想說:“先生您的學說博大精深,但正是因為它太精深了,反而使各國都不採納您的學說,您為什麼不降低一點要求使國君都樂於採納它呢?”

    孔子說:“子貢啊,好的工匠雖然手藝高超,但他製造出來的器具卻未必能使人人都滿意;好的書並不是人人都喜歡讀,君子能夠不斷完善自己的學說,用法度規範國家,用道德統治百姓,但卻不能保證一定會被君王所採納。現在你不想著如何做好自己應該做的事情——完善我們的學說,而是一門心思去迎合當權者的需要,這種志向太不遠大了。”

    孔子又把這個問題向顏回說了一遍。顏回慷慨激昂地對孔子說:“先生,您的學說偉大極了,因此普通人理解不了,但不被理解、不被採納又算得了什麼?正因為如此,才顯示出您作為君子不迎合世俗的高尚情操。我們應該繼續堅持不懈地推行它,總有一天賢明的君主會運用它治理國家,實現我們的主張。”

    孔子很受感動地說:“有道理。如果你是個統治者,我願意在你的手下為你服務!”

    後來孔子派子貢面見楚王求救。楚王派兵去接孔子,孔子師徒才擺脫了困境。

    孔子又先後到了楚國、衛國,直到68歲才回到魯國,結束了十四年的遊歷生活。雖然遊訪各國,備嘗艱辛,一事無成,但孔子仍壯心不已。

  • 2 # 文逸哥說教少兒美術

    孔子周遊列國行跡,概述如下:

    前497年秋,魯國郊祭,未按慣例分祭肉,表示孔子被解聘。孔子去衛國(濮陽),開始了周遊列國之旅。衛靈公給了跟魯國一樣高的俸祿,但並不參與國政,最讓難忍受的是衛大夫以陪護之名進行監視,孔子決定前往陳國,經衛國蒲邑(長垣縣)再到匡地(張寨鄉),被誤認為是陽虎一行,早年陽虎曾率兵在此暴虐匡人,為孔子駕車的顏刻當時也隨行,以致拘困五日。獲釋後遇到顏回,孔子說“吾以汝為死矣”,顏淵答“子在,回何敢死”。陳國去不成,只好折回衛國。衛靈公深知孔子出走之由,故讓國夫人南子召見,還跟夫人一道帶著孔子前後乘車招搖過市,昭示禮遇孔子。不料,孔子以此為醜,離衛回魯,這已是前496年底前後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抽脂多了眼窩凹陷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