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假裝卟茬苸

    腸粉在廣東是最為普遍的早餐,粉粉嫩嫩、晶瑩剔透的感覺實在美不可言!

    而這種傳統美食早在唐代就已經出現,源於瀧州(今廣東羅定市)。瀧州當時為嶺南政治、經濟與文化重鎮,佛學文化鼎盛。在瀧州各地遍佈大大小小的佛學道場,特別是以龍龕道場最為出名。新州有一個少年叫惠能,自小喜歡上佛學,聽聞瀧州佛學文化濃郁,不顧母親勸說,不畏艱辛,長途跋涉來到瀧州龍龕道場求學。由於路途較遠,所以惠能來一次就會住上好些日子,就在道場內生活。在龍龕道場,早餐都是吃油味餈,亦稱鹽味餈,是用石磨把大米磨成漿後加些油鹽、花生米(炒後壓碎)、蔥、韭菜等混在一起,然後新增到平整的容器內(薄薄的半釐米厚),然後放入鍋內蒸。蒸好了就成了一層大塊的米糕,然後再往容器內新增另一層生米漿,直接新增在已經蒸熟了的米糕上蒸,這樣重複新增四五層蒸熟後就成了瀧州當時傳統美食油味餈。

    有一年,嶺南大地出現罕見旱災,以致農作物失收,群眾糧食緊缺。因當時瀧州在嶺南為富裕地區,春州(今廣東陽春市)、新州(今廣東新興縣)等周邊地區難民大量湧入。時任父母官陳普光與惠積商議決定把龍龕道場設為臨時避難場所,在瀧州大地進行募捐物資、糧食集中供應難民日常需求。但由於難民數量較多,日常用餐已經沒有米飯,僅供應油味餈也難以維持。看著儲備糧食日益減少,而正在這時候,在廚房幫工的惠能不小心把盛滿米漿的大桶弄偏了,桶內剩下的米漿不到一半。惠能如實向惠積師傅彙報,惠積師傅沒有責怪他,自己來到廚房,看了一下,讓惠能去生火,自己就往桶裡加滿了清水,重新攪拌一次。米漿變得很清稀,然後惠積師傅輕輕地往容器內倒入一勺米漿,拿起來左右擺讓其平鋪在容器周圍,跟著就放入鍋內蒸。由於這次米漿很清稀,且比較薄,很快就熟透了。惠積師傅把蒸熟透的油味餈直接拿出來,並沒有加第二層,但卻發現這次的油味餈白如雪花、薄如蟬翼、晶瑩剔透,惠積師傅與惠能都感到驚訝。馬上嘗試一下,吃起來鮮香滿口、細膩爽滑、還有一點點韌勁,味道一點也不比原來的油味餈差,簡直就是有過之而無不及。而這樣做出來的油味餈,不但味道好,且也可以在一定原料情況下提高了產量,惠積馬上分咐惠能與其他徒弟採用這種方法做食物。由於這種方法做出來的油味餈太薄了,不能像之前的可以分成一塊塊,所以只能全部鏟回一堆然後再分切成一段段或不分。這就是腸粉做法的由來,但當時還沒有叫做腸粉,為了與原有油味餈區分,大家就叫它做油味餈。災難還沒有得到減輕,惠積親自參與改進油味餈片改進研究工作,之後安排寶亮、惠能等弟子為瀧州百姓傳授新油味餈做法,這種油味餈片很快就在瀧州大地傳播開。惠能很懂感恩,在傳播過程中幫起了個新的名稱,叫作惠積餈。由於惠積餈源自龍龕道場,當地也有人稱之為龍龕餈。

    乾隆年間,乾隆皇帝遊江南那會兒,受了吃客大臣紀曉嵐的蠱惑,專門拐到羅定州吃龍龕餈。當吃到這種"夠爽、夠嫩、夠滑"的龍龕餈時,乾隆讚不絕口,並乘興說:這餈並不算是餈吧,反而有點像豬腸子,不如就叫腸粉吧。後來他回到了京城,還對羅定的腸粉念念不忘,而腸粉亦因此在廣東傳開了,越開越多腸粉店

    正宗腸粉米漿比例:水 1200 克,老米 500 克,馬鈴薯粉 150 克(荷蘭風 車牌),小麥澱粉(香港雙箭牌)100 克,玉米粉(香港家樂牌)20 克。 老米:羅定粗米存放倉庫(通風)一年後拿出使用。 製作方法:將老米用水浸泡 6 個小時,然後把米撈上,磨成米漿再加入馬鈴薯粉 150 克,小麥澱粉 100 克,玉米粉 20 克。即成腸粉漿。

    腸粉湯汁材料比例; 第一:水 5 斤,蠔油 175 克,生抽 175 克,老抽 25 克,鹽 45 克,羅定豆豉5克(磨成漿),雞粉 20 克,鮮香粉 10 克,雞骨架 250 克,薑片 32 克,蒜蓉 32 克,小

    洋蔥 75 克,花生油 250 克,豬皮 75 至 125 克,生粉 5 至 100 克。 製作方法;將雞骨架和豬皮放到裝好清水的鍋裡大火燒開,改中火熬一個 小時至兩個小時。

    第二;把花生油放到炒鍋燒至 180 度左右,然後把小洋蔥,薑片,蒜蓉放 到油鍋裡炸,炸至黃色即可,再把油鍋裡除花生油外所有的東西放到熬了一個小時以 上的湯鍋裡,再加入羅定豆豉漿,蠔油,生抽,老抽,鹽,雞粉,鮮香粉 (鮮香粉要先 兌水才能放進湯鍋裡),蓋上再熬 5 至 10 分鐘,然後把湯鍋上面的渣撈掉, 加入生粉(生粉要先兌水才能加入湯鍋)一邊倒入生粉一邊攪拌湯汁,再把 湯汁燒開即可關火,再過慮掉湯汁裡的渣即成腸粉湯汁。

    腸粉醬油汁做法材料比例

    1: 薑片 5 克,蔥 20 克,洋蔥 30 克,香菜 15 克,西芹 25 克, 水 500 克, 把以上的材料放進鍋裡大火煮開後轉小火煮成 250 克菜湯(煮湯的時候鍋蓋不要蓋),然後把渣過濾掉剩菜湯。

    2: 菜湯 250 克,香菜一棵(香菜跟調料放一起),鹽 1 克,味精 6 克,白糖 9 克,生抽 25 克,老抽 11 克,魚露 5 克,味極鮮醬油 5 克,蜂蜜 10克,把 250 克菜湯先燒開後放進其它的調味料即可成醬汁。

    腸粉蔥油的製作方法:1 斤洋蔥(小個的紅洋蔥)把洋蔥切粒,鍋裡放進 3

    斤油加熱後倒入 1 斤切好的洋蔥粒,中小火炸到洋蔥變成金黃色即可,再

    把洋蔥渣過慮掉就成蔥油。

    腸粉蒜油的製作方法:蒜頭 1 斤,油 3 斤,把蒜頭剁成蒜泥,炒鍋放進 3 斤

    油加熱再放進 1 斤蒜泥,中小火炸到蒜泥變成金黃色後過慮蒜渣即成蒜油。

    拉腸製作方法:把蒸爐加滿水,大火燒開(蒸腸粉時一定要開大火),

    腸粉盤刷上食用油,再放入米漿搖均勻放入腸粉架蒸 30 秒左右再加入餡 料再蒸 5 秒加入青菜,再蒸 5 秒左右即可拉出,然後把腸粉皮分兩半颳起 卷皮條形放入碟子澆上湯汁、醬油汁、蔥油、蒜油即可出品。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降溫更要注意血壓變化,高血壓怎樣日常保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