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俄羅斯正集中發力,力圖推動敘利亞局勢實質性轉圜。就在俄羅斯四處張羅之時,美國媒體對於總統特朗普“忽視”敘利亞的做法表達了不解,稱這是將敘利亞拱手讓給俄羅斯。
13
回覆列表
  • 1 # 科學探索怪談

    因為ISIS的背後金主就是美國呀,以色列主要是猶太民族,而美國華爾街基本也主要被猶太集團掌控了,以色列,沙特,美國都是穿一條褲子的,之前有一段不是庫爾德人要建國也鬧的很兇呀,敘利亞反對派武裝力量哪裡來的,不都是美國的影子呢。

  • 2 # 小丞觀天下

    美國的“忽視”,是接受現狀後的現實選擇,有轉換焦點,以退為進的戰略考量。

    近年來,美國在敘利亞問題上的做法是支援反政府武裝,主張推翻巴沙爾政權。在俄羅斯直接派兵敘利亞,幫助敘政府軍清剿“伊斯蘭國”武裝和其他反政府武裝,穩固巴沙爾政府基礎後,美國已經失去在敘利亞戰事上主動權。俄羅斯已經在敘利亞問題上坐穩了調停者的位置,獲得土耳其和伊朗等國家支援。而讓美國只做配角肯定是不甘心的。美國在中東可打的牌很多,以色列,沙特,伊朗都可以用,庫爾德問題也已經透過所謂公投埋下伏筆,隨時可以啟動後攪動中東局勢。作為大國,美國不會一手爛牌打到底,而是“你打你的,我打我的”。敘利亞問題實質是美俄博弈,敘利亞只是美俄全球大棋局中的一個點,並且還不是關鍵節點。

    在敘利亞和平程序開始啟動之後,政治談判將替代大規模軍事行動。美國在和談中可以藉助其豐富的外交資源爭取主動。以俄羅斯國力,不可能無限期負擔在敘利亞的高額開支。美國在敘利亞放一放,實際是以退為進,促成俄羅斯“見好就收”,推動敘利亞局勢由不利於美的戰,轉向可能為美國所用的“談”。11日普京突然訪問俄羅斯在敘利亞的空軍基地,並宣佈將從敘利亞撤軍。這對美國而言,並非壞事,樂見其成。

    最近美國承認耶路撒冷是以色列首都,一下子將中東局勢的焦點從反恐轉換到巴以,把全球的關注都吸引到耶路撒冷這個具有特殊宗教和歷史意義的利益交匯點,實際上淡化了敘利亞問題。巴以衝突挑起之後,美國將回歸傳統的中東調停者的角色。因為在巴以問題上,誰都繞不開美國。

  • 3 # 千里巖

    在特朗普的對外政策中,敘利亞問題確實不是重點。

    如果回顧敘利亞問題的起源,我們不難發現這是小布什政府提出的“大中東民主計劃”震盪波中遺留下來的一個波瀾。

    早在2000年敘利亞現任總統巴沙爾發動的“大馬士革之春”,放鬆了對國內政治控制,進行了一些社會改革的機會,試圖拉動經濟發展緩和社會矛盾。但是巴沙爾的改革並不順利,他無法脫離中東阿拉伯國家固有的家族+教派統治模式,經濟發展也相對緩慢,失業人口居高不下,社會積累了相當的不滿情緒。

    當美國提出了“大中東民主計劃”後,敘利亞國內的反對派開始積極活動不斷進行各種抗議活動,巴沙爾迫於壓力又對社會控制進一步放鬆,放棄了對社交媒體的封控。在2011年,一個原本偶然的學生街邊塗鴉政治口號遭警察逮捕的事件,成為社會矛盾爆發焦點。反對派利用社交媒體迅速聚集了大批的抗議群眾,並且與隨後的政府軍警發生激烈衝突。巴沙爾為了快速穩住局勢,調集大批政府軍前往發生抗議的城市進行鎮壓。反對派在獲得來自西方和海灣阿拉伯國家的秘密資金和武器援助後,突然對政府軍和警察發東西襲擊,而巴沙爾的反應則是使用裝甲部隊進行鎮壓。雙方衝突不斷升級,部分政府軍倒戈加入了反對派陣營,內戰就此爆發。

    內戰爆發後,西方國家尤其是美國明確的提出了巴沙爾必須下臺的口號。但是巴沙爾憑藉著自己在國內掌握強大軍事機器的優勢,堅持不肯放棄政權,而反對派總是一盤散沙無法真正給巴沙爾政府軍造成致命打擊,內戰出現膠著狀態。

    到了2015年,ISIS組織在部分反對派的支援下越過敘伊邊界進入敘利亞,短時間內ISIS組織就佔據了敘利亞東部大片地區並且在攻佔古城拉卡之後,將其定位“哈里發國”的首都。同時ISIS以敘利亞為基地,一邊募集資金另一邊大肆訓練武裝分子和恐怖分子並且將來自西方國家的恐怖分子派回其原籍發動襲擊。

    俄羅斯介入敘利亞內戰的目的在於,保住巴沙爾政權這個自己在中東的立足點,利用“反恐”為名錶示自己可以成為西方反恐戰爭的夥伴打破西方對其進行的制裁。

    美國和西方國家雖然為了反恐對ISIS進行空襲,但是出於自己實力不足的考慮恐懼於再次陷入彷彿“伊拉克”的戰爭泥潭而不敢真的出兵,只能扶植庫爾德武裝作為自己代理人對ISIS作戰。

    總結起來,敘利亞內戰的起因實質上是美國(小布什政府)苦於軍事手段不能從根子上解決極端主義對其不斷進行恐怖襲擊的煩惱,以“自由主義”的價值觀為旗號,針對中東伊斯蘭國家發動了一場價值觀之戰。

    但是不管小布什政府還是後來繼任的奧巴馬政府都只把“自由主義”作為打人的棍子,在針對美國自身利益的時候毫不猶豫的選擇現實主義政策。

    小布什以世界超級霸主的自信一頭闖進中東泥潭讓美國耗費了巨大的國力,而中國在此時穩步發展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同樣中國與美國的價值觀也具有巨大分歧,美國對於中國這樣一個不按照其價值觀軌道執行的巨型國家崛起,無疑是充滿了警惕的。

    奧巴馬政府針對這種局面,在中東採取了收縮政策,反而將戰略重點放在了亞太地區,提出了“亞太再平衡”戰略,試圖調集60%的軍事力量遏制中國。原本阿富汗和伊拉克戰爭讓美國耗費巨大國力,金融危機又沉重的打擊了美國經濟刺激國內社會矛盾上升。所以可以說,奧巴馬政府對外政策圖譜中,中東就已經不是頭號重點了。這也是為什麼奧巴馬在敘利亞化武問題上聲厲色荏的道理所在。只是奧巴馬試圖以中東換取亞太的策略並不成功,亞太再平衡戰略收效甚微,反而讓俄羅斯和伊朗發現了美國的虛弱,趁機在中東擴大了影響。

    當然,奧巴馬政府對外政策的基調仍然是美國政治精英所偏好的以霸主地位操弄多邊機制從中漁利模式。可惜美國越來越難以負擔這種操弄多邊機制的成本了。

    特朗普上臺後一番前任的態度,他明白多邊機制對於美國來說成本高而收效慢,雖然遠期利益巨大,可卻是美國現在國力難以承受的,有所謂遠水不解近渴之憂,因此他更熱衷於追求短期利益,以快速見效為目的,透過攫取經濟利益來推動自己國內經濟政策的推行,讓美國能夠實現經濟重整以重振國力。

    僅從石油的角度考慮,頁岩油開採技術的逐漸成熟使得美國受石油制約的因素下降,所以中東對於美國來說重要性也確實有所下降。另外,維護原先中東地區格局對於美國來說也無利可圖,至於恐怖主義和極端主義溫床問題雖然不能忽視,但是畢竟動搖不了美國的霸主地位,也不會對美國形成戰略威脅。因此成不了特朗普的重點毫不奇怪。

    反而是北韓的武器開發計劃進展迅速,目前已經能夠對美國形成一定的威脅,中國的發展勢頭目前還暫時看不出來衰減的趨勢,所以不論從哪個角度來說,特朗普也要更重視東亞地區一些。

  • 4 # 北方的狼

    特朗普打算從中東撤出軍事人員。沒有藉口應對美國建制派的攻擊,於是玩了一高招,承認耶路撒冷為以色列首都,這是一箭三雕,首先是猶太財團滿意。其二是激怒中東的阿拉伯國家和穆斯林國家,加大中東地區的反美情緒,使針對美軍以及美國記者以及美國平民的自殺性襲擊不斷增多,被極端組織活捉斬首的美華人也不斷增多,到這個時候,特朗普會理直氣壯的宣佈,為了美國軍人,美國記者以及美國平民高貴的生命,決定從中東撤出一切美國軍人、美國記者以及美國平民,這時候美國的建制派沒有理由反對,只能說特朗普的決定沒毛病。其三是隨著恐怖襲擊不斷增加,美國國內的恐怖襲擊也不斷髮生,特朗普當初的禁穆令顯得極有遠見,於是建制派對特朗普的看法有所改變,甚至開始佩服特朗普的遠見卓識,這時候,特朗普的支援率會大增,連任就就不存在問題了。

  • 5 # qzuser194825151

    敘利亞交給馬蒂斯將軍了,戰爭的事兒交給行家就行了,從目前看,他只用不多的人,就維持住了戰場態勢,俄軍退避三舍,為反對派提供精準資訊與適宜裝備,有效殺傷敵方有生力量,使敵方慢性失血而亡似乎是馬蒂斯的戰略,從目前看,效果不錯。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讚美秋收辛苦的語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