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1
回覆列表
  • 1 # 科技之窗

    不過不得不感嘆一句,隨著手機的普及,現在我們社會上已經出現越來越多的低頭族了,況且還呈現低齡化的發展態勢。手機很重要,但是健康的身體和良好的生活習慣更加重要,我們應該學會適當放下手機,即使沒有手機,我們也應該滿懷信心應對每一天的挑戰。

    美國研究稱智慧手機嚴重影響青少年行為和心理健康。美國聖地亞哥州立大學(SDSU)教授吉恩·特溫格(Jean Twenge)今日稱,智慧手機的廣泛使用已經嚴重影響了美國青少年的行為和心理健康。特溫格在報告中稱:“智慧手機從根本上改變了青少年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從社會交往到心理健康等等。自2011年以來,青少年的抑鬱和自殺率顯著提高。可以毫不誇張地說,他們正處於數十年來最嚴重的心理健康危機的邊緣。這種惡化在很大程度上與使用手機有關。”

    例如,如果每天使用電子裝置兩個小時或更長時間,就會對心理健康和睡眠時間造成顯著影響。而如今,青少年每天使用電子裝置的平均時間是2.5個小時。因此,適當地降低使用時間有助於防止青少年陷入不良習慣的旋渦中。

    據此前報道,德國資料統計網際網路公司最新調查發現,巴西人每天花在手機上的時間最多,平均每天近5小時;中國以每天3小時位居第二;排名第三到八位的是美國、義大利、西班牙、南韓、加拿大、英國,每天玩手機的時間也都超過了2小時;而法國、德國相對較短,約1.5小時。英國移動技術顧問托米·阿霍寧調查發現,人們平均每6.5分鐘就會看一眼手機,如果按每天清醒時間為16小時計算,一天大約要看150次手機。

    手機也影響了嬰幼兒,據一項調查顯示,幼兒智慧手機使用率為80.4%,超半數的父母讓孩子玩手機的理由是“可以讓他們老實一會兒”。手機成癮不僅阻礙正常社交,也不利於身體健康,筆者就是典型的手機控,什麼都可以忘記,但是手機不能忘記,誰叫咱是手機小編呢?其實,在接觸手機多了之後,筆者慢慢的不會因為手機的釋出而變得如原來那樣興奮了。或許這也算是另一種實驗吧,過多的接觸會使人麻木,筆者希望朋友們能夠多花時間陪一陪家人更好。

  • 2 # 每日壞壞笑

    智慧手機對人們生活的改變有目共睹,在青少年中尤其如此。近日,《大西洋月刊》刊載了一篇題為“智慧手機毀掉了一代人”的文章,改寫自美國聖地亞哥州立大學心理學教授珍·溫格(Jean M. Twenge)“i世代”研究的新書。這本書的超長的副標題詳盡地概括了這項研究的主要內容:為什麼離了網路就不行的孩子們成長得更少叛逆、更寬容、更不快樂——而且完全沒有為成年做好準備,以及這對我們其他人意味著什麼。

    溫格研究不同世代的人群之間的不同已經有25年之久,通常情況下定義一個世代的特徵是逐漸出現並連續下去的。然而在2012年,她突然注意到青少年行為和情緒狀態發生了急劇變化,千禧一代(略等於80後、90後)的特徵開始消失,恰恰是在這一年美國擁有智慧手機的人超過了50%。溫格把1995年到2012年之間出生的人群定義為“i世代”,他們是用著智慧手機長大的一代人,對網際網路產生之前的生活沒有記憶。2017年的一項針對5000名美國青少年的調查顯示,他們中四分之三的人都擁有一臺iPhone。

    溫格指出,智慧手機的到來急劇改變了青少年生活中從社會交往到心理健康的方方面面,無論貧富、種族、城鄉,這種潮流席捲了所有家庭。這種變化有好有壞,現在的青少年比起飆車、開派對更喜歡呆在自己的房間裡,所以在身體上變得更安全了。但在心理上,他們比千禧一代更脆弱,自2011年以來,青少年中抑鬱、自殺的比例急劇上升。儘管無法用一個單一的因素來定義一代人,但智慧手機和社交媒體這一對雙生子引發了多年未見的大地震。有力的證據證明,智慧手機對青少年的生活產生了深刻影響,並且讓他們更不快樂了。

    相較於之前的世代,獨立的誘惑力在i世代的青少年中下降了,2015年的12年級生比2009年的8年級生外出更少。青少年約會、性行為、開車的比例也都下降了。獨立不是免費的,過去的青少年會為了獲得自由或在父母促使下大量打工,但i世代的青少年打工的比例大幅下降。在喝酒、約會、在無監督情況下使用時間等方面,現在的青少年18歲像過去的15歲,15歲像過去的13歲,童年一直延伸到了高中。

    青少年之所以延遲承擔成年的責任和享受成年的快樂有多方面的原因,包括經濟形式的變化、家庭教育都與之相關。由於今天的青少年的社交生活是在手機上展開的,他們也更願意呆在家裡。儘管他們留在家中的時間變多了,但跟父母的關係卻沒有更親近,而是總是把注意力放在手機上無視家人的存在。

    同時,i世代的青少年和朋友見面的次數也變少了。然而,美國國家藥物濫用研究所資助展開的全國性調查《監測未來》顯示,進行螢幕活動的平均時間更長的青少年更可能不快樂,在非螢幕活動上花時間更長的青少年更容易快樂。儘管Facebook之類的社交網站許諾把我們和朋友們聯絡在一起,但資料顯示,i世代是孤獨無著的一代人。並且,在螢幕活動上花時間更多的青少年更可能報告抑鬱症狀。8年級生中,社交網路的重度使用者抑鬱的風險高出27%,而參加體育運動、宗教活動甚至花更多時間寫作業的青少年抑鬱的風險都有顯著降低。

    對於使用智慧手機和心理問題之間的關係,溫格認為,由於社交網路能夠時時刻刻將青少年們聯絡在一起,加劇了他們被對於被排斥的擔憂。儘管青少年和朋友當面聚會、開派對的次數變少了,但一旦聚在一起,就會在各種社交網站上持續紀錄聚會活動,那些沒有被邀請的青少年會清楚地知道。因此,覺得自己被排斥的青少年的比例急劇上升。這種情況在女孩中更嚴重,2015年,覺得自己被排斥的女孩增加了48%,男孩則是27%。社交媒體還會在青少年釋出狀態後焦急等待評論和點讚的過程中徵收“心理稅”。女孩遭受網路霸凌的可能性也更高。

    另外,智慧手機也在嚴重剝奪青少年的睡眠。2015年,睡眠不足的青少年與1991年相比增加了57%。僅僅是從2012年到2015年的四年級,每日睡眠時間不足7小時的青少年就增加了22%。睡眠剝奪和很多問題都有聯絡,包括思維和推理能力下降、更易患病、體重增加和高血壓,同時也會影響情緒。

    溫格還指出,受到影響的不僅是青少年如何經歷青春期,無處不在的智慧手機帶來的影響會延續到他們成年之後。曾患抑鬱症的人中一半以上會復發。青春期是發展社交技能的關鍵時期,由於現在的青少年和朋友見面的時間變少了,他們練習社交技能的機會也變少了。在下一個十年,或許很多人在特定情形下只知道什麼是合適的表情符號,卻不知道相應的面部表情。

    有時,他們也會因為在和朋友見面聊天時,朋友一直盯著手機而不看自己而感到受傷。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毛氏紅燒肉是哪裡的名菜?怎麼做才好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