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only被兔子吃的西瓜
-
2 # 浮生漫讀
我想反問一句:為什麼要改變他們?
所謂愛與不愛,只是表達方式不同而已。我們的教育中,沒有愛的教育,所以普遍不懂得表達愛。
如果我們意識到這一點,就從自己開始改變,學會愛,學會表達愛,從而去感受父母隱藏在言行後面的愛,而不是去要求他們改變。
-
3 # 小蜜兒
要先談不愛,得先談什麼是愛?愛的標準是什麼?愛又該如何衡量多少?你有標準嗎?
大眾的理論告訴我們,沒有不愛孩子的父母,也告訴我們虎毒不食子。很多父母也表達出對新生兒的歡迎與辛勞,以及過程中種種喜悅的瞬間。在我們的標準裡,似乎父母愛孩子是本能,是天性使然,而兒女天生是父母的債主,生下來就是張著嘴、伸著手理直氣壯要抱抱,要親親,要愛愛的。有需求,父母就該是無條件滿足的。
在以前,如果孩子不聽話,提出非分的要求,父母們焦頭爛額沒有耐心對待,就一個耳光子扇過去:滾犢子,一邊涼快去。好好讀書,將來養活父母,供養弟妹;孩子就這麼野生著最後也皮皮實實地長大了,偶爾會鬧矛盾但也沒說父母不愛自己。現在物質條件富足了,四個老人,一對父母都盯著家裡的獨苗,想著法子逗他們開心,滿足他們的願望,要一個iPhone8不給買,那就是不愛我了。
請問,你的不愛是哪種呢?你覺得這兩個時代的父母哪個是愛,哪個不是愛呢?
是有能力買蘋果機,最終只給買oppo就是不愛?還是隻有能力買oppo,父母緊衣縮食買蘋果機才能證明是愛呢?
自己回答自己。
接著咱們再來探討下父母之愛是不是有條件的。
1.父母之愛是天然的,但也不是沒有條件的。華人以前說養兒防老,你看,這期間就是個交換的邏輯,我現在供養你,是為了讓你將來給我養老的,這是一種親情的交易,以愛換愛,愛的流動與轉移。現在高階些,會講養兒是為了讓生命更完整,那麼這首先也是父母自我的實現和滿足,也就是說父母帶你來世間是為了成全自我。這兩種不管是哪種,都是有交換的目的性存在,既然是有目的的,嬰兒的出生又是存隨機的,那麼這過程中,父母有多大的能力給你提供何種供養,以哪種形式供養,又以哪種模式溝通,純看父母的修為和能力,你無法決定。
而這期間極有可能他們愛的方式,給的內容和你認為的有著極大的偏差。這種不理解是不是就成了不愛呢?
2.認識到父母有不同,愛也有先決條件,而父母其實是愛的給予者,有給的自由,有給的方式的自由,這有助於你理解父母的愛本就是一種恩賜,有助於你理解到只要父母讓你有吃有穿有學上,並沒有遺棄你,虐待你,就是一種程度上的愛了。如果你理解到這個,那麼你就容易對父母形成諒解,不會把自己看成他們天然的債權人,理所當然地指責他們不愛,理直氣壯地管他們要東要西,這對你理解愛,理解自我成長很重要。
因為虎毒不食子,父母之愛是天然的是種錯覺。
你看,武則天不就為了活命親手掐死了自己剛出生的女兒;為了權利,親手殺了自己的兒子們?你看,一些貧困至極,在生活的壓榨下,焦慮不堪的父母不是頻頻虐子,把孩子當成了累贅?
此時,你覺得這些孩子會有想過愛與不愛嗎?他們該怎麼辦呢?
3.再推開來講,如果幸運,遇到可親高素質的家庭,可以得到高質量無條件的愛,但這樣的只能是少數。大多數父母能力有限、條件有限,那麼他們只能把愛給予認為值得給予的物件。比如家裡讀書好的,去讀書;讀書不好的孩子去打工;給乖巧懂事的更多關注,調皮搗蛋愛闖禍的會懲罰多於獎賞;再擴大了講,給家裡長臉添光的愛意濃,惹禍犯罪給家裡添亂添堵的少一些,甚至是斷絕關係……這中間愛與不愛,怎麼去衡量,又有什麼理由來解釋呢?
這也是告訴你,不要理所當然地向父母要愛,認為他們生了你就該愛,這是不講理的。
好了,回到你的問題,你該怎麼辦?
第一:改掉觀念裡,父母生你就該愛你的信條。
第二:改變、降低你對愛的需求程度和標準。
第三:努力,讓自己變得有價值,更值得愛。
第四:感恩,父母帶你來看世界,記得先謝而不是先要愛。
第五:先去愛別人再要求別人愛你,哪怕是對父母。
祝好!
-
4 # 勝天半子cjg
謝謝邀請,首先請恕我直言哈,我個人覺得這有點像偽命題,因為在我的三觀裡我覺得沒有父母不愛孩子的,只是方式不同,可能有些人感受不到愛而已。當然如果非要我回答,如果真的父母不愛了,我選擇自力更生,等有能力了還是得報答他們,畢竟是他們帶你來到這個世界的,去感化父母,我相信是可以感化的,如果實在感化不了,那就間接的方式去幫助他們,總之,我覺得不能跟父母計較太多,要有一顆感恩的心。
回覆列表
我不知道,所謂的不愛是怎樣的?
經常聽人說,天下的父母是沒有不愛自己子女的,其實我並不這樣認為,總感覺這句話本身就有漏洞。像梅豔芳的母親,張韶涵的母親……,這些我不好說些什麼,因為是人家家事,但是有些時候事情真的是做的太過分了!
梅豔芳,1963年出生於香港旺角,家中兩兄一姐,她排行最小。梅豔芳的父親早逝,其母獨力供養四名子女,小小年紀便踏上舞臺與姐姐梅愛芳一同登臺演出。
在2003年梅豔芳因子宮頸癌併發肺衰竭過世後,留下了港幣7100萬元(約人民幣6200萬)遺產。但在她死後仍不得安寧,享受半生奢侈生活的母親一直不滿足堅稱,梅豔芳是在神志不清的狀態下籤訂的遺囑,並希望獨得遺產。為討要更多生活費,梅母無止境地和基金會打官司,甚至出賣女兒隱私博取眼球。
(看到這個圖片就生氣)
都說虎毒不食子,梅豔芳的母親確實是個例外。
也許上帝也是仁慈的,讓梅豔芳在人生巔峰離開,避免美人遲暮的結局。其實這也算安慰了一下自己。
張韶涵
張韶涵(Angela Zhang),1982年1月19日出生於中國臺灣省桃園縣,中國臺灣流行樂女歌手、演員,畢業於加拿大溫斯頓爵士邱吉爾中等學校。
張韶涵的歌唱和很好,但是她對待母親的態度卻一直被媒體所詬病,據悉她十幾歲出道賺錢養家,多年後卻被母親控告不贍養,她的母親向對媒體稱,自己多次被逐出家門,而張韶涵則表示她跟母親“緣分已盡”,因為母親貪得無厭,甚至偷走了她一億臺幣,兩人上演了一場轟轟烈烈的隔空罵戰。
其實像這樣的例子娛樂圈還有很多,在現實生活中就更多了。
我感覺這就是不愛:以愛之名義進行道德綁架,是那些不愛自己子女的人的慣用伎倆。
但我們也不否認,很多父母還是愛自己的孩子,或許是有些父母的愛太過偏執,太過隱性,讓孩子不能理解。如果是這樣,孩子就要多瞭解父母一點,或者親口問問。
父母愛的表達方式,有很多種。或許是你看不見的那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