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其則有岸

    據說最近的《敦刻爾克》電影在法國公映後受到了法國媒體的一致批評,原來電影中表現法軍的鏡頭只有區區數十秒。法國《世界報》就發表文章批評說,“12萬一同撤退的法兵在哪裡?4萬法軍拼命防守,因抵抗軍備更精良、人數更多的敵人而犧牲,他們又在哪裡?”法國曆史學者也表達了對《敦刻爾克》的不滿,說“英華人對待歷史有個壞習慣,就是大肆吹噓自身軍功,對法軍貢獻視而不見”。

    既然法華人如此憤怒,認為電影裡英華人對法華人的犧牲不屑一顧,那麼在歷史上,法軍對敦刻爾克大撤退起到了什麼作用呢?坦白講,若沒有法國軍隊的誓死抵抗,敦刻爾克的大撤退不會如此成功。

    當時法軍第一集團軍司令布林夏爾拒絕後撤,其部下5個師在里爾英勇抵抗,保障了敦刻爾克的安全。這些法軍後來全部被德軍俘虜。而在敦刻爾克西部和西南部地區,由法加爾德率領的法軍第16軍團負責防守。大撤退結束後,法加爾德及其部下4萬餘人全部被俘。就連丘吉爾事後都說:“請讓我們銘記:如果沒有敦刻爾克法軍後衛部隊堅持戰鬥。我們在英國重建一支保衛本土和爭取最後勝利軍隊的工作,就會大受挫折”。

    雖然丘吉爾也站出來為法軍發聲,但在敦刻爾克大撤退真實的歷史中,英華人卻不是那麼地道。首先法國軍隊是在“發電機”行動已經將要開始時,才被英華人告知撤退計劃。接著在實際行動中,被優先撤退的無一例外都是英國士兵,法軍士兵往往被拒載。據史料記載,從5月25號行動開始,到當月30號,撤往英國的十二萬軍隊中,僅僅只有六千名法軍。

    後來英華人調整了策略,因為當時他們已經受到了美國等國的壓力和批評,丘吉爾下令“要撤退更多的法軍,如果做不到這一點,將對我們和盟國的關係產生無法彌補的損害。”此後從6月1日到4日,有約9.8萬名法軍,被撤往英國。這為二戰中法國軍隊的繼續抵抗儲存了有生力量。

    一些二戰的紀錄片對此有所反映,據片中被俘的法軍士兵講,他們向德軍投降心安理得,因為他們已經光榮地完成了自己的使命。正是這些偉大的官兵們用鮮血與生命為他們的同袍爭取了寶貴的撤離時間,也為人類文明免於法西斯暴政荼毒而點起了一把希望的火炬。

    “敦刻爾克大撤退”結束後,輪到法華人投降了。雷諾辭職之後,提議貝當元帥出任總理。此時,以戴高樂為代表的一群愛國軍官不甘為亡國奴,極力主張轉移政府到法屬北非繼續抵抗,把政府也遷到那兒,但貝當和魏剛都不願意。最後,戴高樂隻身登上飛機,到了英國,領導“自由法國”運動。撤離到英倫三島的約9萬法國士兵後來大都投奔了戴高樂將軍的“自由法國”,繼續為反法西斯戰爭貢獻力量。

    領導法國新政府的貝當元帥請求德國武裝力量統帥部停戰。法國政府於6月18日下令,法軍放棄所有2萬人以上的城市,不得在市內和郊區進行抵抗和破壞,法國政府希望同德國單獨講和。希特勒也並不想過分殘忍地對待法華人,他擔心如果條件太苛刻,貝當政府會被推翻,新的法國政府會逃到北非,並從那裡發動反擊,這會使英華人以整個法國殖民帝國作為依託,反抗德國。

    在此種背景下,德、法兩國於6月22日在貢比涅森林簽訂了《停戰協定》,同意德國佔領法國北部和大西洋沿岸地區,佔領軍費由法國承擔。22年前,即一戰止戰後的1918年11月11日,法國正是在此地迫使戰敗的德國接受停戰條件,德國這次把當年簽署和約的一節白色車廂也拉了出來。法國南部仍由貝當政府管理,1940年7月政府所在地遷至法國中部的維希,故而這個政權後來又被稱為“維希法國”,維希政府在被德國國防軍佔領的法國北部領土(即佔領區)還保有一些權力;但是它主要統治包括維希在內的非佔領區,也就是自由區,約佔法國本土領土面積的40%。維希政府被美國、加拿大等國承認為法國的合法政府,直到1944年10月23日,儘管這些國家正在與德國作戰。英國則至少在維希政府總理賴伐爾明確地準備與德國合作之前,與其保持了非官方的聯絡。自此,傀儡政權維希法國自然地與法西斯勢力為伍,貝當答應與納粹德國在政治、經濟等各個領域“合作”。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三星S8國行版,目前手機的最高水準,顏值高價錢高電池容量太低,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