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千鳥說歷史

    因為蘇聯政權中心離日本太遠,而且隔著大海,日本這種國土就算是你掌管幾百年都可能獨立的,因為島國就是容易與世隔絕。就算是蘇聯扶持了一個日本政權,那也會付出沉重的代價,美國如今扶持了日本可是靠二戰時期和日本在太平洋上硬剛剛出來的。就這日本最後還吼著一億玉碎呢,可見日本人都是出了名的瘋子。

    而且蘇聯的意識形態也註定和日本無緣,當初美國是靠日本專門成立的服務美軍的妓女們,和讓天皇出來遊街的《人間宣言》,才勉強赦免了天皇。要是蘇聯來,直接革天皇一家的命,那日本保不定會有什麼更加滅絕人性的舉動。

    蘇聯就像是一頭巨熊,它張開著自己的巨口,面朝歐洲,令歐洲的資本家吸血鬼們聞風喪膽戰戰兢兢,至於腳下日本的那一小片不起眼的彈丸之地,在龐大的社會主義聯盟眼裡根本無足輕重。

  • 2 # 飛哥說史

    不是不想,是實力不行,本來蘇聯也想學東西德的方法瓜分日本,美國不允,只佔領了北方四島。

    1945年8月9日,蘇聯展開二戰最後一次大規模的軍事行動,八月風暴行動。目的就是摧毀遠東的日本軍事力量,範圍包括:庫頁島、南千島群島,滿洲和北韓半島北部。

    滿洲戰略攻勢行動,蘇軍進攻示意圖

    蘇聯海軍的太平洋艦隊步兵在旅順口

    1945年對日開戰前,斯大林就責成“遠東司令部”總司令亞歷山大·米哈伊洛維奇·華西列夫斯基:

    “不僅要解放與滿洲相鄰的南薩哈林島、千島群島,還要佔領北海道的北半部”。

    8月16日,斯大林向對杜魯門提出兩點要求:

    一、整個千島群島在內的日軍向蘇軍投降,並按照雅爾塔會議的結果而應蘇聯佔有二、北海道留萌—釧路以北區域由蘇聯的單獨佔領

    斯大林特別強調第二條,並稱

    “人們知道,在1919至1921年間日本佔領蘇聯的整個遠東地區。如果蘇聯軍隊在日本本土的任何部分沒有佔領區,國內輿論將會大譁。”

    但是,鑑於德國被分裂的先例,美國決心遏制蘇聯登陸日本本土。

    庫頁島、北海道、南千島群島位置

    18日,杜魯門回電斯大林:根據雅爾塔會議上達成的共識,同意第一條,同時額外要求千島群島中的一座島嶼可提供作為美軍海空基地使用。至於北海道的要求,斷然拒絕!

    杜魯門說,盟軍對日佔領工作由麥克阿瑟統一指揮,其他盟國(包括蘇聯)可以在麥克阿瑟指揮下象徵性地佔領日本。斯大林斷然拒絕!

    與此同時,蘇聯駐日代表傑列維揚科中將前往菲律賓馬尼拉拜訪麥克阿瑟,表示無論美國是否同意,蘇軍都將進駐留萌—釧路以北的北海道地區,並要求在東京分設蘇聯佔領區。

    麥克阿瑟後來在東京告訴蘇聯的外交人員:

    "If one Soviet soldier sets foot in Hokkaido(北海道) there will be hell to pay."

    18號就收到杜魯門回電的斯大林四天後的22號才回電,以譴責的語氣拒絕了杜魯門海空基地的要求。

    隨後,“遠東司令部”參謀長謝苗·帕夫洛維奇·伊萬諾夫向各指揮官發出命令:

    “為避免與盟軍產生糾紛和誤解,絕對禁止在北海道方向派遣任何艦艇和飛機”。

    斯大林也指示傑列維揚科放棄蘇聯在北海道和東京的佔領要求,傑列維揚科也在隔天告訴美國駐蘇聯軍事代表團團長約翰·R·迪恩少將:

    “(登陸)北海道不在(蘇聯)總參謀部的計劃之中”。

    至此,蘇聯對北海道的登陸計劃已被放棄。

    同年10月,美軍先遣部隊在函館登陸,並迅速分駐北海道各地,北海道美軍數量最多時曾有2.4萬-2.5萬人。直到1954年,美軍才撤出北海道。

    對日勝利日當天,美國和蘇聯的水兵聚在一起慶祝勝利

    至於斯大林放棄北海道的原因:

    1.盟國的壓力、蘇軍在南庫頁島作戰遭逢困難、難以保障對北海道的部隊運輸作業等;

    2.美國的核壓力,讓斯大林為彌補已經瀕臨破裂的美蘇關係而不得不妥協。

  • 3 # 冷聞亦史

    蘇聯為什麼沒能扶持一個日本政權?

    【我覺得根本原因在於蘇聯對日本的政策並不是扶持新的政權,而是達到真正的徹底的控制。】

    蘇聯的對日政策,根本上就是想把日本“芬蘭化”。

    芬蘭化:弱小的國家近乎無底線的聽命於強大的鄰國的政策決定,帶有明顯的貶義色彩。

    二戰剛結束的日本,在蘇聯眼裡,說白了就是美國在亞洲扶持的小弟,當然現在依然也是。

    但是那時候蘇聯還沒有搞霸權,對日本的態度是堅決打擊消滅軍國主義,幫助普通民眾。

    但是日本和美國走得太近了,蘇聯在處理這個問題上顯得特別不拿日本當回事。

    基本就是日本和美國關係不那麼好了,蘇聯就盡心盡力幫日本,搞經濟搞建設。

    但是後來日美弄了安全條約,沒管蘇聯的反對,蘇聯就把桌子掀了。

    這時候其實日本已經做出選擇了。後來發生的一切都是以日本投向美國為基礎的。

    在領土上蘇聯跟日本就圍著北方四島爭來爭去,倆國家的國家主權問題,跟小孩鬧著玩一樣。

    你跟我好不?跟我好我就把這糖給你吃會,不跟我好了我就給你搶回來。

    美國收小弟是靠算計的,又給巴掌又給甜棗。蘇聯收小弟太強勢,太不在乎小弟感受了。

    既然你們也都知道我要拆散日美同盟,那我也不用掩飾了。

    拿著領土問題、卡著日本漁業,整天壓著日本做選擇。

    別說日本還沒把蘇聯當大哥,就是真大哥這麼對自己,給誰誰都會有怨言。

    70年代,在美蘇對抗中,蘇聯還隱隱壓過美國。

    美國開始從外交上和蘇聯以外的國家拉關係,日本經濟從戰後回覆到迅速發展,然後也跟著美國學,在田中角榮領導下搞多邊外交。

    巧了,我們也想好好融入國家社會。

    於是大家互相交流增多,關係逐漸升溫。

    蘇聯著急了,你這眉來眼去當我不存在?

    學聰明的先它拿出各種經濟合作專案,指著西伯利亞大平原,跟日本說:

    這裡的,石油大大的有,跟我混,經濟大大的好。

    日本有錢賺當然就來了,結果因為還是要搞多邊外交不聽蘇聯安排,很多合作專案都被迫中止,比如後來大名鼎鼎的秋明油田。

    大家誰都沒能賺到錢,白費力氣,關係更不好了。

    1977年的時候,蘇聯人跟日本人是這麼說的:

    “日本應按芬蘭方式,採取與蘇聯睦鄰友好的政策。”

    徹底不掩飾自己要把日本當成一個工具國的目的,還當著面直接告訴工具國本國。

    我們只能說那時候的蘇聯太自信了。

    但明顯當時的日本不是當時的芬蘭。

    國家綜合實力快速增長的日本,背靠美國的支援,有著不被蘇聯隨意擺佈的底氣。

    蘇聯在日本花了幾十年的時間,經濟拉攏、軍事威脅雙管齊下,結果呢?

    日本對蘇聯越來越不信任,越來越反感和厭惡。

    冷戰末期,蘇聯國內陷入混亂,它根本拿不出足夠的威懾力,更別提扶持新的日本政權了。

  • 4 # 過雲散人

    蘇聯實際上己經佔領了千島群島和庫頁島,蘇聯當時做好了入侵日本本土的準備,目標是北海道。

    1945年8月9日,蘇聯展開二戰最後一次大規模的軍事行動,八月風暴行動。目的就是摧毀遠東的日本軍事力量,範圍包括:庫頁島、南千島群島,滿洲和北韓半島北部。

    千島戰役之後,蘇聯控制了日本佔領的千島群島和庫頁島,只需要進一步得到北海道,就能控制整個日本。可惜,蘇聯的計劃遭到了美國的反對。

    美國軍方麥克阿瑟威脅蘇聯,如果蘇聯敢進軍北海道,美軍將和蘇聯作戰,因為日本一旦被蘇聯佔領,蘇聯海軍就可以透過北太平洋進攻美國,美國軍方利用提前擁有原子彈優勢,壓制了蘇聯的要求。

    蘇聯沒能佔領日本,扶持一個日本政權:

    一是二戰之後經濟恢復慢,內部已經有厭戰情緒,進攻北海道,內部意見就不統一。當時北海道經濟落後,沒有工業基礎,農業生產也跟不上。二是礙於美國核壓力,斯大林為彌補已經瀕臨破裂的美蘇關係而不得不妥協,停止向日本進攻。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日本的居酒屋有怎樣的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