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sebelle
-
2 # 那咋包唉
我看題主給出的書籍是《長大我最棒!人際交往篇—學會分享》,全套5冊,標註為兒童健康心理與完美人格塑造圖畫書。“這一套叢書從生活的例項中,給孩子講述如何與人交流、溝通,如何養成孩子良好的待人接物能力,培養健全的心理和塑造完美的人格。更為重要的是書中有引導父母先學習而後教育孩子的育子妙招,成為父母的必讀教程。讓父母真正的成為教育孩子的第一任合格老師,也讓孩子和父母有更多的閱讀互動的機會,增進親子間的親密關係。” 上文中引號內是宣傳廣告詞,題主和諸位家長可以參考。我不是什麼育兒專家,只是一名3歲半孩子的父親,說的對錯與否,歡迎大家一起討論。下面針對題主的問題:孩子不分享也沒錯,談一下我的看法:
首先,你家孩子不願跟別人分享,事實上我好像從沒見過喜歡跟別人分享的孩子,不僅如此,他們的自我意識很強,自己的玩具、書籍還有自己的父母、親人,被別的孩子碰都不願意。我不知道怪別人孩子自私的家長是什麼思維,他們的孩子很樂意與人分享嗎?有一樣東西不論自己喜歡與否都會毫無私心地分享給別人嗎?我覺得好笑,這種至上的道德能有幾個人有?大人能有幾個做到的?我覺得這本身就是一種謬論,它違揹人性的基本規律,只是聽起來高大上而已。有一次,有朋友帶孩子來家玩,那個孩子特別喜歡我家寶寶的書,拿了好幾本想帶走藉著看,我朋友也說笑著說借幾天就還回來。我沒有答覆他,就對寶寶說,你願意把書借給他看嗎?你們可以換著看呀!我家寶寶很喜歡自己的書,她當時就委屈地想哭了,說不願意。我認為孩子不借沒什麼問題,就跟朋友打了個圓場,朋友也識相,沒有拿。這是我想表達的第一個觀點:尊重孩子的意願。我認為他們這個年齡段,根本沒有分享這個意識,他們就是知道這是我的,那不是我的,就行。強加給孩子分享意識,我只能說呵呵了,那是用成人的思維去束縛孩子而已。
其次,關於教育孩子的方式,我認為沒有固定的方式,都是見仁見智而已。有的家長更看重安全,這也不行,那也不行,這離得遠一點,那離得遠一點。這無可厚非,因為現在這個世界就是太危險了,我們承擔不起孩子出現意外的後果,它會讓我們後悔終身。這裡其實是個度的把握,有的家長連孩子舉高高都嚇的頭皮發麻,堅決不要,我倒覺得有點小題大做。有些看到手機爆炸、墜樓、溺水等訊息,就讓孩子堅決遠離。我想說這些事情的機率其實很低,是有很多外界條件加在一起造成的,大可不必給孩子造成一種恐懼感。我想我這樣說肯定會有很多人不同意,但開始我就說了,沒有固定方式,只看你想要什麼。你要孩子勇敢一些,就可以稍微放放手,讓他跑、讓他跳,孩子很喜歡這樣,每次我看她玩的特別開心,多少受點皮外傷也可以,因為你很難保證孩子玩的時候不摔倒不磕傷。如果這一點你不接受,那你就像溫室養花一樣,好好呵護吧。問題是,你一邊什麼都不讓他幹,一邊又說他嬌氣任性膽小,那就是你不對了。因為你選擇的就是安全第一,又何必責備求全呢。這只是我舉的一個例子,任何事都是如此:你想讓孩子成長為一個什麼樣的人。圖一樣,你別什麼都圖,那樣的話,家長很累,孩子也痛苦。
最後,再說一下我們的生活。現在孩子都嬌貴,每個孩子在家長那裡都是一塊寶。有錢人給孩子最好的食物、最好的玩具、上最好的學校。像我們這種普通家庭就是儘量滿足孩子的需求,吃點好的,玩點好的,我們從來不吝嗇。條件差一點的,就豐衣足食,寧可自己少買點東西,也別讓孩子受難為。這裡我想說個真實的事情:我家裡搞房地產開發,有很多外來務工人員,他們很小的孩子沒地方放,就用挖掘機在地上挖一個坑,把孩子放裡面,自己在工地幹活。每每看到,我心裡就不是滋味,其實還有很多孩子更可憐。我們能說家長不愛孩子嗎?我覺得不能,他們也只是迫於生活的壓力,沒辦法,這個社會就是這樣,不是它把你逼死,就是你以死相逼。作為孩子的父母,少一些相互埋怨,多一些相互理解,少一些計較,多一些承受。倆人過日子不都這樣嗎?我從沒見過夫妻雙方付出一樣多的,所謂和諧的日子,也是相互忍讓相互包容。如果沒有這種意識,那對方付出再多,你也不會看在眼裡,也會埋怨,這樣的日子,也永遠不會過好。
-
3 # Andy媽媽愛生活
我認為孩子即使不喜歡分享,也是比較正常,這是對於自己的東西的一種自我保護意識。
分享實際上是在教授他為人處事的方式,並不指的單純的物品的分享,分享的過程中,可以與他人建立一種連結,所謂分享也是從小培養關心他人,愛護他人的品格。
當別人想玩或者拿他的物品的時候,孩子正確的處理方式才是尤為重要的,我們有些孩子不想跟別人分享的時候,可能就會採取一些極端的方式,比如打人等等,那麼這些行為就是不可取的。
如果孩子不想分享的話,也可以以一種平和的方式去解決這種問題,所以說,分享並不是我們要求的最根本的行為,因為我們不可能萬物都讓孩子去分享。
所以一個人的品格培養才是最重要的。
-
4 # 豆小米媽媽說
孩子不分享是沒有錯,我們不能強迫孩子去分享。東西是孩子的,分享與否,由孩子自己決定。分享了固然好,但是不分享也沒有錯。孩子對物權意識由無到有有個過程,分享也是循序漸進的過程,大人不能強迫孩子去分享,更不要錯誤的認為不分享就是自私的表現。這些都是幼兒心理發展的階段性表現,我們要尊重孩子,更要理解孩子的行為。
我們家孩子不願意跟別人分享,被罵自私不算,那家長連我也罵。我覺得大家都沒錯,只是對分享的概念理解不一樣。我看過《學會分享》這本書,裡面有寫過不願意分享,暫時不想分享是可以的。
回覆列表
孩子不願意分享就不要分享,罵孩子小氣的那更是過了。小朋友在一定年齡有物權保護意識,這時候不要強迫他分享。平時可以慢慢引導,比如,如果別的小朋友把玩具給他玩了,你可以問他 小朋友分享玩具給你玩開心嗎? 他如果說開心,你也可以回答說 那你把玩具分享給別的小朋友他們也會很開心的。慢慢來,等長大些了,他們就知道分享的樂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