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BR是1983年的事,我來說一個比這早幾年的吧。以前我見過一臺小型計算機,這玩意可是全中國產的,CPU頻率2.22-4.0MHz,記憶體為150KB的DRAM,在總線上掛載了一個4KB的SRAM作為Cache,透過未知標準的並行匯流排掛載了一個加速卡,可以加速此計算機在影象與函式的運算。
言歸正傳,它使用的儲存是一片EPROM,容量未知(因為已經壞了,已被擊穿),真正可用的是一塊1.44MB機械硬碟,早期的溫徹斯特結構機械硬碟,有八塊碟片,每盤一個磁頭,資料傳輸結構是:CPU的ALU→總線上的SRAM快取→記憶體→額外加裝的並行對並行控制單元→硬碟驅動器上的並行轉磁記錄格式控制單元→磁頭。我記得92年的時候這玩意啟動過一次,首先是上電,之後最先執行的是一塊自檢晶片(應該是很初級的閘電路,自檢程式只有512位元組),自檢晶片一個個向各部件發一個大小為128位元組的自檢包,部件如果正常,就會回傳一個8位的自檢碼,只要所有部件都有回傳自檢碼,自檢晶片會把5V電壓給到CPU的控制器,把3.3V電壓給到其他單元,CPU裡有一個透過邏輯閘構建的驅動(沒錯!是驅動!CPU的驅動!透過閘電路構建後,給電就能執行。),這個驅動開始給CPU的運算器供電、提供基本指令(基於二進位制),再由CPU“喚醒”硬碟(這一過程全是二進位制程式碼),一個實時作業系統由硬碟讀取後加入記憶體,它的開機完畢了。
這臺機子所有的啟動和自檢靠的都是以電晶體形式固化在晶片內部的純二進位制程式。對於硬碟的讀取,它幾乎沒有引導,預設從硬碟零磁軌開始讀取,系統就從零磁軌開始執行,它的系統只有180KB,系統讀取完後有一個指令,讓硬碟停止順序讀寫。(它的自檢只是說是檢查部件能不能上電,不管能否執行的。如果硬盤裡的系統壞了,這塊盤就會自動掛載成從盤,從180KB的磁軌後開始讀寫。你需要加裝一塊帶系統的儲存後才能執行。)
它的最後執行時間是2006年,那時它的啟動時間花費了幾分鐘。
MBR是1983年的事,我來說一個比這早幾年的吧。以前我見過一臺小型計算機,這玩意可是全中國產的,CPU頻率2.22-4.0MHz,記憶體為150KB的DRAM,在總線上掛載了一個4KB的SRAM作為Cache,透過未知標準的並行匯流排掛載了一個加速卡,可以加速此計算機在影象與函式的運算。
言歸正傳,它使用的儲存是一片EPROM,容量未知(因為已經壞了,已被擊穿),真正可用的是一塊1.44MB機械硬碟,早期的溫徹斯特結構機械硬碟,有八塊碟片,每盤一個磁頭,資料傳輸結構是:CPU的ALU→總線上的SRAM快取→記憶體→額外加裝的並行對並行控制單元→硬碟驅動器上的並行轉磁記錄格式控制單元→磁頭。我記得92年的時候這玩意啟動過一次,首先是上電,之後最先執行的是一塊自檢晶片(應該是很初級的閘電路,自檢程式只有512位元組),自檢晶片一個個向各部件發一個大小為128位元組的自檢包,部件如果正常,就會回傳一個8位的自檢碼,只要所有部件都有回傳自檢碼,自檢晶片會把5V電壓給到CPU的控制器,把3.3V電壓給到其他單元,CPU裡有一個透過邏輯閘構建的驅動(沒錯!是驅動!CPU的驅動!透過閘電路構建後,給電就能執行。),這個驅動開始給CPU的運算器供電、提供基本指令(基於二進位制),再由CPU“喚醒”硬碟(這一過程全是二進位制程式碼),一個實時作業系統由硬碟讀取後加入記憶體,它的開機完畢了。
這臺機子所有的啟動和自檢靠的都是以電晶體形式固化在晶片內部的純二進位制程式。對於硬碟的讀取,它幾乎沒有引導,預設從硬碟零磁軌開始讀取,系統就從零磁軌開始執行,它的系統只有180KB,系統讀取完後有一個指令,讓硬碟停止順序讀寫。(它的自檢只是說是檢查部件能不能上電,不管能否執行的。如果硬盤裡的系統壞了,這塊盤就會自動掛載成從盤,從180KB的磁軌後開始讀寫。你需要加裝一塊帶系統的儲存後才能執行。)
它的最後執行時間是2006年,那時它的啟動時間花費了幾分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