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w前進
-
2 # 老孫立超
水稻用肥可根據禾苗生長具體情況和氣候等因素,來進行肥力的補充滿足水稻生長期間的需求。
水稻穗肥的使用時期可以根據葉齡來進行判斷,如果是11、12、13片葉的水稻品種,到了二葉露尖或二葉長出一半時,是施穗肥的好時機,也可以用拔穗的方法確定用肥時間,拔出主莖如果主莖裡面的孕穗長度達到1公分以下時,就可以追施孕穗肥了,大多數稻田在7月10日前施用穗肥,一般一畝地用13斤左右的60%的氯化鉀肥也可以加施10斤以下的尿素進行追肥。
一般是根據水稻長勢情況決定用肥量,對於長勢好的田間最好控制氮肥用量,以免貪青旺長。也可以根據不同情況合理使用調節肥,保證水稻在孕穗期間對肥力營養的需求,取得豐收增收。
-
3 # 聚焦三農瞭解事實
其實農作物需要的三種元素基本上都是氮磷鉀,而水稻也是,不過水稻種植有早稻,中稻等,因為他們的時間不一樣,具體施肥肯定也有所不一樣,但是大體都是差不多的。一般每生產1000克的水稻,需要氮大概17g,需要磷10g,鉀30g,返青到分櫱需要氮肥最多。不過穗肥應該怎樣施呢?
穗肥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促進型形成大穗,這個時候施肥也可以促進光合作用,提高水稻的千粒重,獲得一定的高產。
穗肥施肥時間:一般我們可以根據葉齡的時間來判斷,大概等到11片葉的時候,就是穗肥的最佳的時候。
施肥量:一般也是施肥施那三要素,可以使用氯化鉀,也可以使用尿素,一般可以使用60%的氯化鉀每畝地7公斤左右,也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新增尿素。
施肥也是根據自己田地的實際情況,如果長勢很好那就少施肥,如果長勢不行那就需要注意了,而且在使用硝酸鉀的時候也要注意。
-
4 # 新農業探索
水稻穗肥,有的地方都稱最後一遍肥!也算是水稻產量定高低的時候了!施肥的時機確實重要,選擇不對往往會適得其反!
首先要注意觀察,在穗肥期水稻的漲勢和病蟲害情況,如果發現底葉枯萎,說明水稻根系損傷,這時候不能急著施肥,要先放水,壯根,再施肥!還有就是看看是否有病蟲害,要先治病治蟲,然後再施肥!
水稻長勢正常情況下是抽穗前20天左右施穗肥,準確的把握要看葉子,倒數2葉長出一半的時候施肥最好!
太早施浪費肥力不說,還容易造成水稻徒長,增加了倒伏的風險!而且過早也會阻礙減數分裂,加劇穎花退化,反而適得其反!
嗯,就這樣!
-
5 # 寒地水稻種植技術
水稻穗肥什麼時候施最好?我們先看一下穗肥的功能在來確定一下穗肥什麼時期施用。
穗肥是水稻生育期中供給水稻生殖生長的肥料。既供給水稻幼穗分化、花粉形成、拔節、抽穗、揚花和灌漿的肥料。我們透過這個就知道水稻穗肥在水稻生長中有多麼重要。
水稻的需肥規律是n+2葉獲得肥效反應最大化。既5葉施肥的話,在7-7.5葉肥效反應最大。所以我們可以根據這一點來確定穗肥的使用時間。比如以黑龍江農墾的11片葉主栽品種為例,11-2=9,所以我們可以在8.5-9葉期施用穗肥,既在水稻分櫱結束後經歷1-2次的曬田過程之後就可以施用穗肥了。並且,穗肥的施用選擇是宜早不宜晚。施用的晚了易引起氮肥後移,影響產量和品質。
在用量上建議重鉀輕氮。氮肥用量在尿素用量的20-30%左右,2–3公斤左右;鉀肥可以是鉀肥用量的40-50%,一般在4-5公斤左右。用量方面可根據水稻生長的實際情況以我調節。
建議大家在生殖生長期噴施磷酸二氫鉀和蕓薹素,調節生長及促進早熟,提產增質。以上是我對這個問題的一些看法,如有不當之處請海涵。
-
6 # Meetingisthefate
謝邀,水稻穗肥:是指水稻抽穗至水稻成熟期所需要的肥料。在這段時間裡,首先觀察考慮的是由於大田已經施足氮磷鉀基肥,基本已滿足莊稼生長三要素,如需要施用穗肥,需先了解莊稼卻少了哪種肥料,因地而宜,並不完全相同,應定向選擇,不可盲目亂施。例如:只使用過磷酸二氫鉀的地塊,因為此肥富含磷鉀,不含氮肥。觀察發現:雖然植株發育良好,抽穗整齊,但葉莖發黃,是卻乏氮肥的表現,建議以補充氮肥為主。以尿素最方便實效,即可葉面噴施,也可稻田撒施。但特別注意的是,此間使用氮肥過量,會引起作物返青徒長,造成晚熟,應適量而宜。關於水稻豐產的定義,是從幼苗著床至水稻成熟期的綜合科學且有效管理中形成的,才是決定豐產的關鍵因素所在……
-
7 # 小徐金玉良種
水稻穗肥指從幼穗分化開始到抽穗期間追施的肥料,一般對於早熟品種或大穗、株高較高易倒伏品種可不施用穗肥;一般對於中遲熟品種,需早施分櫱肥,也應施用穗肥;對於前期生長不旺,拔節期葉色淡黃,早晨葉片不掛露水、中午葉片挺直應施用促花肥。
一般而言,穗肥使用時間在水稻枝梗分化到穎花分化期間(大致在抽穗前16—18天),或水稻水稻劍葉剛露尖、葉齡指數達到90%,幼穗長1—2mm時。施肥前田間灌水3—5cm深,均勻撒施,4—5天后再正常管理,若用硫酸銨需要6kg,若用磷酸二銨需要4—5kg。但遇陰雨連綿天,或田間生長過旺可不追施穗肥。
-
8 # 務實務農
一般早熟品種可不施,中晚稻大約在抽穗16到18天左右,或幼穗長到1~2毫米時。如果肥力弱或者沙地,以及長勢差,葉色過早落黃,穗肥要適當早施還要加量,還可以分兩次施。
其他要注意水層管理,防止病蟲害。
回覆列表
水稻倒二葉施穗肥最好!拔節期-孕穗期注意這3點,穗大粒多產量高
7月下旬,長江中下游地區雙季晚稻正處於苗期-分櫱期,中稻處於拔節期-孕穗期,黃淮海地區中稻處於苗期-拔節期,根據栽培時間不同生育期有差異。今天安徽的種植大戶諮詢道,聽說水稻施用穗肥,能夠鞏固分櫱,增加穗粒數,促進育大穗,那到底什麼時候施穗肥合適?打苞的時候嗎?
我們都知道,水稻高產離不開施肥,水稻施肥包括基肥 、返青分櫱肥、穗肥三個重要環節, 基肥於插秧前整地時施用, 返青分櫱肥在插秧返青後施用,施肥時期比較固定,容易把握,而且施肥量要求不太嚴格,可以通過後期穗肥進行調節。
水稻穗肥的施用,是水稻施肥的難點,穗肥的施用水平對水稻的單位面積穗數、每穗粒數、成粒率 、千粒重等都有重要影響,從而影響水稻的產量和品質 。
生產中農民施用穗肥的誤區:不施用穗肥或只施鉀肥,不用氮肥
水稻從拔節期開始幼穗分化,這個時期分櫱還在繼續發生,穗肥施用不當,容易導致無效分櫱多或穗粒數過多,成粒率低,貪青晚熟而減產,因此很多農民不敢用氮肥。
但是,穗肥施氮對提高水稻粒重的作用非常顯著。因為水稻在抽穗後繼續較多地從土壤中吸收氮素,可以使莖葉結構蛋白質的降解得以減緩,相對地延長綠葉壽命,較長時間地維持一定的綠葉面積, 保持葉片有較高的光合功能,從而提高粒重。
一、追施穗肥的最佳時機
水稻施用穗肥的最佳時間需要根據田間長勢,合理施用。
一般來說:水稻穗肥的最佳施用時期是在開始拔節後的7天內,水稻倒2葉露尖,幼穗長有1釐米左右,每畝用氯化鉀15斤,尿素5斤(田間長勢:有效分櫱充足、無效分櫱已經自然消亡、葉色正常或略微生理性落黃、葉片挺直)若以硫酸銨作為穗肥中的氮源,施肥期可相應向後延遲2-3天,因為硫酸銨的肥效較尿素快。
倒1葉(劍葉)時期施用穗肥增產效果不顯著,主要原因是穗肥施用過晚,造成水稻子粒空癟率高,成穗率低,影響產量。
如果前期分櫱少:要透過追肥增加分櫱,追肥必須在拔節前的14天或更早一些完成,每畝用氯化鉀15斤,尿素5-10斤,促進有效分櫱、提高分櫱成穗,起到保櫱增穗的作用。
水稻群體生長過盛,無效分櫱過多、葉色披散等:推遲施肥,圓稈期開始晾田,以鉀控氮,控制無效分櫱、增強群體抗性,每畝用氯化鉀15斤。
二、拔節期-孕穗期該如何管理?
1、瞭解水稻幼穗分化的過程:
從下圖我們可以瞭解到,水稻幼穗分化從拔節期開始,包括幼穗分化期、形成期、孕穗期。我們常說的孕穗期,指的是,肉眼可見幼穗的時期,之前,還包括肉眼不可見的形成期。這一時期的水稻,營養生長和生殖生長並進,是穗數鞏固階段、粒數決定階段、粒重奠定階段。
1期, 看不見——第一苞分化期;
2期, 苞毛現——一次枝梗原基分化期;
3期, 毛茸茸——二次枝梗及穎花原基分化期,肉眼可見大量苞毛,幼穗長1毫米;
枝梗分化的多少和穗形,在幼穗分化的1-3期就決定了,也就是水稻拔節後,圓稈期;
幼穗分化第4期
4期, 粒粒現——雌雄蕊形成期,雄蕊分化花葯和花絲,幼穗長0.5-1釐米,這是施用穗肥的關鍵時期。4期,穎花分化的數量和質量,決定水稻的穗粒數;
幼穗分化第6期
5期, 穎殼分——花粉母細胞形成期,穀粒長1-3毫米,幼穗長1.5-4釐米
6期, 葉枕平——花粉母細胞減數分裂期,穀粒長3-5毫米,幼穗長5-10釐米
7期, 穎殼綠——花粉內容物充實期,幼穗接近全長,穎殼葉綠素增加。
8期, 穗將伸——花粉完熟期,花葯變黃,小穗定形,葉綠素大量增加。
5-8期,主要決定穎殼大小以及穎花退化數,決定水稻的結實率,這個時期為肉眼可見的孕穗期。
幼穗分化第7期
2、拔節期-孕穗期3大管理措施
(1)補硼肥、磷酸二氫鉀
由幼穗分化過程可以看出,拔節期-抽穗前,是決定稻穗長度、分枝數、穗粒數以及小穗大小(籽粒體積)的關鍵時期。
硼能夠增加穗長和穗分枝數,促進穎花分化,形成花葯和花絲,為授粉受精打基礎,此外,硼還能夠減少穎花退化,提高水稻結實率。在揚花授粉期,促進花粉萌發,花粉管伸長,提高成粒率。
磷酸二氫鉀,這個時候能夠迅速轉移到水稻穗部,增加了磷、鉀營養,並以磷促氮,改善植株體內部的養分狀況,促進穎花發育,使雄配子和雌配子發育健全,生命力增強,促進受精結實,提高結實率,增加水稻的穗粒數,灌漿期增強光合,促進灌漿飽滿。
因此,在拔節後-孕穗前、齊穗-揚花期、灌漿期,每畝用20毫升流體硼+100-200克磷酸二氫鉀,兌水噴施,促進穗大粒多,籽粒飽滿。
(2)補矽肥
對於處於拔節期,尤其是還沒拔節的水稻,追分櫱肥時,結合尿素的施用,每畝用500克-1公斤撒施。能夠促進增加根系量,為莖稈拔節,提高莖稈韌性和硬度,促杆正抗倒。此外,今年病蟲害嚴重,矽累積在水稻細胞壁表面,能夠抵擋細菌侵染和蟲害啃咬,提高水稻的抗病蟲害特性。
還有最關鍵的一點,對於湖南地區的鎘米問題,矽肥能夠降低水稻稻米中的鎘含量,顯著提高稻米的品質。
(3) 防治病蟲害
重點防治紋枯病、稻瘟病、稻曲病、稻飛蝨、稻縱卷葉螟、鑽心蟲等多種病蟲害。
可以用殺蟲劑、殺菌劑+葉面肥,組合進行葉面噴施防治,再加上稈正顆粒矽一起施,促進提高成穗率。
每畝用75%三環唑30克+80%唏啶吡蚜酮6克+5%阿維菌素80-100ml+能元庫(99%磷酸二氫鉀)100克+流體硼40克,兌水40公斤噴施。
①預防好穗頸瘟和稻曲病
建議在齊穗前3-5天或者齊穗時噴施殺菌劑,可選用藥劑:拿敵穩、苯甲·吡唑醚菌酯、苯甲·嘧菌酯等。上午9點以前,下午4點以後作業,千萬不可掉以輕心,一旦發生病情,很難防治,穗期的病害主要以預防為主,見發病了再治就晚了,水量一定要用足。
②警惕兩遷害蟲和二化螟
江南、華南、西南地區東部降雨偏多,利於“兩遷”害蟲的回遷降落,以及水稻病蟲害的發生流行;長江中下游稻區稻縱卷葉螟成蟲大量產卵,田間幼蟲量將迅速增加。二化螟、卷葉螟可選用藥劑:康寬、阿維菌素、甲維鹽;稻飛蝨可選:烯啶吡蚜酮、吡蚜酮、烯啶蟲胺、佰靚瓏等。
針對水稻細菌性條斑病、白葉枯病等細菌性病害的暴發,可選擇防治細菌性病害的藥劑預防,如噻黴酮、葉枯唑、噻森銅、噻菌銅、春雷黴素等,打藥時一定要注意從外圍向內打,發病中心要重噴。注意輪換用藥,延緩抗性的產生。水稻後期要特別關注天氣情況,遇雨要適當補防,用藥時間要避開花時,防止藥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