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乾佬八點半
-
2 # 找靚機科普君
世界上第一款入耳式耳機誕生於1926年,相比於傳統的耳機,入耳式耳機因為佩戴時需要插入耳道內,所以它能夠提供一個相對封閉的環境,有效降低了外界噪音對音樂的干擾,從而極大地提高了我們聽音樂時的質量。
很多人上班和空閒的時候都喜歡戴著耳機看電影聽音樂,那麼長期佩戴這種入耳式耳機對耳朵有什麼危害嗎?
首先,入耳式耳機確實更容易傷害耳朵。有人專門做過這方面的研究,結果發現同一音量下,入耳式耳機比其他傳統的耳機要高5.5分貝左右。
這意味著在相同的時間內,佩戴入耳式耳機,耳朵受到的刺激更大,不注意音量和配戴時間的話,很容易給聽力造成損傷,並出現耳鳴、聽力下降、頭暈等症狀。
其次,入耳式耳機更容易滋生細菌,佩戴入耳式耳機需要插入耳道內,耳機堵在耳朵裡不通風,耳內溫度升高,很容易滋生細菌。
有實驗表明,在佩戴了一個小時後,入耳式耳機內的細菌菌落繁殖了將近5倍,耳塞式耳機只繁殖了3倍。
而且大多數人很少會去清洗耳機,雖然一般情況下不會有什麼大問題,但如果身體抵抗力下降,這些細菌就會趁虛而入,透過耳道進入人體,危害我們的健康。
當然,任何事情都要講究一個度,入耳式耳機能夠流行,也有它的優勢,只要音量不要超過最大音量的60%,連續聽歌的時間控制在1個小時內。
並且定期給耳機消毒,基本上是不會出什麼大問題的!
聽力下降。
如果不注意調整音量, 長期聽超過 85dB 以上的聲音很容易重聽,俗稱耳聾耳背。具體的體現就是老覺得不夠響, 越開越大聲。 幾米遠的人都覺得吵, 自己還覺得不過癮要加音量。 要上耳放(助聽器)。 另外一個表現就是說話聲音特別宏亮,你知道, 聽力受損的人說話都很大聲。
黴菌感染
汗漬長期困在膠塞和面板之間。 汗液中的皮脂和糖分容易被面板表面的微生物發酵, 機械刺激如果破環了角質層, 黴菌就可以大量繁殖進而引起感染。黴菌性耳道炎、真菌性耳道炎就是比較文雅的說法。 通俗的說就是耳朵裡發黴長蘑菇了。
過敏
矽膠殘留的溶劑釋出, 外耳道的面板容易起皮疹,俗稱過敏。
另外矽膠是一種多孔隙的材料, 容易吸收異味和分泌物,
如果不能定期更換也會是一個健康隱患。
除了長期的一些問題,還有一些即時或者短期的問題。例如, 耳塞的放置或者插入會導致耵聹(俗稱耳屎、耳蠟 Ear wax)脫落移位, 填塞外耳道, 名詞叫耵聹栓塞,造成暫時性的聽力急劇下降。 病人/患者會陷入極大的恐懼中。解決方法就是細心清除耵聹(俗稱耳屎、耳蠟 Ear wax),恢復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