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世界人文通史

    吳國只是攻佔了楚國的都城,根本滅不了龐大的楚國。公元前506年,吳王闔閭以3萬兵力打敗楚國20萬大軍,這就是著名的吳、楚柏舉之戰。

    楚國原本就是南方第一諸侯強國,早在楚成王時代(齊桓公時代)就已經躋身進入強國行列,而吳國只是東南方向的一個小國家,無論是人口、兵力還是版圖都遠遠比不了楚國。

    客觀條件上,以吳國的力量原本是無法打敗楚國的,但楚國在春秋末期接連出了兩位著名的昏君,一位是好大喜功的楚靈王,另一位是昏庸好色的楚平王

    楚靈王時期,楚國接連與強國晉國爭霸,擴張過度,元氣大傷,這是楚國衰落的重要原因。後繼者楚平王貪戀女色,奪走太子之妻,又寵幸奸臣費無極,殺害忠臣伍奢、伍尚等人,國內怨聲載道。

    因此,楚國在春秋末期已經由強盛步入了衰敗,這才給了吳國可乘之機。而楚國的老鄰居吳國正處於蒸蒸日上的狀態,吳王闔閭繼位後在國內選賢舉能,任用大將孫武練兵,又重用伍子胥,兵鋒直抵楚國。

    在多次擊敗楚軍後,吳國與楚軍主力在柏舉之戰決戰。當時楚平王剛死,在位的是楚昭王。

    吳軍以3萬之眾擊潰了楚國從全國召集而來的20萬大軍,隨後只用10天時間就迅速攻佔了楚國的都城郢都。強大的楚國喪失了大片國土,幾乎滅亡。

    不過,吳國能夠擊敗楚國很大程度上是因為楚國衰微和君主昏庸。吳國國小民寡,根本不能征服龐大的楚國國土。在佔領郢都後不久,吳軍就被迫撤回國內,使得奄奄一息的楚國復國。

    當時,吳國所動用的3萬軍隊已經是全國的主力,後方十分空虛。

    第一、在吳軍伐楚時,越國乘隙襲擾吳國後方,使得吳王闔閭被迫回師,放棄了楚國的國土。第二、秦國也不願意看到吳國過於強大。秦哀公以戰車500乘,大將子蒲、子虎為帥,擊破吳軍於沂邑。第三、楚國幅員遼闊,人口眾多。在柏舉之戰後潰敗的楚軍很快再次聚集起來,對孤軍深入的吳軍構成了很大的威脅。

    對此,吳人稱之為秦師縱橫於方城內外,楚師出沒於漢水南、北。吳軍的兵力本來就少,再加上長途跋涉深入楚國腹地,已經窮於應付,疲於奔命。

    內外交困之下的吳王闔閭不得不撤兵回國,轉而與另一個敵人越國爭霸,雖然成功大敗越國,但也失去了滅楚的機會。

  • 2 # 碎碎念歷史

    打敗一個國家之後,如果想要消滅它。無外乎是吞併這個國家。讓這個國家的華人失去對原有國家的認識,而重新接納新的國家。比如春秋後期大國對小國頻繁的吞併。

    如果想要吞併一個國家,除了強大的軍事實力,還要有強大的民眾支援。所以那麼必須要讓百姓接受新的統治者,讓人民群眾信任統治者。

    可是吳國在打敗楚國後做了什麼?

    吳國國王不僅沒有約束自己的軍隊,重新推行更好的制度,減輕人民的負擔。

    反而放肆自己的軍隊對百姓進行掠奪。甚至喊出了為所欲為的口號。那麼作為百姓,肯定是不願意支援一個比本地統治者還要殘暴的外來戶。所以結果就是在人民的支援下,楚國原有貴族重新打敗了遠道而來,入侵的吳國軍隊。奪回了統治權

  • 3 # 月明如昔

    我是日月千年依舊。時光流轉千年,依舊是那輪太陽和明月。以史為鑑,古今相通。

    這個問題問的還不錯,可以結合多方面的原因來做分析。

    楚國前中期一直可以左右中原局勢,說他是巨無霸也不為過,雖然後期爆發了楚共王的五子三王之亂,但是仍然強大,康王到靈王前期還是和晉國平分霸權,底蘊是吳國沒法比的。

    吳國雖然在春秋後期崛起,任用伍子胥和孫武威風了一段時間,但是地緣劣勢限制了他,因為吳越都在楚國的下游,而且楚國土地面積是吳國幾倍,國都雖然被破,但還有廣大戰略縱深,背後還有越國隨時搗亂。且時楚王是楚昭王,國都被破後痛定思痛,一方面整合楚軍,一方面找外援,結果秦國害怕唇亡齒寒,救楚。

    導致了秦師縱橫於方城內外,楚軍出沒於漢水南北,越國在背後捅刀子的局面。

    另一方面來說:國際形勢也不允許,直到戰國後期,兼併戰爭白熱化的階段,齊國滅宋仍然引起各國聯合攻齊,秦國獨強之後滅七雄中最弱小的韓還花了一百多年。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有iPhone8、iPhone X,而沒有iPhone 9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