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aph的王耀和銀魂裡的神樂都喜歡在每句話後面說“阿魯”,這是為什麼?
14
回覆列表
  • 1 # 洞爺湖2

    日本動漫中常見的幾大中國元素之一“啊嚕”

    雖然正常華人講日語沒有啊嚕這個口頭禪,但日本動漫中往往很喜歡用這個結尾語氣助詞來表示一個華人物。

    其它元素還有 旗袍 包子頭

  • 2 # 橙心社

    關於這個口癖的由來,大概有如下幾個說法:

    首先,認為是“協和語”的遺留。從江戶時代末期到上世紀中葉,日本由於近代化及之後的對外侵略戰爭,與外華人交流的情況陡然增加,不管是出於通商貿易還是侵略統治的目的,讓更多的人能聽能說日語,成了他們的當務之急。就像在我們留下了“洋涇浜英語”,當時日本人在教外華人日語時,或是由於教者的不上心、或是因為學習者的不認真,各種半吊子的日語也應運而生,日本人稱之為“協和語”。而不少華人,把表存在、肯定的“有(有る)”生搬硬套到“XXXです”的句式中,出現了諸如“私は華人アルヨ”的表達,久而久之,吧“です”說成“ある”逐漸成為日本人眼中華人所說的“中國式日語”的特徵之一,並被帶到後來的作品創作中,成為有中國背景的角色的標誌之一。

    還有一種說法,則是來自於對漢語中“兒化音”的模仿。由於日語中沒有翹舌,而兒化音一般用結尾加R表示,日語中的R的讀音就是“アル”,於是“アル”就被作為兒化音的標誌引入臺詞,久而久之,就演化為“阿魯(アル)”的口癖。不過還有一種關於兒化音的解釋,是來自寫法,比如中文中“那兒”、“這兒”等,由於“兒”與日語中“ル(ru)”形態相近,被直接照搬,後以訛傳訛就直接成為“XXXル”的句尾,並進一步演化為“xxxアル”的口癖。

    其實,在交流和傳播過程中產生異變和演化,或是形成刻板印象,都是文化發展的正常現象。我們不妨多多挖掘挖掘現象背後的本質,也許會有許多意外的收穫。

    文 桓徆

  • 3 # bella的守護

    因為我只知道王耀有這樣的口癖 所以我就是從耀君身上知道的。因為耀是天朝人設,so,日本人抓住了咱兒話音這個說話特點,罷特,日語裡沒有“er”這個音,所以只能用“aru”這個最接近的音(真的是接接近了!)來代替,所以有了阿魯這個口癖。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有什麼好用的英語軟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