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地理科堂
-
2 # 使用者沐龍島
小時候經常聽大人們說王莽攆劉秀故事太多了,第一吃麥仁的故事,第二封椿樹的故事,第三扳倒井的故事,第四搬到山的故事,第五封小棗樹圪針彎的故事,第六封喜鵲夏天不喝水冬天不臥窩的故事,第七封騾子不下駒的故事,第八封馬不臥著睡,而前蹄抬著的故事,第九封桑葚的故事,第十最後死後埋到黃河裡,黃河滾了300米。等等……
-
3 # 哥哥143842866
首先說這個說法不正確,是王郎追的劉秀,本人為博陵人,對這個有些瞭解,更元23年,劉秀的失敗路線是今正定(真定),藁城,深澤,安平(博陵),饒陽,深州,然後一直南下,其中在今安平縣彪冢村,是劉秀的老丞相楊彪的墳,所以叫彪冢。在博陵有一廟宇,曰:聖姑廟,其廟的廟門就在洛陽,是劉秀為感激博陵聖姑修建的。還有就是大家都知道有一個詞語叫 披荊斬棘。詞語就是劉秀為感激大將馮異為保劉秀在博陵滹沱河河邊順利逃亡時,在洛陽時說的。
小時候就聽老人們講過好多劉秀的故事,劉秀因不滿王莽的暴政,遂聯絡其他起義部隊,試圖推翻王莽“新”朝政權。王莽為了維護“新”朝政權,舉重兵對起義軍劉秀進行追殺。有關王莽趕劉秀的故事,在項城及周邊廣為流傳,且經久不衰,如“搬倒井”、“八角井”、“飲馬池”、“螻蛄斷頸”等傳說。
搬倒井的傳說:話說西漢末年,王莽率領大部兵馬追趕劉秀至南頓境內,劉秀軍人困馬乏,口渴難忍,在鬼修城東、包州城北(現東風行政村崔街村北)正遇一井,士兵觀看,井深丈餘,苦無取水工具。劉秀無奈,遂仰天嘆道:“天若助我,就讓井口傾斜吧!”於是手扶井臺輕輕一搬,井竟然傾斜,井水自井口涓涓流出,劉秀及軍士皆順利飲用。至今,在“白果樹”西約數十米處,留有“搬倒井”遺蹟。二十世紀八十年代末,崔街群眾曾用此井水釀酒,名為“搬倒井酒”。 八角井的傳說:八角井在南頓故城(鬼修城)北高阜上。據傳劉秀被王莽兵追逼,無處躲藏,眼前一井,劉秀慌不擇路,跳入井中,因劉秀是真命天子,下有蜘蛛網托住。蜘蛛又在上面結網,王莽兵見此井有蜘蛛網覆蓋井口,不會藏人,遂退去,劉秀才倖免於難。據原東風行政村支部書記劉成功回憶,幼年夥伴曾經常在此井處玩耍,此井遺蹟尚存。?.{.N A 飲馬池的傳說:飲馬池在鬼修城北250米處,現屬榮樓行政村,分前池和後池(現為該行政村的兩個自然村)。據傳,劉秀被王莽追趕行至於前池,馬急需飲水,因池內青蛙叫個不停,馬受驚嚇,不敢飲水,劉秀一聲令下,蛙聲嘎然而止,使馬匹得以飲水,而相鄰水池內的青蛙仍叫聲不停。至今仍有“前池青蛙不叫、後池青蛙叫”的說法。現前池和後池兩個水坑猶在。 螻蛄斷頸的傳說:相傳,劉秀軍馬被王莽追趕至南頓境內谷河北,劉秀睏倦至極,倒頭便睡。這時,王莽軍距此只有一公里,情景危急,但劉秀卻呼呼大睡,混然不覺。一隻碩大的螻蛄爬在劉秀臉上,試圖弄醒劉秀;劉秀一把抓住螻蛄,從頸部掐斷。這時劉秀聽到喧鬧及馬蹄聲,方知是螻蛄救他,遂拿一根草棍分別插入螻蛄身、首處,致使螻蛄成活,並立即組織人馬上路,躲過一劫。 現螻蛄頸內部有一硬結,傳說為劉秀為救螻蛄所插的草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