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梁瑞林

    所謂“目前很多智慧裝置主要基於眼耳器官,能否延伸至其它感官”的問題,是一個錯覺,有點片面。看來這位網友求知慾很強,有上進心,很好;只不過,還應當更多地走走、看看、想想、問問。

    傳統上人們常說的,人類有五大感覺器官指的是:眼鏡司職視覺,耳朵司職聽覺與平衡感,鼻子司職嗅覺,舌頭司職味覺,面板司職觸覺。對於這些方面,英國BBC電視臺2003年還針對這五大感官本身(而不是針對對應的人工智慧)拍攝了一套多集紀錄片,英文名字為《Human Senses》,中國大陸和臺灣地區將其譯名成《人類感官》,香港地區譯為《百感交集》。如果有條件,可以看看,從中也可能發現目前人工智慧還不夠完善的地方,然後可以自己投身去研究、或者提醒從事人工智慧研究的科技人員在那些不足之處再加一把勁。

    既然提問者還沒有體會到,現在人工智慧在眼耳之外的,其它感官方面的“延伸”,本文就在這裡為其它方面已經“延伸”了的人工智慧,鳴個不平吧。

    先說一說“人工鼻”氣體感測器。在某些方面,氣體感測器還趕不上人的鼻子那麼靈敏,你吸一下鼻子可以說“誰家做紅燒肉了”,氣體感測器現在還做不到這一點。不過,氣體感測器還有更多的過人之處。在鼻子感覺不出來的有害、易燃、易爆氣體洩露時,它就報警了;在鼻子無法探知的發動機中,氧感測器可以“嗅”出氧氣的濃度合理不合理,以控制汽油噴嘴的噴油量,使之達到適當的空燃比。

    接著說一說“人工舌”味覺感測器。與嗅覺感測器一樣,生物感測器在辨認一盤炒菜的味道時,沒有舌頭那麼好用;但是,如果不計成本,用它來評價這盤菜的鹹淡、甜度,絕對比舌頭精確,不過,是不是有點高射炮打蚊子的感覺,大材小用了!但是,人類抽血化驗時,用舌頭無法判斷的人的血項指標,例如判斷血糖、尿酸等等,可就是生物感測器的領地了。

    最後說一說“人工面板”。人的面板可以感覺出物體的溫度、軟硬、粗糙度等質感,這些對於人工智慧來說都不成問題,而且可以做得更好。人靠手可以判斷病人發燒多少℃嗎?人工智慧可以!你見過觸控開關了吧,那就是觸控感測器的一種,什麼感應開關,手勢輸入都是感應感測器。到工業4.0的無人化工廠中,你可以看到機器人在無人管理的情況下“自覺地”搬運東西,靠人工手、人工臂拿物體。可以想象,當被搬動的是玻璃製品等易碎物品時,抓力小了,拿不起來;抓力大了,會把物體捏碎,怎麼掌握用力大小?靠導電橡膠製作的觸覺感測器啊!

    另外,譬如人體檢查時的B超、心電圖、CT、胸透,這都不是人類五大感官份內的活,但是人工智慧都可以全包了。

    當然,這裡僅僅舉了幾個簡單的例子,人工智慧的應用多到了不勝列舉,而且今後會越來越多。可不要認為僅限於“基於眼耳器官”哦!

    下面五張照片分別是,可燃性氣體感測器、汽車空燃比感測器、化學生物感測器、觸控開關、觸覺感測器的例子。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左宗棠和李鴻章在哪些地方開始交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