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蕭冬水

    1592年3月,豐臣秀吉出動9個兵團共15萬8700人渡海侵朝,4月12日第一軍團18700人至對馬島待命。4月14日於釜山登陸,5月2日克王京漢城,6月15日陷平壤,當日,明軍開始渡江援朝,開始了六年的拉鋸戰,直至1598年日軍全面撤退。

    現在回答問題,不管怎麼設想,不管誰統兵,打的都是國力,秀吉也好信長也罷,誰都不能憑空把日軍搬到北韓半島,再憑空變出無數糧草。所以最終結果都一樣,日軍必然敗退。

    運兵能力後勤能力都是戰爭要素,就算剛剛經過戰國混戰的日軍士兵本身戰鬥力不弱,但對上背靠龐大中國的北韓還是吞不下去。

    明朝在對日戰爭中的戰績並不理想,但打到後來成為消耗戰以後日本明顯後繼無力。

    遠離本土作戰本來就不佔優勢,舉個例子元朝如此強橫,東渡作戰都有被颶風覆滅的時候,水土不服後勤不力在古代用兵中本身就是大忌,豐臣秀吉已經調集了整個日本的戰力民力,總兵力達到30萬之眾。再看看對面的大明,第一次萬曆北韓戰爭也就出動了以遼東李如松部為主外加薊鎮保定宣府大同的幾部兵馬,總兵力大概有5萬,到第二次北韓戰爭的時候大概出了10萬,這些兵力對九邊九鎮的大明來說也就出了點皮毛。

    所以不管把豐臣秀吉換成誰都沒用,在那個還沒有進行工業革命的時代,日本是沒法和明朝打國戰的。

  • 2 # 國史觀

    織田信長,日本尾張國大名,是安土桃山時代的開創者,同時也是戰國三傑第一位,為日後豐臣秀吉和德川家康的統一打下了基礎。

    我們都知道,織田信長的部下豐臣秀吉於公元1592年發兵對北韓開戰,最終目的實際上是明朝,但是結果卻以秀吉身死,敗退回國而告終。

    作為野心很大的諸侯,織田信長是否會發兵攻朝呢?

    織田信長是天正十年也就是1582年去世的,而且是非自然死亡,因為部下明智光秀的叛變,他最終被逼在本能寺自殺,年僅不過四十九歲 。

    在當時日本人壽命普遍不長的年代,織田信長能不能活到發動北韓戰爭還是兩說,還有,當時的織田家可並沒有統一全國,織田信長只不過是全國最大的一個諸侯,當時還有關西的毛利家,九州的島津,四國的長宗我部,越後的上杉,關東的北條 東北的伊達和最上這些勢力獨霸一方。

    織田信長用了二十多年的時間才統一了京畿地區,要想統一全國,非十年功夫不能成功。

    再者,織田信長如果是一個聰明人,就不會主動發兵攻朝,因為在他的織田封藩體系下還有一個不穩定的因素,那就是德川家康,德川家康的勢力可不小,而且此人極善隱忍,織田信長曾經也逼死過家康的長子德川信康,兩個人之間是一種微妙的關係,若織田信長活著,德川家康固然不敢怎麼樣,可若是織田信長一死,情況就猶未可知了。

    所以,聰明人織田信長如果發兵攻朝只會損失自己的實力和名望,對他自己來說並無任何裨益。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酒水有哪些不走尋常路的營銷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