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超哥聊家庭心理
-
2 # 心理諮詢師曹懷寧
從人類心理發展的階段來看,一個10歲的女孩已經快要走過6-11歲的潛伏期——這是個相當平靜的時期,而要開始進入第五階段:青春期。在父母們談之色變的青春期裡,孩子們容易產生性衝動和對成人的牴觸情緒,會很想擺脫父母對自己的控制。而之前五六年裡都相對聽話、情緒平靜的孩子突然變得暴躁叛逆,很多父母都會難以適應,會擔心孩子是不是有什麼心理問題了?特別想趕緊把孩子的“問題”解決掉,重新恢復從前的平靜生活。
但是,我們都要明白,青春期是一個必經的過程,它的激烈動盪也在所難免。孩子之所以會在青春期有激烈的動盪,是因為他們在這個階段會心理退行,有可能重新經歷一次之前的俄狄浦斯期、肛欲期、口欲期,同期的各種潛意識的幻想會變成一些有意識的行為,就有可能把以前已經建立好的客體關係和自我沖垮。
孩子不易,父母也不好過。對於父母來說,一個軟萌小寶寶用奶聲奶氣的聲音叫著“媽媽,我要我要我就要嘛~~”所帶來的感受,與一個臉上雖帶稚嫩但身高已與你差不多的孩子粗聲粗氣地說“媽媽,我就要這樣做!”所帶來的感受,完全不可同日而語。最令父母難以忍受的是本該聽話懂道理的年紀,孩子卻表現得如此偏執無理,難怪父母與孩子的衝突會隨著青春期的到來日益頻繁。
這是最艱難的時期,但偏偏卻也是最具希望的時期。因為它是解決以前沒有解決好的衝突的一次機會,更重要的是,有一些品質,是隻有在青春期時最容易形成,這便是在科技和文化上的創造力與改革力。這個階段發育得好,這些品質就會相對充足。
因此,為了幫助孩子更好地度過這段時期,父母們首先要接受孩子心理生理上的正常變化,不要隨意給孩子貼“壞孩子”、“不聽話”、“叛逆”、“心理問題”等負面標籤。然後,多和孩子平等開放地進行對話,給他關心與溫暖,而不要一味控制、凌駕於孩子之上,這樣可以增強孩子的安全感和信任感。而孩子的一些“不良行為”,其實是對外界的一種探索,就像他在兩三歲時跌跌撞撞地在家裡到處走一樣。這時父母一方面要允許孩子以自己的方式進行探索,另一方面要設好底線標準,堅定地糾正不良行為。這樣孩子的意志品質與道德是非觀也能得到加強。
回覆列表
孩子有些叛逆,這在好多家庭當中是可以見到的。但這個叛逆,未必是個“問題”。
在一個家庭當中,孩子往往是比較脆弱的。如果家庭教育方面出現問題,往往在孩子身上會有所表現。實際上,“叛逆”是個偽命題。為什麼呢?
為什麼要叛逆呢?通常是為了反抗控制。很多父母在面對孩子的時候,首先想到的是要讓孩子聽話,父母說什麼孩子就要聽什麼、做什麼。如果這是個小嬰兒,他首要任務是活下來,他會非常服從。我們不要忘記孩子是會長大的。孩子也會逐漸有自己的思維,也會獨立起來。時代有不同,孩子們的想法跟父輩的也會不一樣。如果一直這樣控制下去,孩子也就陷入了牢籠,他也會很掙扎,因為他沒有辦法活出自己來。
但作為父母來講,太希望孩子聽命於自己了。認為:如果孩子不聽話,那一定是孩子的問題,跟父母無關。我接到很多中學生甚至大學生父母的電話,他們的第一句話通常就是:蔡老師,你能不能給我的孩子治療治療?你能不能讓他去上學?…他們並沒有意識到,自己需要改變。
有些父母希望把孩子“治療”好,就好像孩子病了一樣。是的,他們認為孩子有病。很多孩子也因此越加抗拒父母,不願意去見諮詢師、心理治療師。當孩子不願意去諮詢的時候,很多父母也放棄了自己做諮詢的機會。而實際上,最需要做諮詢的是父母自己。
孩子需要成長,他們也希望得到一定的自由。我們能否看到孩子的這一個需要呢?怎麼樣才能更好的支援他們,才是我們需要了解的。
當然,如果我們看到在孩子身上有十分明顯的心理異常,我們更需要諮詢專業人士。
大家覺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