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DreamDisguiser
-
2 # 邏輯文史游
之前有人曾擔憂三國殺推出的武將越來越多,真等到哪天武將出完了豈不就尷尬了,但按照良企的尿性毫無疑問我們想太多了。說實話若你不是一個資深的三國愛好者,就是資深到連串場人物都能記住的境界,那麼現階段新三國殺推出的一些武將就已經對你很陌生了,至少邏輯文史姨已經懵了(董翓、董白都是什麼鬼)。
我們發現良企可以從各種和三國有關的其他遊戲或者是小說中選取角色,不難想象以後會突破實力的限制,效仿《三國無雙》和《三國志大戰TCG》推出漢勢力和晉勢力也說不定,如果真的要上限晉勢力,那麼司馬家族的不少人甚至都能入選,自然司馬昭也不會放過。
早在五六年前吧,《桌遊志》就推出了幾個貼紙武將,其中就有司馬昭,其他的還有王元姬、辛憲英、公孫瓚等(其他我記不太清了)。那麼當時的司馬昭是魏勢力,技能倒是和他爹司馬懿有點相像:
【昭心】:摸牌階段結束時,你可展示所有手牌,視為對攻擊範圍內一名其他角色使用一張【殺】。【狼顧】:每當你受到1點傷害,你可進行判定,並用一張手牌代替此判定牌,然後你觀看傷害來源的所有手牌,並棄置其中與判定牌相同花色的任意張牌。可惜的是,這幾個diy貼紙武將沒有一個在OL端上線,而公孫瓚和辛憲英再修改後分別以新的姿態重生,司馬昭夫婦被徹底遺忘。或許良企的人覺得司馬昭在魏國的時候就沒他爹那麼“穩重”,在不破壞三國架構的前提下還是不讓他出場了吧。
當然,現在某寶上孩子販賣這個版本的司馬昭卡牌,也有人把他加入了面殺的卡牌中,我們不妨分析下他的技能強度。首先【昭心】這個攻擊類技能讓他成為了二刀流選手,那麼我所疑問的是他跳過摸牌階段還能不能再展示手牌使用殺了,如果可以,那司馬昭的輸出就很穩定了,並且展示手牌並不算多大的消耗。
而技能【狼顧】依然走的是魏國賣血流的影子,要注意這個類似【反間】的技能發動順序是掉血→判定→換牌(也可以不換)→看牌→棄牌,也就是說想棄別人牌你得先判斷人家手牌的花色有什麼,這樣來看在地方手牌稀少時有時候也可能無功而返的,而如果地方對你造成傷害後並沒有手牌,那那這血也算是白掉了,和敵方無手牌不能【反饋】同理。
在如今的大環境下,司馬昭的技能並不算突出,但控制能力還算是可以的。我們再回到正題,如果想看到司馬昭上線的話,我估計得等出了晉勢力或者是相關的活動模式有晉勢力才有可能吧。
你們知道唐周嗎?
回覆列表
第一,從出武將的官方角度來看。每年新出的武將數目應當是控制的。首先,一個新武將的技能需要設定,不能與現有武將重複然後又要創新,過去的經典技能顯然不能太多模仿,魏國的賣血流已經太多了所以新出的魏國武將就很少有賣血的技能;其次,新武將的技能強度至少不能低於平均線,否則這個武將出來也沒什麼意義(換句話說也不能號召線上玩家去買),那麼武將強度的測試就只能依靠實戰,不斷地重複模擬,並且去調整,這也是現在很多武將上線之後很快的更新技能,原因是不能破壞遊戲平衡並且最好有所牽制。所以一個新武將的開發需要時間,不是隨意設計一個就完事的,包括插畫、臺詞、形象等等都要跟進。
第二,現有的武將進行遊戲早已經足夠用了,所以近年來三國殺對新武將更新的頻率在下降,取而代之的是調整老武將的技能,界限突破就是很明顯的例子。身份場的武將越來越多,但是使用最多的也就那幾個,大量武將的使用還存在空白。
第三,如果按照歷史年代排列,從黃巾之亂開始有許多武將都還沒出現,比如魏、吳的很多君主,或許是不重要的緣故,或許沒來得及,三國殺的武將選取自然是有代表性的,隨便一個夫人歷史上只有一個姓氏就出一個新武將肯定不現實,之前年代的武將選取是否已經結束,也是一個問題。
第四,就涉及到歷史問題了。按照魏蜀吳三分的邏輯,除了魏蜀吳以外的武將都應該歸屬到“群”這一系統裡。但是純按歷史角度來看,曹操、周瑜、關羽等等有很多其實只能算是東漢人,因為曹丕代漢之前他們就死了,但是為了遊戲三分設定的需要,他們也自然不能放到“群”裡,於是各自有歸屬。東漢到魏是如此,三國末期到西晉也是如此,三國殺的設計其實多多少少有些避開這些過渡的時候,特別是這些有所延續的武將,就比如司馬師、司馬昭、陸抗這些著名的武將至今未出,原因可能也和他們的歷史界定有關。陸抗也許還好,特別是司馬昭離稱帝也就一步,馬上就要奪位的時候自己暴斃而亡,把這個位置讓給了自己兒子司馬炎來繼續,頗有點像曹操曹丕那段。司馬懿畢竟還是完完全全在魏國統治時的臣子(雖然越往後越是權臣),司馬昭可就不是這心思了,真的要出,他放在哪?魏國看起來並不合適,三國殺也不會出“晉”這種勢力,“群”應當是東漢末年的各路軍閥勢力,放在魏裡有些古怪,不放更古怪,與其擱置爭議就先不出了吧。
自己的感覺,不一定準確,官方如果出了就當看著玩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