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火星一號
-
2 # 虹眼
就目前物理理論和實際觀測情況看是的,行星距離太陽越近運轉越快是因為距離恆星越近的行星其受到恆星的引力越大,行星想要維持穩定的公轉軌道就必須以離心機抵消恆星的引力,離心機是圍繞速度越快離心機越大,所以當行星受到的引力越大的時候其抵消引力的離心機越大,其圍繞主恆星的速度必定越快。
-
3 # 生科小白
這個問題是對的。根據開普勒第二定律指出:行星和中心天體(對於太陽系來說就是太陽)之間連線在相同的時間內所經過的面積是相同的。
由於行星繞太陽執行時的軌道並不是一個標準的圓形,而是一個橢圓形,太陽位於橢圓的一個焦點上,因此行星繞太陽執行時的距離也在不斷的改變,距離變了,由於要遵循開普勒第二定律,所以在距離太陽較近的位置只有加快運轉速度才能保證在相同的時間內掃過相同的面積。
同時,根據星體之間運轉的公式可知:F=GMm/r^2=mv^2/r,即v=√(GM/r)
GM為固定的值,當r減小時,速度v增大,即行星的運轉速度增大。
實際情況確實如此,對於同一顆行星,如果距離太陽越近,運動速度越快。我們可以認為行星和恆星之間的引力全部提供了行星繞恆星運動的向心力,那麼可以得到如下的關係式:
F=GMm/r^2=mv^2/r
化簡可得:v=√(GM/r)
由於G是萬有引力常數,M是太陽的質量,兩者都是一個常數,所以行星的運動速度只與軌道半徑有關。從公式中可以看到,行星運動速度與軌道半徑的二分之一次方成反比。因此,行星與太陽的距離越近,則運動速度越快;如果距離越遠,則速度越慢。
此外,我們也可以從另一個方面來考慮這個問題。在開普勒行星運動的三大定律中,第二定律指出,行星與太陽的連線在相同時間內掃過的面積是一樣的。為了使掃過的面積一樣,當行星距離太陽較近時,運動速度必須更快,這樣才能在軌道上運動更遠的距離,從而保證面積相同。
事實上,就行星運動規律而言,開普勒第二定律等同於角動量守恆定律:L=Iω=mr^2ω=mrv。由於角動量L和地球質量m都是固定值,所以行星的運動速度與軌道半徑成反比。因此,行星距離太陽越近,則運動速度也越快。
這個規律對於地球當然也是適用的,地球繞太陽的運動軌道呈現橢圓形,近日點和遠日點大約相差500萬千米,近日點的公轉速度為30.3千米/秒,遠日點的公轉速度為29.3千米/秒。但地球和太陽的距離變化幾乎不會影響到地球上的氣候,地球自轉軸傾斜了23.4度才是導致季節更替的原因。由於在北半球夏季時,地球執行至遠日點附近,公轉速度較慢;而在南半球夏季時,地球執行至近日點附近,公轉速度較快,所以北半球的夏季要比南半球的更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