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箭廠
-
2 # 胖妹vlog
記得哪是我2019年的10月份國慶假期去的橫店,我從北京買的火車票站了30多個小時到的義烏火車站。到義烏的時候已經凌晨了,在義烏休息了一晚。我打算座客車去橫店,到了客車站,工作人員告訴我已經不跑橫店了。我只有在客車站口座了張麵包車200塊把我送到橫店,那個司機問我去橫店幹什麼?我當時不好意思說去當群演就說我是去玩的。司機師傅當時把我拉到秦王宮的門口,要給我介紹酒店,但是太貴了一晚要500百多,我就沒去。我人生地不熟的在秦王宮的公交車站牌等公交車。在站牌我就開始百度怎麼辦演員證,就去華夏演員工會那個地方。人家告訴中國慶假期不辦演員證。我就想先租房子吧,就拖著我的行李箱漫無目的的走在馬路上,我真的不知道要去哪裡租房子。就走到了十里街,哪裡離演員工會也不遠,我當時想那集合也不遠,就在十里街租了房子,也不貴500百塊一個月,(水費也還行,但是電費就有點高)我還交了1500的押金簽了一年的合同我現在想想那個房東問我有沒有去過其他地方問過的“深意”
後來我把演員證辦到了,對了辦證需要(白底照片,身份證,身份證影印件,浙江本地銀行卡,還有浙江本地電話號碼)我進了群眾演員工會群,就每天守著時間報戲,群頭會根據報名的順序進行處理,(就是看誰先後,再看通告要多少人,就按照順序排)。第一天跑戲的時候,通告是5:30到橫漂大酒店那邊集合。我都懵了,因為我租的房子在....沒辦法我就只有打車去後面熟悉了環境後,毅然決然搬家,押金只退了500現在想想還是很傷心。跑題了,說到橫漂大酒店集合,就是帶上演員證,站著聽群頭說女生幾人幾點的通告過來集合,念名字收演員證。等客車來接,看你接的是什麼戲了,古裝戲就拉到劇組酒店等梳頭,然後去片場換衣服,或者都去片場弄。一天90塊,超時間給加時費,而且不一定天天都有戲跑。所以收入是不固定的,但是呢不跑戲的時候可以做做兼職,自媒體,直播。自媒體做得好也不一定非要當演員,如果非要當演員覺得自己有天賦潛質,在群演群呆上一個月,瞭解下特約演員:(特約分為:大特約,小特約)價格也不一樣。前景演員:(長的高,身材好,沒有什麼演技的)特型演員:(就是要特別,比如:特高,特矮,特瘦,特胖)的面試時間,可以去試試,一定要進去,一直混群演真的沒前途,還消磨時光。
-
3 # 海在山的那一邊
什麼群演?吃了上頓沒下頓的那種?說實話,做群演的大部分是是好吃懶做的人,都想著一夜爆紅。像王寶強那樣的。群演成幹上萬。又有幾個人能王寶強?
回覆列表
七十塊一天的群演,曾建不願意接。他說最底層的群演對老橫漂來說是一種病,拍多了就永遠起不來了,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哪怕沒飯吃,也堅決不拍最底層的群演。
我理解的“魔幻現實”通常指的是一群人或一個地方,擁有太多超出我們平常生活認知的東西,讓外來者為之驚呼,但當地人卻習以為常。
橫店就是這樣一個地方。
在橫店,你能看到中國歷史上各個朝代的皇宮,從阿房宮到明清宮苑,連歷史上沒有的也能看到——近些年玄幻劇火爆,橫店又在秦王宮景區建了一些“上古”時代的皇宮方便劇組拍攝。
據說明清宮苑還是按照1:1比例照搬的紫禁城,就連解說詞也是一字不差:“這是中國乃至世界最宏偉的宮殿建築,始建於15世紀……”
這種大型“山寨”加一次性看完的消費邏輯可能很契合中國遊客的心理。導遊小孟拉著我們在景區裡拍攝的那天,僅明清宮苑就接待了40萬遊客。
遊客們免不了會拿北京故宮和眼前的建築作對比,小孟斬釘截鐵地告訴我:“它們外表上真的一模一樣,只要你不摸它沒人能看出區別。”不能摸的原因是因為故宮用了漢白玉和金絲楠,橫店用的則是混凝土和鋼筋。
小孟說得也不完全對,外表上還是有區別,比如橫店的天安門城樓上沒有主席像,反倒城樓前常年擺著幾個巨大的充氣玩偶招攬遊客。從機器貓到喜羊羊,時髦的卡通人物根據市場熱度依次登場。
拍攝當天,在藍天紅牆下,一個熱氣球正要徐徐升起,賣票的小姑娘賣力地向我們吆喝:“五十元,坐氣球,拍故宮嘍。”
小孟是個導遊,同時也是個群演,這在橫店頗為常見。路邊賣水的老伯、貼膜的小哥、開飯店的老闆都會偶爾拍拍片子。對於遊客,景區是個遊樂場;但對於群演們,橫店這個城市就是個大型主題公園,而主題就是橫漂。
嚴格意義上講,橫店的行政級別只是鄉鎮一級,但常駐人口卻有近20萬,已經達到了一個小城市的規模,其中外來人口占80%。“橫漂”的字樣出現在大街小巷各式各樣的招牌上,橫漂網咖、橫漂黃燜雞、橫漂二手店、橫漂文化廣場。
據我觀察,橫漂們來橫店排名前三的理由分別是:爾冬升的《我是路人甲》、王寶強和周星馳的《喜劇之王》。但殘酷的是,這麼多年過去了,橫店沒有再多出來更多“一夜成名”的新案例,橫漂們卻依然源源不斷。
幾年前開始,所有和演員相關的業務全都由橫店集團公司統一管理。他們規定了演員的不同等級,每個等級明碼標價,而且高等級的演員不能再接低於自己價碼的工作,據說這是為了給底層群演更多的機會。
比如鴻運照相館的老闆,來橫店的年頭也不短,因為是北方人再加上之前說過快板和相聲,有不錯的臺詞功底,靠著這點,他演過蔣經國、毛澤民這樣的角色。按照演員工會規定,他屬於七百塊一天的演員,所以七百塊以下的群演工作他就不能接了,這讓他演戲的機會大大減少,正因如此,才開起了鴻運照相館。
和照相館老闆相比,曾建屬於不是特別走運的那一類。兩人都算是老橫漂,但鴻運照相館生意越來越紅火,可曾建還在為每月幾百塊錢的房租苦惱。
在群演、特約和角色三個級別的分類中,曾建算是相對底層的特約演員,價碼在一兩百左右,其實不怎麼受工會規定影響,也可以去接七十塊一天的群演,不過曾建不願意。他說最底層的群演對老橫漂來說是一種病,拍多了就永遠起不來了,人往高處走,水才往低處流——哪怕沒飯吃,曾建也堅決不拍最底層的群演。
近些年靠著一些綜藝節目,曾建倒也有了點名氣,在橫店算個小名人,走到哪兒都有熟人。但他祖籍廣州,普通話始終是個障礙。私下裡聊天,我問曾建會不會後悔,他說:“怎麼不後悔!只不過七八年了,已經沒法回頭了。”
來橫店的通常有三類人,群演、遊客和明星,他們都是這個城市的支柱,缺一不可,但有意思的是,這三類人往往涇渭分明互不往來。
群演們主要聚集在演員工會附近的老城區。由於流動性大,聚集區裡的二手店也很多,你能輕易買到被稱作“橫漂神器”的摺疊椅——拍戲間隙休息時用和那本大名鼎鼎的《演員的自我修養》。群演們大都喜歡光顧巷子裡的那些蒼蠅館子,雖然衛生條件有限,但價格實惠分量足,米飯不要錢。
和老城區不同,景區附近的飯館只有裝飾一新才能招徠客人。盤子大,菜量小,米飯兩塊錢一碗,顯然這裡是遊客們的聚集地。暑假期間,景區門口幾條街的酒店往往爆滿,便宜的一晚也要三百多,這個價格夠一個橫漂一個月的房租。
至於明星們,他們在橫店則試圖切斷和劇組以外的一切接觸。一些常來橫店拍戲的明星據說在橫店都有自己的別墅,甚至還有自己的飯店,不圖營業掙錢,只是希望在拍戲之餘多個和朋友喝酒、聊天的地方。
也許某一天,在橫店某個景區的某個劇組裡,明星、群演和遊客這三種人會遇到一起,這將是他們最近的一次接觸,但也僅此而已。總的來說,這三種人就像三條平行線一樣,同在橫店穿梭,但永不會相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