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5
回覆列表
  • 1 # 聚份子

    網際網路現在是一個趨勢,是一個很好和未來接軌的工具。會給人民生活帶來更多的方便。但是回到自己的創業問題是上,要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再來決定。創業不是一拍腦袋的耍人!

  • 2 # 以太創服

    宏觀視角——網際網路“下半場”

    現在的網際網路環境和2015年相比整體的流量增長變慢了,所以從宏觀上相對來講,在大平臺“壟斷”之下,新的靠使用者驅動的機會變少了,這也是“網際網路下半場”概念的由來。美團CEO王興曾對此有精準的概括,即網際網路下半場最基本的特徵在於網際網路的普及度。

    從世界範圍看,全球70多億人口,網際網路滲透率粗略估計在50%左右,而中國國內則已經超過了這個數(中國網民逾7億)。當網際網路滲透率超過一半,不管是從世界還是中國來看,創業企業都不可避免地迎來轉折點——在此之前,大家的關注點在於增量,而之後,不再有翻倍空間的企業需要適應新的規則,並基於此開拓新的關注點。

    資本層面的反應與此相對。一方面,從去年至今,資本的“募集”和“退出”在變好,市場上湧現出更多資金型別和有潛力的新基金,創業和投資的門檻都在逐漸降低;但另一方面,低門檻創業和更多更分散的資本,也導致挖掘傳統意義上的好專案和“獨角獸”的難度越來越大,這些都是移動網際網路的創業紅利消失後,資本呈現出的連鎖反應。

    當然,大環境固然是一個重要的參考因素,但對於創業者來說更應該考慮的是,如何看待並適應時代的大勢。

    中觀視角——滲透率的“窪地”

    如上文所述,大行業可以套用網際網路下半場的結論,但是具體到某一個行業領域,還是要看該行業的滲透率。理論上,一旦一個行業的網際網路滲透率超過20%,新入局的創業公司基本就沒有機會了。比如大型基礎服務、電商平臺這類巨頭環伺的高滲透率行業,創業者再去做一個平臺級的東西勢必已經產生不了多大價值,這種情況下即使是再另起一個垂直領域也沒有多少意義。

    但是有些垂直領域,可以得見其網際網路滲透率還比較低,比較常見的是一些2B類的行業應用。具體的例子是“移動辦公”,現在很多企業用的最多的是釘釘,這款產品就誕生於之前一個新的細分機會,放到現在來看,其實也只是整個移動辦公領域當中的一小部分嘗試,事實上整個企業服務領域還有很多東西可以被移動化。

    正如有些聰明的創業企業一直在挖企業應用網際網路化這塊富礦,理性的創業者也應該優先選擇尚在增長期的行業,即在網際網路滲透率的“窪地”中探尋機遇。這樣的新機總歸會伴隨底層技術的變革層出不窮。

    微觀層面——不忘“初心”

    不得不說,行業的“勢”意味著平均成功率——行業好,平均成活率會高。但落到創業者自身,與其過分從大環境中尋找創業依據,不如腳踏實地問問自己創業的“初心”。說句最平白的話,創業如果就是奔著掙錢去,那麼任何行業都有機會,只不過是難易之別;如果不是奔著掙錢,而是為了實現願景而去,那市場、行業都無所謂,想做就去做。

    要知道,多紅海的行業其實都是有人能做起來的。

    綜上所述,即使這兩年的網際網路創業已經進入“下半場”,也並不意味著創業公司就完全喪失競爭可能;我們相信商業的底層邏輯在於——只要能找到你做的事情,能想到別人想不到的問題,你就永遠有機會。“就像藝術一樣,藝術家的出現,並不受制於外界的環境,也不會影響別人的進步。因為我們看到無窮多的問題,無窮多可以改進的地方。”(金句from王興)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藍莓上面的“白霜”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