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木無夏
-
2 # 諸葛小壯
我想我比較喜歡的一首詞,應該是是蘇軾的《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了。並且蘇軾其人,其學識,其性格,其生活態度,也都是我比較推崇的。
我記得最初背誦這首詞時,是在小學六年級的一個早晨,那時空氣清新,氣候涼爽,記憶力也很好。雖然那時詞的意思不能夠細緻理解,但只讀了幾遍,就能夠順暢流利地背出來了,那時的心情也很好。從那時到如今,不時把這首詞拿出來品味,都有不同的心得。
《水調歌頭》
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其中的一句“起舞弄清影”,表現出蘇軾的人生態度。蘇軾本欲“乘風歸去”,但又恐“高處不勝寒”,這是他對道家虛無縹緲的正確認識,他心中的儒家修養,使他回到現實人間,但回到人間,並非入俗就塵,而是翩翩起舞,與自己的寒影晚上,這則有體現了道家的瀟灑。
還有詞的最後三句,從“何事長向別時圓”的怨恨,到“此事古難全”看開,再到最後“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的超越時空的博大寬容胸懷,讓人為之感憤和欽佩。
-
3 # 心靈的守候
最喜歡的還是納蘭容若的人生若只如初見吧。
剛接觸到這首詩的時候,我就感慨,怎麼寫的那麼好,把心裡想的表達的那麼充分,意境是如此的美。
這首詩正好表達了事物的結果並不像人們最初想象的那樣美好。在發展的過程中往往會變化得超出人們最初的理解,沒有了剛剛認識的時候的美好淡然。
-
4 # 楚凌嵐
小女子最喜歡容若的三首詞以及務觀的金錯刀行。
金錯刀行
黃金錯刀白玉裝,夜穿窗扉出光芒。丈夫五十功未立,提到獨立顧八荒。京華結交盡奇士,意氣相期至生死。千載史冊恥無名,一片丹心報天子。爾來從軍天漢賓,南山曉雪王嶙峋。鳴呼!楚雖三戶能亡秦,豈有堂堂中國空無人。
採桑子
謝家庭院殘更立,燕宿雕樑,月度銀牆,不辨花叢那瓣香。 此情已自成追憶,零落鴛鴦,雨歇微涼,十一年前夢一場。
採桑子
誰翻樂府淒涼曲,風也蕭蕭,雨也蕭蕭,瘦盡燈花又一宵。 不知何事縈懷抱,醒也無聊,醉也無聊,夢也何曾到謝橋。
木蘭詞 擬古決絕詞柬友
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等閒變卻故人心,卻道故人心易變。驪山語罷清宵半,淚雨霖鈴終不怨。何事薄倖錦衣郎,比翼連枝當日願。
-
5 # 大峰上雨
詩詞大意:
Sunny真誠的為萬物奉獻出真實的高尚美。
黑夜不是人類的追求,它應當深藏沉寂。
發達者要幫助別人,就像Sunny照耀萬物。
困難者首先完善自己,不至於影響別人。
-
6 # 英語翻譯愛好者
現在的我上了大學,也還是會選擇背古詩,很多人會不理解,不過我覺得這是一個很值得去學習我們優美漢字的一個渠道。現在的我記得很清楚的是元結的一首詩《石魚湖上作》,這首簡單易懂又朗朗上口,所以我印象很深,看看去背一下哦
回覆列表
印象最深的應該是最能 打動心靈的。因為我自己學的是文學,所以說實話讀過的詩太多太多了,從最早的原始民謠到近代詩歌,因為讀的太多所以已經麻木,但是有兩首詩我在我個人心中很有分量,雖然歷史地位或許並不高,但是打心底裡喜歡。
一首是崔護的《題西林壁》
去年今日此門中,
人面桃花相映紅。
人面不知何處去,
桃花依舊笑春風。
這首詩文學史上地位並不高,寫的也很平淡,但卻觸動了我的心。講的是作者頭年參加科舉考試在一處碰見了一位桃花少女,作者心生愛慕。但因為要上京趕考就沒有表露心意,等到作者已經金榜題名再次回到這裡時,卻發現早已不見少女的身影,只留下了那片片桃花。
有時候能在詩詞裡找到自己的影子,當我最初讀到這首詩時,總能回想起當初的往事,或許我和作者的感情的契合跨越了千年的時空,達到了共鳴。要說這首詩,可能旁人讀起來真的很平淡,也很淺顯,放在整個唐朝來說實在不值一提,有時候就是因為一點點感動就深愛上了它。
還有一首是曹操的《短歌行》
對酒當歌,人生幾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當以慷,憂思難忘。
何以解憂?惟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鳴,食野之苹。
我有嘉賓,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時可掇?
憂從中來,不可斷絕。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契闊談,心念舊恩。
月明星稀,烏鵲南飛。
繞樹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厭高,海不厭深。
周公吐哺,天下歸心。
我在初中就學過這首詩,當時覺得寫的好長,真的很一般。但是前幾天在A站看到木魚水心的微劇場解讀老版三國,其中有一集單獨把這首詩給朗讀了一遍。木魚水心的聲音低沉而性感。本來並不適合曹操這種豪放詩,但是聽來卻意外的般配。我自己在腦海中回想了好久,以至於不自覺的朗讀起來。
之前聽過的朗讀,是一種粗獷豪邁。確實詩歌本來也是曹操登高賦詩,意氣風發之作。但是木魚水心平靜的朗讀卻讓我回味了好久。每個字都牢牢的印在了心上。古人是詩歌用來唱,咱們用來讀,其中的味道已經差的太多,我們只能感受他的字面意思,隱藏在音樂裡的感情我們是無法體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