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七點匠
-
2 # 萌啊萌
馮導和張導怎麼沒有了?遠得不說,就最近的《我不是潘金蓮》、《長城》都有體現中華傳統文化,電影的本身本就是文化的載體,他們作為中國電影的大導演,這些東西都是必備的
-
3 # 綜合自媒體之王
首先,要說明的是,不同於馮小剛和張藝謀,李安還是一個實實在在的編劇。有的時候,他的編劇才能可以說是超過了他的導演才能,像喜宴、推手、飲食男女、父親三部曲,基本都是他一人寫成的。
而這樣的才能,也使得他的上限很高,成為了一個會說故事的人。李安的文化基因很高,於是他的電影展現出濃濃的人文情懷,對於中國傳統文化的表現很深刻,所以觀眾有了很深的代入感。
有人會問,張藝謀的作品《紅高粱》、《活著》沒有人文情懷嗎,我想說張藝謀是一位鏡頭色彩運用極佳的人物,所以這兩部作品也是經典,要說人文情懷,當然有,只不過只是臺詞所表達的,電影內容表達得不多,更多的是形式感的東西,只可惜這兩部作品也成為了張藝謀最好的作品。
-
4 # 不就是個名字罷了呵
謝謝邀請,每個導演的風格不同,接受的文化和教育背景不一樣吧,所以他們的導演理念也是不一樣的,李安的電影應該看了五六部的樣子,張藝謀的看過三部左右,馮小剛的只看過一部,所以,對他們不太瞭解,不能給予什麼評價,都是中國比較優秀的導演的,我個人可能看王晶的電影最多,這是實話哈哈哈,但最欣賞的是王家衛的電影,當然了徐克關錦鵬許鞍華都也不錯,我也經常看,忘了還有黃百鳴的喜劇,基本就是這樣了。對於走題,抱歉了。
-
5 # 79號人
謝邀,分以下幾點來說 一,每個作家也好,導演也好,他們拍的最好的一定是他們最熟悉的,大部分是在他們童年青少年的記憶,馮小剛拍得好的就是北京市井文化,因為那就是他的成長環境,你說它是不是中國傳統文化,好像也是,只是區域侷限比較大,像《非誠勿擾》系列就很成功,而《夜宴》就非常失敗,因為他不熟悉。同樣李安成長環境就是很傳統的家庭,甚至可以說是封建,作為一個臺灣中產家庭,父權有著至上的權威,所以與其說是“父親三部曲”,不如說是“父權三部曲”,《推手》是與父權周璇,《喜宴》直接向父權發起挑戰,《飲食男女》則是二女兒直接取代了父權。飲食也好,推手也好只是借用的手段而已,再漂亮也是它山之石,三部電影都是一個目的“攻玉”,這個玉就是父權,壓抑了他20年的東西。話說回來,《飲食男女》裡的所有菜李安都會做,所以說這只是一個借代而已,如果這些菜都是西菜呢,那難道表達的就不是傳統文化了嗎?《飲食男女》裡有句臺詞很妙,要“心中有昔”才算是珍惜,這又是說文解字了,這些統統能夠反映出他個人對生活的思考。 二,再從三個細節來說,《喜宴》中李安自己客串的角色只說了一句,“你正在目睹中國五千年的性壓抑”,《臥虎藏龍》裡俞秀蓮對玉嬌龍說“壓抑只能讓情感更強烈”,《理智與情感》裡艾瑪湯普森最後羞赧的哭,都是在說壓抑的情感,壓抑的性,一個是中國喜宴,一個是傳統武俠,一個是英國貴族,沒有變的是李安的思想,而至於是不是傳統文化,我想李安想得很明白,如果你只看表象,那你就是看錶象的那一部分受眾,也能自得其樂,如果你細細挖掘,會發現李安只是在講述自己。你看看《少年派》裡的男一號和李安年輕時候的照片就能見一斑 三,再來說說張藝謀馮小剛,先普及一下,華人導演全球票房前三甲是李安吳宇森周星馳,排名記不太清了,老謀子還沒進去,小剛就不說了。如果李安只拍中國傳統文化,那麼老外會不會買他的帳。《臥虎藏龍》裡臺詞字字珠璣,李安遊刃有餘地穿梭在儒釋道之間,卻絲毫不覺得說教,能夠感受他深厚的文化功底,這在張馮二位的電影很難看到。 一言蔽之,如果有天你同時遇到了李張馮,也不知道他們是藝術家,導演。給你的第一印象,馮小剛更像一個痞子,張藝謀更像一個畫家,而李安更像一個文人,文人不講文化你讓他講什麼?
-
6 # 壞熊Andy
我不是個很專業的影評人,但我想說幾點個人看法,首先,李安導演是中國臺灣人,後面去了美國的,在臺灣以前還是很多文化人都是特別尊重中國傳統文化,他們不管再去哪裡透給其他國家和地區人覺得中國傳統文化博大精深!而我們的第四第五代導演們都是在文化大革命之後,被國外的文化吸引,特別是好萊塢電影的影響,他們急於成長,反而忘記了傳統文化在影片中表現。第二,就是商業模式的趨勢,我們的電影應該通俗易懂,然而這樣就會顧此失彼,丟掉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過份強調觀眾的理解,往往就難以把有著文化藝術表現出來!第三,落後電影文化,我們的電影文化早在上世紀二三十年代就開始了,《漁光曲》、《定軍山》都是反應當時我們國內電影水平。解放後,由於跟西方文化差異,長期封閉,這樣我們一段時間都是在停滯不前,年輕人得到的電影文化諮詢幾乎沒有,到了改革開放後才發現我們差距不是一點點。我們國家電影事業其實在近二三十年發展根我們國家經濟建設發展一樣,硬體設施和人才培養都是極快的。但是,積累往往必須需要時間,我們的電影大發展沒有考慮到這些,文化內涵好的電影往往是反應我們國家貧窮落後、封建殘餘甚至一些我們華人的弱點和弊端都拿出來給外華人看!哇!人家覺得這種它們沒見過,好哇!可以拿獎!但這些不是真正的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和正面的東西。說得難聽都是糟粕。看一部可以,多了自己覺得噁心。李安導演知道這些,被人尊重不是拿自己丑態給別人嘲諷和鄙視,而是拿出好的電影反應我們國家傳統文化精髓一點點的讓外華人看到,瞭解。這些只是我一家之言而已,要是有說得不對,希望大家能夠多多指教!謝謝!
-
7 # 年少影追
首先應該是家教的原因,稍微有去了解的都知道,李安導演的父親是一個很重視傳統文化教育的嚴父,所以李安一方面是很傳統的,父親帶給他過多的影響,然後他上美國求學又受了很多西方的教育,兩種文化的衝突造成他內心很大的掙扎,他自然特別想去探究傳統文化,並用自己的電影作品(自己編劇)去呈現這種衝突和不同,但那都是過去了,現在的李安導演有了更寬廣的思考…而馮小剛和張藝謀的電影多是小說改編作品,另外更重要的,我可以說他們沒啥文化嗎,別噴,我就是這樣認為的
李安導演的《喜宴》,《飲食男女》,《推手》電影裡,隨處可見的是中華傳統文化的痕跡,中華傳統的廚藝、大桌菜,具有非常傳統文化的婚禮等等;而馮小剛張藝謀等作品裡卻很少展現?為什麼呢?
回覆列表
我覺得主要還是文化的詫異吧,李安從小在中國臺灣長大,大家都知道臺灣本地對於中華傳統的文化的傳承比內地要好的多。而且李安本人也據說非常喜歡中國的很多傳統文化,這就造成了李安導演的很多作品裡都能看到傳統文化的影子。
而張藝謀和馮小剛呢?早期的作品裡其實也會有中華文化,例如張藝謀的活著,紅高粱。只是後來國內電影的趨勢都朝著商業片了,也很少導演用心去拍那些文藝片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