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建戈說教育
-
2 # 玉佛爺1
個人認為完全可以!最近幾年中國的工業發展突飛猛進,取得了令人矚目成績,但由於底子差、起步晚,又被嚴重封鎖,在高尖端的工業製造領域還有很長的路要走……而對於美國,有大量的世界頂尖的科技人才,工業製造行業有著曾經的輝煌,同時由於受美國軍工製造業的影響,也一定能快速建立、發展起來的。
個人認為完全可以!最近幾年中國的工業發展突飛猛進,取得了令人矚目成績,但由於底子差、起步晚,又被嚴重封鎖,在高尖端的工業製造領域還有很長的路要走……而對於美國,有大量的世界頂尖的科技人才,工業製造行業有著曾經的輝煌,同時由於受美國軍工製造業的影響,也一定能快速建立、發展起來的。
2010年中國製造業產值超過美國躍居世界第一,美國讓出了佔據一個多時間的產值龍頭地位(未考慮歐盟整體產值),美國“製造業迴流”程序將可能較大的影響到中美經濟,乃至世界格局。華泰證券認為,研究和評估美國“製造業迴流”戰略的實施效果無疑對研究中美兩國的經濟發展具有重大意義。
美國“去工業化”時代,加速向金融、房地產、服務業等虛擬經濟領域轉移並逐漸過渡依賴,同時本土製造業進一步向新興工業化國家外流,“產業空心”態勢嚴重。2008年金融危機後,美國開始反思虛擬經濟過渡發展帶來的弊端,並認識到實體經濟在整個國民經濟中的地位和作用,並大力推行鼓勵科學創新、出臺量化寬鬆政策、培養大量人才、吸引高技能人才移民、推行新能源政策、促進出口燈“製造業迴流”戰略,鼓勵和引導部分海外製造業遷回本土發展,力圖強化在製造業領域的競爭優勢。
奧巴馬時期“製造迴流”效果分析
2008年金融危機後,美國製造業增加值下滑,2010年製造業開始復甦,直到2017年製造業增加值才超過2007年美國曆史誰高增加值水平。從製造業增長趨勢看,2008-2017年多數年份製造業增速跟不上美國整體經濟增長.2009年製造業增長率跌至-7.6%,除2010年出現5.3%的較高增速外,其他年份增長率均低於2.0%。
從製造業佔比情況來看,2008-2015年美國製造業增加值在GDP的比重始終在12.0%-12.3%範圍內消費波動,遠低於金融危機爆發前的佔比水平,製造業GDP比重一直沒有超過金融危機前12.8%的水平,更遠低於本世紀初15%左右的較高水平。2016、2017年製造業的GDP佔比分別跌至11.74%、11.6%。
製造業從業人員變化也能間接反映美國“製造業回落”的具體效果。美國製造業從業人數在美國個行業從業人數比重在21世紀之初快速下滑,2009年下滑至9.0%,此後至今製造業從業人數比重較為緩和的下滑趨勢,2015、2016、2017年比重分別下降至8.8%、8.3%、8.5%。雖然2010年人數跌至歷史最低點後今年出現小幅回升,但始終沒有回到2007年前水平。
華泰證券認為,美國大力推行“製造回落”政策,雖然促使部分製造企業迴歸美國,但美國製造業佔美國經濟比重仍呈下滑趨勢,因此政策成效有限,“製造回落”跡象不明顯,效果未達預期。
消費電子為近年主要增長動力
金融危機以來美國製造業復甦主要依賴電腦和電子產品行業增長,其他行業產值仍沒恢復到2007年最高水平。據美國經濟分析局資料,2017年製造業產值佔比較高的分別是:電腦和電子產品(16%)、化學產品(15%)、食品飲料菸酒(12%)、機動車及零配件(8%)、機器機械(7%)、合金產品(7%)、石化產品(5%)、其他交通裝置(6%)。前8個細分行業佔77%,佔據絕大部分製造業產值。這些產業多是基礎消費性質和高階製造業。
但從製造業增加值在GDP的比重僅11.3%來看,每個行業在GDP的比重更低了,僅有電腦和電子產品、機動車和零配件、主要金屬、塑膠盒橡膠製造、其他製造業的增加值超過2007年水平,其他行業仍處於下降水平。2007-2017年,電腦和電子行業增加值增長59%,受制造業振興影響,機動車和其零配件較2007年增長約14%,食品飲料菸酒增加值較2007年增長1%,華泰證券認為,這反映了美國消費長期處於低迷水平,這可能與老齡化有一定關係。
美國強大的基礎是高科技新興產業,試圖重新恢復美國傳統制造業地位是不切實際的,未來美國高、中、低端製造業會出現不同命運,消費電子等終端製造業或將成為“製造業回落”的主要領域,低端製造業在美國生存空間有限,不具備迴流潛質。一旦以消費電子為代表的中端製造業迴流成功,美國有望成為電子產品製造大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