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8
回覆列表
  • 1 # 放眼看天下

    謝謝邀請!印度目前的主戰裝備大多數都已經老化,60年代的自行火炮,70年代的主戰坦克,80年代的野戰防空,90年代的主戰坦克。海空軍的裝備更是涵蓋了冷戰初期到21世紀初期這一個廣闊的範圍。而印度自主研發的替代這些裝備的中國產武器多數都是拖延數十年的老專案,“石弩”1自行火炮研發開始於80年代,“阿瓊”主戰坦克開始研發於1974年,大名鼎鼎的LCA戰鬥機研發也起始於80年代。這些專案都拖延了二三十年,幾乎是一降生就落後了。本身也成了需要改進的“舊裝備”

    即使是現在印度政府呼籲“印度製造”的前提下,限於印度自身的技術能力,印度國防研究和發展組織(DRDO)等國有軍工研發或製造企業,也只能基於這些產品進行修補提升,從“石弩”1到繼續“敞篷”的“石弩”2。從“阿瓊”MK1到除了重量加了沒看見別的加了的“阿瓊”MK2。因此雖然在計劃中,印度國防部希望將未來五年內訂單總額的90%交給國內企業,但包括印度國防部內部人士或者其他方面的分析人士都對印度軍工企業的能力有所懷疑。不僅是技術,在數量上因為急需更換的巨大數量,印度國防部官員稱,“印度超過60%的國防裝備需求仍然需要海外提供,印度企業仍然需要努力。國內部門只能滿足部分需求。”國有軍工企業年營業額超過100億美元,佔國內竣工企業總營業額的近百分之90,其餘來自私營企業。前印度國防部顧問 Amit Cowshish稱,“短中期階段內,印度國有軍工業無法取代外國軍工企業作為印度武裝力量主要裝備來源的作用。在這一階段,在國防部計劃裡國外軍工企業還是扮演一個重要角色,當然可能不是主角。”所以即使從政治意願上印度政府趨向於裝備中國產化,但是鑑於印度軍工企業的國防工業規模,生產質量標準和技術程度,印度政府仍然不能完全依賴國內部門。

  • 2 # 鐵血戰狼

    印度在自己的軍事裝備上的投入一直以來都是大手筆。為了增加自己的空軍力量,又開始計劃增加戰鬥機的數量,力求強化空中力量。

    目前,印度的飛機主要是購買的俄製戰鬥機,不少戰鬥機還有一定的不合適,而且戰鬥機的服役時間也沒有多長時間了。自己家研製生產的戰鬥機此前有大批入伍,但事情不斷,墜毀事件履有發生,飛機技術落後,裝置更是低配,價效比太低,又不背海軍和空軍接受,沒有辦法,只能購買或者開闢生產線,才能保證軍隊對戰鬥機的需求。這也說明了印度空軍對於國外的依賴。

    此前,印度軍方就打算購買法國的戰鬥機,但是價格太高,在經過一翻思想掙扎後,放棄了購買。但在去年,印度又與法國簽訂了新的購買方案,只不過數量比上次縮減了,只購買了當時的四分之一,但是價格卻更貴了,單價是此前的兩倍,這種決定也真是醉了,不知是太缺飛機還是錢太多了。

    從現在印度軍方的表現看來,自己家的戰鬥機確實無法撐死空軍的半邊天,想靠自己自己的飛機基本沒有希望,只能不惜花費大手筆來購買別國的戰鬥機增強空軍力量。而印度空軍又急需增加實力,對於戰鬥機的數量要求比較大,討價還價的下場只能是沒有飛機用了,為此軍方絕對會投入大筆金錢來購買,只要看的上,掏錢絕對不是問題。這對於世界的軍火商來說無疑是個好訊息,但是不知道印度更傾向誰?

    印度此前與俄羅斯,法國,美國都有過合作,對於法國的飛機的反響也很好。而美國也對印度丟擲了誘餌,承諾只要印度購買,就可以將相應型號的飛機生產線轉移到印度生產,要知道美軍的戰鬥機在世界都是數得著的。現在世界各地都盯緊了印度這塊大蛋糕,為了爭取這塊肥肉估計也會丟擲不少誘餌,但是這塊肥肉的油著實很多,要是能夠撈到自己碗裡真就太好了。

    從印度也可以看出科技的重要性,如果沒有相應的技術依賴,只能花費高額購買別國的技術,說不定還會給人一種人傻錢多的感覺。科技興國絕對貨真價實,有了技術才算有一切,國家才能強盛。

  • 3 # 軍事觀察員東旭

    【印度有很多自主研發武器,但是普遍不靠譜,而且被合作伙伴坑!】

    印度是一個大國,同時正在向軍事強國邁進,對於印度我們不能輕視,但是也要看到它在國防現代化建設過程中的堆積如喜馬拉雅山一樣的問題!此外,在研發中國產武器的過程中,印度不得不從俄羅斯、歐洲國家、以色列甚至美國引進核心技術,這就面臨被對方一再加價或者是簽署苛刻技術轉讓協議的問題。

    (1)“阿瓊”坦克讓印度陸軍愛不起來!

    研製耗時三十年研製出來的“阿瓊”坦克,印度陸軍根本不稀罕!

    印度軍方之前對於阿瓊坦克的態度,時好時壞。幾經反覆之後,阿瓊坦克一共裝備了124輛,並有118輛MK.2型的訂單等待生產。然而由於目前阿瓊坦克並未實現完全中國產化,阿瓊坦克超過50%的零部件需要進口。目前由於缺乏部件,大部分阿瓊坦克的狀態堪憂。

    (2)“光輝”戰機不光輝,印度空軍不待見!

    前段時間,印度中國產“光輝”戰鬥機曝出好訊息:印度斯坦航空公司開設第二條“光輝”戰鬥機組裝線,新的組裝線可使該型戰鬥機的產量從兩年1架變為一年2架。然而,最近又有訊息顯示:印度空軍已經明確向政府表示,中國產戰鬥機和JAS-39、F-16等外國貨相比落後太多,不足以實現作戰需求。

    (3)“英薩斯”突擊步槍久病纏身!

    印度陸軍已經開始接收自行研製的5.56毫米突擊步槍,以替換現有的印度中國產5.56毫米“英薩斯”步槍。印度軍方目前裝備的“英薩斯”5.56毫米突擊步槍研製於上世紀八十年代初,1996年開始裝備部隊,主要用於替換老式的比利時制FN FAL步槍。該槍全長990毫米,空槍重3.2千克,初速885米/秒,表尺射程400米。由於該槍發射的是北約標準的5.56毫米彈藥,而印度企業並不具備相應的生產能力,導致定型後的“英薩斯”無法按期服役。此外,“英薩斯”步槍自服役以來便不斷遭到印軍方的批評,例如,印陸軍便曾抱怨該槍槍存在一系列重大缺點,同時質量也有問題,在錫亞琴冰川、喀吉爾高地這樣的高海撥地區使用容易出現部件損壞或破裂的現象。此外,該槍的快慢機、提把、槍尾的螺桿也很容易損壞,槍管易膨脹。

  • 4 # 瀾蒼丹馨

    主要是政府重視不足:

    1.印度有足夠的工業基礎支撐軍工事業發展,特別是近幾十年,其科技發展尤其在航天.核武器.電腦軟體等領域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

    2.有足夠的經濟基礎支撐自主軍工事業發展,印度號稱世界外購軍火最大氣的國家,出手闊綽,如將此等購買力部分用於引進先進軍工生產技術和注入自主科研隊伍建設,發展起自主軍工生產能力應不是難題。

    3

  • 5 # 戰爭史

    如果談及中國和印度的發展之路,也許大家會有一個印象,中國是儘可能依賴於自身的力量,堅持自主研發,而印度則喜歡直接購買,自主研發多依賴於引進技術,往往成了冤大頭。不同的行事風格,結果就是造成今天中印之間的差距越來越明顯,在許多方面,印度已經沒法和中國相比了。

    印度所以被中國甩開,實質上就是缺乏自主研發能力的惡果,即便是印度明白問題的原因,也曾經試圖避免當冤大頭的局面。但是可惜往往達不到預期的效果,最後依然被人宰。比如:印度預警機採購。

    數年以前,印度利用美國攪黃中國引進以色列預警機的機會,將砸在以色列手中的費爾康預警機弄到了自己手中,一共引進了三架,有人說:印度撿了便宜,其實印方一共花費了約11億美元,論引進單價比中國貴了三分之一以上。

    僅僅3架預警機顯然是不夠用的,故而印度一直想追加再訂購幾架,可惜這件事情一直是久拖不決,主要原因就是載機平臺的問題。因為該機需要大型空中平臺,即由伊爾76運輸機改裝的一個專用型號,結果伊爾76生產線在2005年時就關閉了,原來是俄羅斯要拆遷其生產線,要把它搬遷到國內,這造成了伊爾76生產工作已經中斷了十年之久。

    2015年,伊爾76生產線才恢復生產,結果面對印度求購要求,俄方竟然開了一個高價,相較於以前的採購價一下子將價格漲了三倍多,這下子印度不幹了,這明擺著就是宰客。於是印度猶豫起來,試圖尋求其它替代方法,比如:A330平臺,採購伊爾76的問題就這樣拖了下來,打算以拖待變的心態,試圖把價格降下來。

    可惜印度的打算不錯,現實卻相當殘酷,空客願意向印度提供A330平臺,但是價格比伊爾76更高,印度更沒法接受了。結果一直拖到現在,如今印度實在有點拖不下去了,印度自己中國產的預警機卻不給力,依然還需要引進大型的費爾康預警機。

    結果是印度左躲右閃也沒能躲過俄羅斯的屠刀,根據由印度媒體在2018年9月公佈的訊息,印度將以超過4億美元的單價購買兩架新的費爾康預警機。這意味著印度接受了俄羅斯的報價,否則價格也不會達到這個水平,也許以色列也“稍微”的提高了一點價格,少說有幾千萬美元吧。

    這就是印度過度依賴別人的結果,缺少自我研發能力,那麼受制於人的問題壓根無解。參考資料:《費爾康》《國際展望》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有人瞭解越野跑冠軍申加升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