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西洲月明

    詩是心聲的表達,所以就是心聲的自然流淌,越自然,越直接,就越有感染力與震撼力,所謂直擊人心!說到詩歌,我們自然會想起唐詩宋詞,其實在那之前,漢魏時代,詩歌也是很好!那時代的詩歌我感覺就是沒有後來那種的堆砌與裝飾,可能少了些文字的優美,但是更可以看出詩歌的本質!

    比方說抒情的,有首詩,“高田種小麥,終久不成穗,男兒在他鄉,焉得不憔悴”,直抒胸臆,一下子就會引起共鳴!比方說說理的,有首詩,“屋漏在上,知之在下”,比方說言情的,上邪,我欲與君相知,長命無衰絕,山無稜,江水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與君絕!比方說敘事的,如《西洲曲》,太長了,就不去錄入了,還記得課本里還有:採蓮南塘秋,蓮花過人頭,低頭弄蓮子,蓮子青如水。不知道現在的課本里有沒有了。我覺得這時代的詩歌離人心最近,也最真實,一個真字,就有了力量!

    後來的詩歌,浩如煙海,個人記憶深刻的,如王維的鳥鳴澗,“人閒桂花落,夜靜春山空。 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這一首詩動中有靜,靜中有動,隱含時光的流逝,並且還有一聲餘音嫋嫋的鳥鳴,如一幅動態的山水畫。這樣的作品,怎能不打動人心!記得有位修行人說過,凡是好的作品,不管是美術、音樂、詩歌啥的,都是在無我的狀態下,會出來驚世的作品!個人深以為然!

    記得自己在小學時候吧,一個冬日傍晚,坐在自家土炕上,看四野暮色寒風,也寫過幾首,其中有“野雀斜撐翅,家鵝縮頭歸”的句子,那時候喜歡唐詩,照貓畫虎,連平仄也不懂得,只是覺得就是如此吧。靠近自己的心,也就靠近別人的心,我想這就是悟吧!

    總的感覺,詩裡面有美在裡面,這個美是一種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東西,恰逢其會,一下子就流淌出來,所謂妙手偶得之,感覺是最高的!若是窮經皓首,嘔心瀝血,哪怕句工詞巧,也是大煞風景!

  • 2 # 嶺南孤客

    詩人是教不出來的。能與人規矩不能與人巧。詩人要一定的天賦,貴在悟。泱泱五千年,讀書人多少?詩人多少?近五萬首唐詩,真正算好詩的也就一千多首。

  • 3 # 老張1800

    詩人必須具備三個豐富,第一個豐富的是詞彙,這是寫詩的基礎,遇到合適的意境,沒有合適的詞彙表達出來,所以就寫不出好詩來。第二個豐富,是豐富的表達方式,該誇張的誇張,該擬人的擬人,詩詞裡又要表達美麗的景色,又要表達出心裡感受,詞彙力求生動,而且還要自然,不要顯露出生搬硬套的感覺。第三個豐富,是豐富的閱歷,人生中赤橙黃綠青藍紫的色彩都參研透徹,色彩反差大,清明靚麗,才能悅人耳目,如果明暗不清楚,色彩暗淡,就會令人厭倦,總之,多看點書,積累詞彙,積累語法,多走多看多想,祝詩友們進步。

  • 4 # idj羅永凡

    詩,文化是基礎,詞彙必然不能少。還需熱愛生活,熱愛大自然,在自然中尋求樂趣。追求真善美,引發詩性,方能寫出多數人喜聞樂見而又有品味的詩。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說美歐從來就把土耳其當作另類,從來沒有真實地對待過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