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古老的“姬”姓在百家姓排名三百名左右?這個問題,最直接的原因,那就是過去姓和氏並不是一回事情。
夏商周和春秋時期,貴族家庭,通常女子稱姓,男子稱氏。
氏是用來區分貴賤的,它的來源由多種。有的氏來源於封國名稱,如吳氏;有的氏來源於祖先的諡號;有的氏來源於自己和國君的血緣關係,如公孫氏、孟孫氏;還有的氏來源於自己居住的地方,如南宮氏、東門氏。由於一個人社會地位的更迭,他的氏也可以發生變更,人們對他的稱呼也可能發生相應的更改,比如範武子,本來是祁姓士氏,名會,字季,諡號武,所以他被稱為士會,但後來他陸續被封隨地、範地,因此也被稱為隨會、範會。另一個例子是商鞅,他是衛國宗室,因此叫公孫鞅,同時因為他是衛華人,又叫衛鞅,被封在商地,因此也叫商鞅。
範會,也叫士會,隨會
姓跟氏是不同的概念,姓一般不變更,氏可能變更。由於姓的主要目的是婚嫁,作用比氏低;而女子通常社會地位又比較低,作為高地位的男子通常使用的是氏。因此,姓逐漸被遺忘,逐漸被氏取代。
戰國時期,由於周王朝的逐漸沒落和禮崩樂壞,姓氏制度也在慢慢失去作用,大約在秦漢時期,姓氏逐漸合流,絕大多數的姓都消失,人們用氏來作為名字的第一或前面幾個字,過去的姬姓鄭氏,開始直接姓鄭,不再姓姬了。而周代的其他封國的後裔,也都用國名、官職、地名等產生的氏取代了自己的姓,平民也逐漸有了自己的姓氏。
我們日常所見的很多的姓,在過去其實都只是氏,比如趙錢孫李周吳鄭王,分別是嬴姓趙氏、姬姓錢氏,姬姓孫氏,嬴姓李氏,姬姓周氏,姬姓吳氏,姬姓鄭氏,姬姓王氏。
秦始皇,嬴姓趙氏,嬴政,或趙政
由於氏的來源多樣,因此氏可能重名,而戰國到秦漢人們又主要用氏替代姓,加上平民的賜姓,改姓,帝王的姓氏,以及人口的遷移,漸漸的古老的姓開始消失,取而代之的是過去的氏。幾個大型的姓氏,使用人數越來越多,小姓的使用人數越來越少,最終形成李、王、張、劉、陳合起來佔3.5億左右,其他幾百個姓氏佔十億人口的格局。而姬姓,這個非常古老的姓,最終卻跌出了百家姓,成為了一個罕見的姓氏。
為什麼古老的“姬”姓在百家姓排名三百名左右?這個問題,最直接的原因,那就是過去姓和氏並不是一回事情。
夏商周和春秋時期,貴族家庭,通常女子稱姓,男子稱氏。
氏是用來區分貴賤的,它的來源由多種。有的氏來源於封國名稱,如吳氏;有的氏來源於祖先的諡號;有的氏來源於自己和國君的血緣關係,如公孫氏、孟孫氏;還有的氏來源於自己居住的地方,如南宮氏、東門氏。由於一個人社會地位的更迭,他的氏也可以發生變更,人們對他的稱呼也可能發生相應的更改,比如範武子,本來是祁姓士氏,名會,字季,諡號武,所以他被稱為士會,但後來他陸續被封隨地、範地,因此也被稱為隨會、範會。另一個例子是商鞅,他是衛國宗室,因此叫公孫鞅,同時因為他是衛華人,又叫衛鞅,被封在商地,因此也叫商鞅。
範會,也叫士會,隨會
姓跟氏是不同的概念,姓一般不變更,氏可能變更。由於姓的主要目的是婚嫁,作用比氏低;而女子通常社會地位又比較低,作為高地位的男子通常使用的是氏。因此,姓逐漸被遺忘,逐漸被氏取代。
戰國時期,由於周王朝的逐漸沒落和禮崩樂壞,姓氏制度也在慢慢失去作用,大約在秦漢時期,姓氏逐漸合流,絕大多數的姓都消失,人們用氏來作為名字的第一或前面幾個字,過去的姬姓鄭氏,開始直接姓鄭,不再姓姬了。而周代的其他封國的後裔,也都用國名、官職、地名等產生的氏取代了自己的姓,平民也逐漸有了自己的姓氏。
我們日常所見的很多的姓,在過去其實都只是氏,比如趙錢孫李周吳鄭王,分別是嬴姓趙氏、姬姓錢氏,姬姓孫氏,嬴姓李氏,姬姓周氏,姬姓吳氏,姬姓鄭氏,姬姓王氏。
秦始皇,嬴姓趙氏,嬴政,或趙政
由於氏的來源多樣,因此氏可能重名,而戰國到秦漢人們又主要用氏替代姓,加上平民的賜姓,改姓,帝王的姓氏,以及人口的遷移,漸漸的古老的姓開始消失,取而代之的是過去的氏。幾個大型的姓氏,使用人數越來越多,小姓的使用人數越來越少,最終形成李、王、張、劉、陳合起來佔3.5億左右,其他幾百個姓氏佔十億人口的格局。而姬姓,這個非常古老的姓,最終卻跌出了百家姓,成為了一個罕見的姓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