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昕瑞生態
-
2 # 成長驛站
在外面生活太久了,接觸的東西,生活的圈子都不一樣,加上和家鄉的人不熟,交流不多生疏了許多,可能交集太少找不到聊點,但還不至於到無法交流,覺得你說的有點過了,操著相同的方言,有著共同的地域文化和成長環境,要聊起來也不是很難,扯扯家鄉的變化與發展,說說家鄉的娛樂方式,又有了哪些好玩的地方,見見以前的朋友,去曾經一起玩過的地方走走,你可以的。
先說說逢年過節不想回家。我只說我自己的曾經的經歷,那些不想回家的日子。
1.高中時代,青春叛逆期。那時候的自己很叛逆,父母也管的嚴。考進高中時成績很好,進了高中各種不適應,名落孫山,成績大退步。父母覺得在初中時的成績名列前茅,高中時卻名落孫山,感覺臉上無光,就開始責備我。可自己也努力過,名次還是上不去。越責備,越叛逆,成績還是上不去。那時的自己,是多麼不想回家,那時都有放棄學業離家出走的想法。
2.大學畢業後,步入社會時。第一份工作是在上海,剛出社會那一兩年,還真的是不想回家。看到外面的花花世界,那時自己有能力消費,吃喝玩樂,趁年輕瀟灑走一回。那時的我上海周邊景點,各種美食,商場,經常能看到我的身影。那時只想出去浪,不是很想回家,回家會被逼婚。
3.人生低谷期,落魄期。07年,離開工作三四年的上海,轉戰深圳。在深圳的那一兩年,生活落魄。玩了大半年,高不成低不就,所以一直無業。父母擔心,經常打電話問有沒有上班,那時感覺煩就換了個號碼也沒告訴他們新號碼(以前常用號碼要漫遊費,本來也是要換號碼的)。那時因為聯絡不到我,就打給親戚朋友,詢問狀況。其實那時很少和家裡聯絡,也只是不想讓他們擔心,不想讓他們知道那時的自己過的很落魄。落魄的時候不想見熟人,不想回家。
現在回想起來那時年輕的自己所做的叛逆的事情,覺得好笑但不可笑。現在和家人閒聊時也會提起那些不想回家的日子,父母也就笑笑,笑我們那時太年輕。其實每個人在每個不同時期,想家的程度也會不一樣。如今自己也結婚生子,非常能理解那時父母的心情。家永遠是我們心靈的港灣,可憐天下父母心。愛你的父母不會因為你輝煌或者落魄而拋棄你。
再說說與家鄉的人交流。現在社交軟體這麼多,溝通交流方式比以前多了很多。
1.電話溝通。
不見面不代表不能交流。不想回家,也不代表不能交流,看你想不想交流。
還是常回家看看,有時間就回去,也不必糾結逢年過節就得回去,面對面的溝通交流,勝過其他交流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