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6
回覆列表
  • 1 # 小龍女5505

    一代雄主唐太宗李世民的後人最著名的有:長子李承乾、二子魏王李泰,均被廢而死,李治登上帝王即唐高宗,三子吳王李恪被國舅長孫無忌以謀反罪冤死,五子蜀王李愔受牽連被貶而死,女兒中結局悲慘的有新城公主、東陽公主,死於謀反的巴陵公主和高陽公主等。

  • 2 # 囈語君

    引言

    李世民作為古代非常著名的君主,其在位期間,開啟了唐朝的盛世。其功過是非也是多有爭論,但也絕對算的上一個明君。然而作為父親,卻真的是一位失敗的父親。

    李世民一生育有三十五個兒女,其中兒子有十四個,女兒二十四個,女兒咱們姑且不論,但是在十四個兒子中,卻沒有幾個善終的。除了太子李治登基外,其他的兒子中,三個被殺,三個自殺,三個早夭;一個被“幽閉”,還有兩個被廢為“庶人”,最後流放至死。到底這是什麼情況呢?我們慢慢道來。

    據載李世民的兒子:皇后長孫氏生恆山王李承乾、濮王李泰、高宗李治;楊妃生吳王李恪、蜀王李愔;陰妃生庶人李祐;燕妃生越王李貞、江王李囂;韋妃生紀王李慎;楊妃生趙王李福;楊氏生曹王李明;王氏生蔣王李惲;後宮宮女生楚王李寬、代王李簡。

    長子、故太子李承乾。

    據《新唐書》載,李承乾生於承乾殿,故以“承乾”為名,寓意承繼皇業,總領乾坤。李承乾自幼聰慧,深受唐太宗喜愛,於武德三年封恆山王。在唐太宗即位後,即立為皇太子,此時才年僅八歲。但是在其成年之後,李承乾成功的被培養成了一個標準的“官二代”。

    李世民的文治武功,一樣也沒學精,但是玩樂、腐敗卻是一把好手。而且扯謊及偽裝非常成功,在李世民年前絕對是一個“五好青年”,表面看是一個正直、上進、忠孝的模範,一旦脫離唐太宗的視線後,就又恢復原型。但是時間沒有不透風的牆,後因被告密其謀反,被廢為庶人。

    “帝詔長孫無忌、房玄齡、蕭瑀、李績、孫伏伽、岑文字、馬周、褚遂良雜治,廢為庶人,徙黔州。十九年死,帝為廢朝,葬以國公禮。”(《新唐書〃太宗諸子》)

    次子楚王李寬。

    李淵第五子,名李智雲,在李淵起兵之初,被隋軍殺害,武德元年被追封為楚哀王。為延續李智雲一脈的傳承,李世民的次子李寬,在幼年就過繼給了李智雲,但是沒有成年就早夭了。

    “太宗子。出繼從父楚哀王智雲。早夭,貞觀初追封為楚王。”

    第三子吳王李恪。

    隋唐雖然分屬兩個朝代,但是卻有著不同尋常的關係,唐朝起家的資源在部分程度上,是繼承的隋朝的資本起家。李世民其中一個妃子,即是隋煬帝女兒楊妃。也是李世民第三子的生母。

    李世民第三子,名李恪。武德三年,封為蜀王,唐太宗時期改封為吳王。也許是因為其母親的隋朝公主關係,李恪在年輕時,格外的努力,是一個文武全才。深受太宗的喜愛,太宗多次欲立為太子,但是困難及阻力卻非常巨大,其中就以大臣長孫無忌為代表。作為推翻隋朝的參與者,其目的也是不言而喻的。

    在太子被廢后,長孫無忌欲扶持李治,就套用“謀反案”除掉了李恪。但這個明顯的冤案,卻造成了李世民最優秀的兒子葬身與陰謀之中,而作為父親還成為了重要參與者,因此也看的出,李世民談不上是一個稱職的父親。

    四子魏王李泰。

    四子李泰,算的上一個學霸,自幼愛好文學,還專門置辦了文學館。在武德三年,受封為宜都王,一年之後進封衛王。唐太宗繼位後,在貞觀二年,又改封為越王,授揚州大都督,隨後又改封魏王。

    隨後,在與太子鬥爭的過程中,廣建朋黨,最終雖然斗膽倒了太子,但是自己也深受其害。太子被廢后,李泰也同時被幽禁了起來。隨後改封順陽王,遷居均州的鄖鄉縣。貞觀二十一年,又進封濮王,永徽三年薨於鄖鄉,年僅三十五歲。

    五子齊王李祐。

    第五子為李祐,在武德八年被封宜陽王,當年又改封楚王。貞觀二年,再次改封燕王及齊王,任齊州都督。李世民這個兒子,也是被練廢的小號,整天的愛好就是與小混混鬼混,而且酷愛打獵,因此唐太宗專門給予他換了一個敢於直諫的長史,名叫權萬紀。結果激起了小霸王的怒氣。貞觀十七年,李祐就策劃刺殺了權萬紀,發動叛亂。最終事敗被賜死於內省,貶為庶人。

    六子蜀王李愔。

    第六子為蜀王李愔,人說龍生九子,子子不同,但是放到李世民身上,好似除外,第六子與第五子李祐,幾乎相近,而且過猶不及。

    貞觀五年被封為梁王,隨後又改封為蜀王,任益州都督。任職期間,目無法紀,搞得怨聲載道,屢次為非作歹,非常符合“富二代”的氣質。據載,太宗怒曰:“禽獸調伏,可以馴擾於人;鐵石鐫煉,可為方圓之器。至如愔者,曾不如禽獸鐵石乎!”最終被貶為虢州刺史。高宗永徽四年又被廢為庶人,流放巴州至死。

    七子蔣王李惲。

    唐太宗第七子為蔣王李惲。貞觀五年被封為郯王,隨後改封蔣王,任安州都督。此子愛好縱情享樂,腐敗不堪,在唐高宗時期,受人誣告李惲謀反,李惲在得知後,惶惶不可終日,最終自殺身亡。

    八子越王李貞。

    唐太宗第八子李貞,於貞觀五年被封漢王,隨後又被封為越王,任揚州都督。此子在唐太宗的兒子中,也算是一個人才,“頗涉文史,兼有吏幹”,但是後來與韓王李元嘉、魯王李靈夔、霍王李元軌反武(則天),最終失敗服毒自盡。

    九子唐高宗李治。

    唐太宗第九子為李治,矮子裡邊拔將軍,李世民最終將天子之位傳給了這位兒子,但是李世民不會想到,因此差點造成李姓皇族被滅族。如果李世民知道這個結果的話,也許就不會選擇李治了。

    貞觀五年被封晉王,貞觀十七年被立為皇太子。貞觀二十三年繼位,是為唐高宗,其一生算得上中規中矩,一直多按照唐太宗的舊制執行。但是他卻沒有處理好後宮,導致大權旁落,武則天登基為帝。

    十子紀王李慎。

    唐太宗第十子,於貞觀五年封為申王,隨後改封紀王。此子聰明好學,但是個性卻很懦弱。面對武則天的篡權,沒有勇氣反抗,最終被武則天藉機殺掉。而除掉他的目的也非標簡單,武則天為了登基為帝,又怎麼可能容忍他們的存在呢!只是他不自知而已,對敵人抱有幻想,最終等待自己的就是敵人的屠刀。

    第十一子江王李囂。

    貞觀五年封江王,六年薨,諡曰殤。

    第十二子代王李簡。

    貞觀五年封代王,其年薨,無後,國除。

    第十三子趙王李福。

    貞觀十三年封趙王,十八年,授秦州都督。其沒有突出的才華、平庸無能,這是他的缺點,但也正是因此,保住了性命,是唐太宗的兒子中,僥倖存活的兒子之一。

    第十四子曹王李明。

    貞觀二十一年封為曹王。在唐太宗晚年時期,與庶人串通參與謀反,被貶黔州,後自殺身亡。其自殺的過程中,為被迫自殺,所以背後可能牽扯到唐太宗的授意。

    結束語

    唐太宗一生育十四子,但除了李福、李治外,其餘十二子均“死於非命”!

    故而,在《舊唐書》談及太宗諸子時,感嘆曰:“子弟作藩,盤石維城。驕侈取敗,身無令名!”作為皇帝的唐太宗,我們承認他的豐功偉績,文韜武略在君王中名列前茅,但是作為父親,卻也算的上是一個失敗的父親,在開朝盛世中,兒孫幾乎被屠戮殆盡的案例,是少有的時期,而李世民卻包含在內。

    ENT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現在《前任三》這麼火,是不是炒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