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小龍女5505
-
2 # 文史新視野
如果李世民是趙匡胤的弟弟,在北宋開國初期也無大作為。
北宋開國先天不足,主要是因為失去了燕雲十六州。
燕雲十六州是中原的屏障,失去了燕雲十六州,北宋就先天難以大展身手。
而且,北宋還面臨一個重要勁敵,即遼國。
遼國的成立時間事實上比北宋要早。
也就是說,北宋還沒完全立國,遼國已經站穩腳步。
這種情況下,北宋已經失去了先機。
更要命的是,北宋也沒有佔據甘隴等養馬之地。
北宋之所以一直在軍事上難以站穩腳跟,一個重要原因是北宋無馬。
無馬,就難以對付北方的遊牧民族。
要知道,漢唐時期對付匈奴,突厥,可都是派的騎兵。
在這種情形之下,即使李世民是趙匡胤的弟弟,一樣很被動。
當然,也許李天縱神武,開啟一片天地。但那種希望如同中2000萬大獎一樣渺茫。
-
3 # 有趣的話嘮哥
趙匡胤是杯酒釋兵權,李世民是玄武門之變,兩個人對權力都是渴望的,放在一起就有可能繼續窩裡鬥,誰勝誰負,這要看文韜武略和人脈關係。俗話說,兄弟齊心,其利斷金。
趙匡胤是個文官,發動兵變,透過黃袍加身當上了皇帝,對有兵權的人不放心,透過跟對方喝酒談心,讓對方主動交出兵權,這就是史稱"杯酒釋兵權。
李世民利用自身的能力和影響力,糾集了一些人,在玄武門對自己的親兄弟,也是太子下手了,史稱"玄武門之變",奪取政權當上了皇帝。
假如李世民和趙匡胤真的是兄弟,兩個強人肯定是誰也不服誰,不過在我看來,李世民可能取勝的機率大,畢竟是經過大風大浪的人。權力可以讓人瘋顛,喪失理智,自古以來就是這樣。
-
4 # 蕭冬水
公元960年宋朝開國,面對的敵人包括北漢、荊南、吳越、武平、後蜀、南漢、南唐。而在北方還盤踞著一個巨大的恐獸,遼朝。
這種情形下若是李世民成了趙匡胤的弟弟,會怎樣呢?
首先,李世民在歷代皇帝中治軍能力最強打仗能力最強。
這不是我說的,這是同樣身經百戰同樣擊敗眾多強敵開創一個國家一個時代的人說的。毛澤東可以說是近代最成功的軍事家戰略家之一,他說“自古能軍無出李世民之右者,其次則朱元璋。”
其次,趙匡胤可以說是開國君王中相當寬容相當仁慈的了。
換一個開國皇帝比如朱元璋,杯酒釋兵權直接就能變成莫須有的謀逆案,一幫子驕兵悍將統統得拿腦袋換皇帝心安。
足夠寬容的趙匡胤,配上一個軍事能力巨強的李世民,這樣一個絕配,你會看到趙匡胤坐鎮中樞穩定朝局,李世民手提百萬兵開拓四方。
可能有人說趙匡胤怕不得被李世民再來一次玄武門之變啊。
顯然這事當然有可能發生,畢竟李世民已經證明過他對那張龍椅的想法。但趙匡胤的情況與李淵李建成又有很大的差別。
首先趙匡胤極為愛護他的弟弟,這在史書上有明證,趙匡胤生於公元927年,趙光義生於939年,兩人的父親死於956年,這一年趙匡胤29歲趙光義17歲。所謂長兄如父,面對將將成年的弟弟趙匡胤幾乎就是把趙光義當兒子看待,要什麼給什麼,等他登上至尊之位第一時間就給弟弟封王,注意這可不是吃喝玩樂的閒王,趙匡胤是一路領著弟弟成長,手把手教他治國理政,趙光義這個親王的實權是比宰相還大的。可以說趙匡胤給了弟弟天大的權力卻從來沒有對弟弟起過一絲的戒心。
所以你看,且不說只是弟弟,歷史上有無數的皇帝對親兒子都是極為防備,看看康熙對兒子們是怎麼幹的,九子奪嫡是兒子們自己發動的嗎,那完全是康熙發動的啊。再看看李淵對待李世民,那是相當冷漠相當有戒心的,和趙匡胤一比,李世民幹嘛要對這樣一個親哥哥造反啊,就算他想要皇位,等哥哥死了再拿就是了。
在這個前提下我們來看北宋初期的情況。
公元960年,趙匡胤陳橋兵變黃袍加身,宋朝自此開國,此時天下紛亂強人四起,主要的割據勢力有北漢、荊南、吳越、武平、後蜀、南漢、南唐。
這些國家對於宋朝來說基本都可以算作弱雞,北漢南唐就算稍微出挑一點,那也只是翅膀硬一點的弱雞,拿給李世民這種歷史級的軍事強人,連練手都說不上。我們完全可以想象到李世民一支鐵騎橫掃諸國的場面。
上述各國覆滅以後,接下來要對付的自然就是佔了燕雲十六州雄踞北方的當世最強,遼國了。
後人反思北宋為何在建國初期軍事力量最強的時候沒有奪回燕雲,主要提出了兩點:
首先,遼國是真正的當世大帝國,國力遠勝初生的宋朝,加上遼國幾乎壟斷了重要的戰略資源,戰馬,所以在軍事力量上雖然北宋已經統一了中原,整體而言還是弱於北方強敵。
其次,趙光義統籌全域性領導一場傾國之戰的能力有所不足。在雍熙北伐中對三路宋軍的佈局和用人明顯不當,因此造成了包括各軍不協,糧道被斷,進退失據等各種失誤,最後北伐失敗從此再也沒有能力奪回燕雲。
以上兩點若是換過一個主帥,讓李世民來統領能不能翻過天來?
首先我們要看到,宋太宗趙光義雖然能力不足,但那是相對於宋遼戰爭來說的,其本人並非昏庸之輩。再如何也是跟著趙匡胤打了幾十年仗趟過屍山血海的人物,北漢、吳越、平海軍都是趙光義繼位以後打下來的。
再看雍熙北伐的背景,我們可以發現趙光義其實是選擇了一個正確的時間點。公元982年秋,遼景宗遊獵途中急疾而崩,年35歲。皇后蕭綽得訊後立即命景宗長子耶律隆緒繼位,是為遼聖宗,此時新帝年僅12歲,蕭皇后為了鞏固皇權,對宗室親王頒佈“諸王歸第,不得私相燕會”的命令,除去諸王的兵權,同時命眾宗室送至親至宮中為質,這番操作就是典型的主少國疑,蕭皇后雖然成功的鞏固了皇權,但也在權力傾軋中令遼國國力受損。
而反觀宋朝,自979年趙光義攻滅北漢,正式結束五代十國的分裂局面後,宋朝國力開始迅速增長,980年時統計,全國已有6499145戶,人口約3250萬。到了公元986年,大一統的宋王朝國力達到了一個前所未的高峰,在這種情形下,趙光義終於決定發動第二次北伐。
被稱為雍熙北伐的這場戰爭在後世被寫成許多演義小說,楊家將也是在這場戰爭中悲壯的揚名天下。雖然這場北伐最終失敗了,但我們仔細看戰爭全程,會看到在戰爭前期,以及後期的區域性戰鬥中,宋軍其實多次取得了勝利。比如北伐一開始,宋軍各路都取得了戰果,曹彬攻克固安南城,田重進破遼兵于飛狐北,潘美破遼軍於西徑,克寰州。接著,曹彬又克涿州,潘美克朔州應州雲州。之後,宋軍又於新城大敗遼軍。
所以從整體來看,宋軍作戰能力在這一時期已經完全可以與遼軍匹敵,後面的連續戰敗,敗在主帥的戰略失當和用人失當。
可能有人會說前線戰敗怪曹彬失糧道怪諸將輕軍冒進,怪潘美違約撤軍令楊業孤軍戰死,但作為統領整個北伐的最高統帥,所有責任都要最終歸於皇帝趙光義。因為人是你選的,三路圍幽州的戰略是你定的,整個戰爭計劃是你批准的。
所以我們這樣一總結就清楚了,北伐時機不錯,宋軍戰力不弱,敗在最高統帥能力不足。
而現在,題主要求我們把最高統帥換成史上最強軍事皇帝李世民,那宋遼戰爭的結局,當然會大機率翻過天來。
可能有人會說就算換了李世民難道三路宋軍就不犯錯了嗎?
當然不是,是人就會犯錯。
但換了能力更強的李世民,就會有新的戰略,就會有不一樣的將領人選。在統一列國的戰爭中以李世民的能力,難道不可以發掘宋朝李靖、宋朝徐世績、宋朝尉遲恭嗎?難道不可以組建宋朝玄甲軍嗎?
所以,我的結論是,趙匡胤和李世民的兄弟組合,大機率會擊敗遼國,成就一個新的漢唐大帝國。
回覆列表
如果李世民變成趙匡胤的親弟弟,那樣北宋開國之初會形成兄弟和睦、共同開創盛世,兄弟齊心、齊心合力共治天下的輝煌局面,太平形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