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龔瑞
-
2 # 靜夜思160519196
崇禎下罪己詔只是表面功夫,並沒有什麼卵用。漢武帝下罪己詔,制定了休養生息的政策,並且讓下一任領導班子繼續執行,他的措施切中要害,也是雷厲風行。崇禎就是亂搞瞎搞,有許多改革措施和軍事行動都是優柔寡斷,像裁撤驛站卻又沒有對裁撤人員進行安排,非常的簡單粗暴,導致大量失業人員流入社會,最後成為反軍的兵源。在圍剿李自成等反軍的軍事行動中,用招安的辦法來解決問題,本來李自成,張獻忠就要被消滅,你一個招安下來,讓老洪他們前期的努力全部白費。最後,崇禎來了一個“內外諸臣誤我”,把責任全部推給別人。所以崇禎的罪己詔完全就是脫了褲子那啥。
-
3 # 江湖小曉生
導語:
什麼是罪己詔呢?也就是皇帝表達自己有罪過的詔書。一般王朝出現天災人禍,或者國家管理不善。不是開個釋出會就能了事的,皇帝總會跑出來說自己做錯了什麼事情,向天下人(主要是向史官)表個態。
最早的最出名的罪己詔,應該是漢武帝的輪臺罪己詔。漢武帝晚年依舊不斷髮動戰爭,不顧百姓死活,結果貳師將軍李廣利不僅大敗,而且逃亡匈奴,漢朝損失慘重。此前漢武帝又逼死了自己的太子劉據,這一系列的錯誤,使得漢武帝給自己下了一道罪己詔。
那麼崇禎皇帝有沒有下過罪己詔呢?當然是有下過的,從漢武帝開始,基本上刮個風下個雨,皇帝就會跑出來下個罪己詔。告訴老天爺,這些都是自己的錯誤,不要懲罰王朝的老百姓。所以崇禎皇帝當然是有下過罪己詔的。
01崇禎皇帝下罪己詔,基本也是例行公事。什麼人最不相信神魔呢?我認為封建時代,最不信這些的人,應該就是皇帝了。因為他們動不動就跑出來搞一份罪己詔。讓老天爺把所有的罪過都怪罪到皇帝身上,千萬不要迫害他的百姓。
皇帝有這麼好心嗎?平日裡錦衣玉食,百姓都是他的錢袋子,他們怎麼可能捨得讓老天爺把災難降在他們頭上呢?所謂罪己詔,不過就是作秀罷了。
朕以涼德,纘承大統。意與天下更新,用還祖宗之舊。不期倚任非人,遂致虜猖寇起。夫建州本我屬夷,流氛原吾赤子。若使撫御得宜,何敢逆我顏行。以全盛之天下,文武之多人。無奈誇詐得人,實功罕覯。虜乃三入,寇則七年,師徒暴露,黎庶顛連。國帑匱絀而徵調未已。閭閻彫攰,而加派難停。中夜思惟,業已不勝愧憤。---《國榷》
他們自己不迷信那些東西,但是他希望老百姓們迷信這些東西,當然是在一定限度下相信。這樣一來,皇帝等於什麼成本都不用花,就完美地解決了天災人禍的負面影響。
崇禎皇帝一生有下過六次罪己詔,每一次都是王朝發生了比較巨大的災禍。畢竟是亡國的時代,自然是有與眾不同的災禍。
第一次,1635年,農民起義軍攻佔了大明王朝的中都鳳陽,這裡是朱元璋起家的地方,是大明王朝的龍脈所在。老朱家的祖墳被人給挖了,崇禎皇帝覺得十分傷心,所以就發了一份罪己詔。第二次,1637年,北方大旱蝗蟲四起,莊家是顆粒無收。百姓們易子而食,一片荒涼。可是崇禎皇帝依舊在徵三餉,結果百姓們四處造反。無奈之下,崇禎皇帝只好再次下罪己詔,表示乾旱蝗災都是因為官員腐敗導致的。第三次,1642年,內憂外患之下,李自成攻破開封城,淹死了數十萬百姓,而清軍再次闖關成功,掠殺山東百姓。崇禎皇帝覺得自己十分無能,為了表達自己在軍事上失當的指揮,他再次下發罪己詔。第四次,1643年,基本上跟第三次一樣,因為李自成和張獻忠攻佔了大片土地,荊襄之地全都落入了賊寇之手。與此同時遼東的形勢更加不容樂觀,在這種情況下,崇禎皇帝下發罪己詔,認為自己用人不當。第五次,1644年,李自成大軍攻破潼關,兵臨京城城下。這個時候距離京城陷落,大明亡國,也沒多長時間了。崇禎皇帝表示要親自帶兵討伐李自成,想要激勵手下將士用命。在這種情況下,崇禎發出罪己詔。第六次,1644年也就是李自成兵臨城下後的一天,京城陷落。崇禎皇帝在後宮殺掉了一系列女眷後,跑到煤山上自殺了。在自殺前,崇禎釋出了最後一道罪己詔,是寫在自己的錦袍之上的。意思很簡單,表示自己做了17年皇帝,都是大臣們耽誤了自己。這皇帝他也做不成了,希望賊人不要傷害百姓就好。這六份罪己詔,基本上就是例行公事。除了最後一份罪己詔稍微有點真情流入,其他五份跟之前那些皇帝的罪己詔,沒什麼兩樣。
02崇禎的罪己詔,有發揮什麼作用嗎?在古代,皇帝發罪己詔,一般都是為了平息眾怒。比如天災出現以後,極有可能出現糧食短缺的問題,一時之間百姓沒飯吃,那就比較容易引發叛亂。
在這種情況下,皇帝的罪己詔,可以起到安撫百姓的作用。所以每次天災出現以後,一般皇帝都會出來發一份罪己詔,可能上面的內容就是抄襲上一代皇帝留下來的。
今年正月。復致上幹皇陵,祖恫民仇,罪實在朕。於是張兵措餉,勒限責成。佇望執訊殲渠,庶幾上慰下對。又不期諸臣失算,再令潰決猖狂。甚至大將辱於小丑,兵民敢於無上。---《國榷》
所以說罪己詔基本上就這麼一個作用,讓百姓們知道,皇帝雖然山珍海味地吃著喝著,但是內心還是想著你們的,你們千萬不要亂,一切都會好起來的。看看朕給你們畫的一張大餅,是不是又大又圓?
你還別說,這還真的能夠起到一定的作用。要是沒用的話,皇帝才懶得搞這些形式主義的東西呢。那麼崇禎皇帝的這幾份罪己詔,有沒有發揮作用呢?
很可惜的是,並沒有。因為崇禎是亡國之君,當時的明朝,都讓天啟皇帝和魏忠賢給搞完蛋的差不多了,崇禎上臺以後,大明早就是千瘡百孔了。
在這種情況下,崇禎皇帝再要用老一套的方法,似乎就顯得有些杯水車薪了。這件事可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因為老百姓的心,他已經挽回不來了。
地方復遭蹂躪,生靈又罹湯火。痛心切齒,其何以堪。若不大加剿除,宇內何時休息。已再留多餉,今再調勁兵,立救元元,務在此舉。惟是行間文武,主客士卒,勞苦飢寒,深切朕念。念其風餐露宿,朕不忍安臥深宮。念其飲冰食粗,朕不忍獨享甘旨。念其披堅冒險,朕不忍獨衣文繡。---《國榷》
李自成集團佔據西北地區,張獻忠佔據西南。多爾袞大軍在關外虎視眈眈,就連崇禎管轄範圍之內的大臣們,都不聽從崇禎的調遣,崇禎就算謝罪一萬次,又能怎樣呢?左良玉號稱擁兵百萬,鄭芝龍富可敵國,可是崇禎皇帝亡國的時候,他們眉頭都不皺一下。
總結:罪己詔不是萬能符,不可能永遠都奏效。崇禎發罪己詔當然是沒錯的,王朝出現如此多的災難,發罪己詔非常有利於自己的統治,至少表明了自己想要治理好這個國家的心態。
可惜的是,這一招在災禍比較少或者比較單一的情況下,才比較奏效。而崇禎所面臨的災禍,基本上具備所有亡國的徵兆。
不光是災荒年年有,造反尋常見。關外的鐵蹄早就已經垂涎中原大地,手下的將士全都不聽從崇禎的調遣,崇禎在這種情況下,除了殉國,似乎也沒有其他出路了。
罪己詔用在尋常災禍上或許還能解決問題,可這一次不行。崇禎沒有任何創新的思路,只能算是一個平庸的皇帝,亡國也就不奇怪了。
參考資料:《國榷》
回覆列表
崇禎皇帝下過罪已詔,什麼是罪已詔呢?其實就是皇帝的檢討書,主要是因為當證實出現重大過失,或者天災人禍,然後皇帝就會發下罪已詔,自省以及檢討自己的過失,然而,崇禎皇帝是一位勇於自我批判的人,他在位17年就給自己下了多達六份的罪已詔,第一次是因為李自成毀了朱元璋當和尚的廟,第二次是因為旱災引起的饑荒,導致了人吃人的現狀,後隨著明朝的領土不斷被分割,佔領,導致了崇禎皇帝寫罪已詔的次數越來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