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梁園採擷
-
2 # 薩沙
主要還是實力不足。
以日本的軍力來說,當時他的擴張已經超過能力的極限。
日本吞掉了整個東南亞,在東亞吞掉了臺灣、北韓和半個中國,在南亞一度殺到印度,在太平洋最遠打到中途島。
這個地盤非常大,就算今天的美國未必吃的掉。
那麼向南攻擊的日本,佔領荷屬東印度群島,也就是今天的印尼,兵力就已經感到嚴重不足。
因為印尼本來就是萬島之國,到處都是島嶼,投入幾十萬大軍未必控制得住。
而當時佔領印度的主要目的,是控制這裡的油田。
當時日本也有野心,一舉佔領新幾內亞全境,進而攻打澳洲和紐西蘭,佔領整個大洋洲。
但是,他們的實力實在不能勝任。
因為澳洲並非菜鳥,保守估計可以出兵二三十萬,頗有戰鬥力(也許同他們祖先都是犯人有關係)
而且該國可以自給自足,不像英國一樣需要外援才能生存,具備長時間抵抗條件。
而且澳洲領土遼闊,有760多萬平方公里,如果澳軍邊打邊退,打持久戰,日軍根本無計可施。
1942年,日本軍部曾經反覆分析進攻澳洲的最少兵力,結論是:
最少需要12個師團,配合強大海軍支援。
但維持這20多萬陸軍,需要大量運輸船長距離進行物資運輸,保守估計需要150萬噸以上的運輸船。
而當時日本一共可以使用的只有200多萬噸,還要兼顧太平洋和東南亞,根本就不夠分配。
況且,如果日本海軍在未來作戰中敗了,不能保證持續對澳洲的運輸軍用物資,這裡的20多萬日本陸軍就會不戰自潰,全軍覆沒。
所以,當時軍部有識之士,都認為不能打,打了一定會輸。而只是佔領澳洲的一部分,對於日本也沒有什麼意義。
所以,日軍做出不進攻澳洲,但需要對新幾內亞猛攻以恐嚇澳洲屈服的戰略。
隨後,日軍開始攻打包括薩摩亞、斐濟、新喀里多尼亞與攻佔莫爾茲比港的計劃。
可惜,在攻打新幾內亞的拉包爾時,莫爾茲比港的美澳軍就體現出很強大的作戰能力,讓日本頗有顧慮。
隨後,珊瑚島海戰中日本航母編隊又有一定損失,被迫暫停了攻擊作戰。
在這種情況下,如果要佔領距離澳洲不遠的莫爾茲比港是非常危險的,日軍登陸部隊需要在沒有海軍航空兵的掩護下作戰。他們一旦遭遇美澳軍空襲,就是滅頂之災,只能被迫取消攻打莫爾茲比港的戰役。
其實說來說去,就是實力不夠。
-
3 # 小約翰
雙方為什麼要爭奪莫爾茲比海港?
莫爾茲比港是澳洲北方海域唯一的交通要地,是通往澳洲的必經之路,如果佔領了它就可以切斷美國跟澳洲的聯絡,失去外援的澳洲就會不戰自亂,日軍就能從容佔領澳洲。
莫爾茲比海港不但是海港,還能作為空軍基地,美國如果控制這裡,就能把這裡當做軍事基地,不但可以透過丹比爾海峽北進,還能以此為基地對日本各地進行空襲。
因此,莫爾茲比海港對雙方都成為性命攸關的戰略要地,雙方都投入巨大兵力,孤注一擲要戰勝對方。
莫爾茲比港爭奪戰結果如何?這場爭奪戰從1942年4月開始,到1943年4月結束,歷時整整一年,在附近海域爆發了大小戰鬥上百次,最終日本付出了慘重代價卻並沒有如願以償。
眾所周知,日軍戰鬥力很強,此戰也志在必得,為什麼最後沒有拿下莫爾茲比港呢?原因有以下幾個?
一、日本內部意見不統一。
日軍在太平洋戰爭初期打擊珍珠港,佔領東南亞諸國,連連得手後,海軍決定一鼓作氣,拿下澳洲,徹底將英美軍隊趕出太平洋。
但是陸軍方面堅決不同意,覺得澳洲不但沒有價值,而且佔領後還需要大量軍力維持,有點得不償失。
所以,當海軍要求陸軍再派遣8個師團支援海軍的時候,而陸軍方面表示反對。因為當時中國戰場兵力吃緊,兵源不足,捉襟見肘。
陸軍總部反而要求把南方派遣軍中的軍隊抽出五分之一到中國大陸和日本本土。
到底該怎麼辦,兩個部門僵持不下。
眾所周知,日本海軍和陸軍本來矛盾就非常尖銳,勢同水火;到了關鍵時刻更是互不相讓,不肯妥協。
最後經過激烈爭鬥後,陸軍的要求沒有如願,海軍的要求沒有被全部滿足,進攻新幾內亞東南端莫爾茲比港的兵力先天不,一開始就埋下了失敗的伏筆。
二、日軍後勤供應被掐斷消耗太大。
日軍在前期勢如破竹佔領了索羅門群島的幾座島嶼,但新幾內亞島地處炎熱的赤道地區,高溫多雨,蚊蟲眾多,各種疾病病流行。
日軍在島上挖的防空洞遇到長時間的降雨到處都是積水,再加上盟軍空襲,日軍只能泡在水裡硬挺著,惡劣的環境加上肆虐的蟲蚊,日軍很多士兵很快就感染上各種疾病,心理崩潰,減員嚴重。
而由於美軍的跳島戰術,日軍補給線被掐斷,士氣低落,戰鬥力下降,不戰自亂。而同樣遇到這種情況的盟軍,因為後勤供應充足,醫療條件優越,就不存在這種情況。
三、日軍喪失制海權。
中途島海戰和珊瑚島海戰後,日軍海軍損失慘重,失去了制海權,在太平洋上處於被動。
日本離澳洲本土太遠,失去制海權就意味失去制空權,日本漫長的補給線非常容易遭到美軍空襲,這樣前線日軍物資供應短缺,戰鬥力不用說就受到影響,缺醫少藥、彈盡糧絕、餓肚子的日軍不失敗就怪了。
四、實力懸殊。
新幾內亞島上的日軍數量雖然有10多萬,但美軍揉入的兵力就有10,加上澳洲投入的十多萬兵力,遠遠高於日軍的兵力。
尤其是日本轟炸了澳洲的達爾文之後,澳洲群情激憤,不到一千萬人口的澳洲竟然動員了80多萬國民參戰。澳洲兵力絕對佔優,還有主場優勢,日軍再能打也贏得不了戰爭勝利。
五、日軍密碼洩露。
日軍在偷襲珍珠港的時候,密碼本遺失被美軍繳獲後破解,而日軍一直到戰敗多年才知道此事。
所以說從那以後,日軍的每次行動麥克阿瑟都瞭如指掌、在第一時間得知。珊瑚島海戰和中途島海戰,雖然山本用兵如神,帶麥克阿瑟都從容化解,多次伏擊日本艦隊。莫爾茲比海港爭奪戰,日軍的軍隊調動美軍當然未卜先知,牢牢掌握主動權。
綜上所述,因為日軍天時地利人和一樣也不佔,所以儘管此戰中戰績還湊合,但最終沒有贏得勝利。
回覆列表
日本為了突破英美與荷屬東印度對日本採取的經濟封鎖政策,必須迅速攻佔擁有優厚豐富資源的地區,這一作戰目標與舉動是日本維持其經濟與軍隊的基本條件,日本想以強大之武力,主動與敵軍主力交戰,想攻佔英美諸國的戰略要衝,以確保日本在日後戰略部署上的優勢地位,因此攻入緬甸乃至深入印度以截斷英美援助中國民政府之路線,也成為了日本再其次的作戰目標。
儘管太平洋上有太多需要攻佔的要衝與重點地區,但是作戰範圍絕不能超過日本的國力與軍力,最終根據大本營計劃的初步作戰方針,初步行使武力的範圍包括新加坡、馬來亞、婆羅洲,爪哇、菲律賓、蘇拉威西、關島、威克島、蘇門答臘、緬甸南部、香港、拉包爾等地。而至於馬紹爾群島、新幾內亞、莫爾茲比港等外圍地區,則是次要作戰目標,至於是否採用主力部隊進駐當地,則在於時局、戰局、國勢、軍力的發展。
1942年初期至中旬,初戰告捷,日本想透過對澳洲透過順利展開南方作戰,切斷其與英美的交通等聯絡,來不斷加強對澳的高壓態勢,努力使其脫離美英之羈絆。日本海陸軍開始討論南下澳新作戰的可能性,若發動對澳洲的全面作戰,根據陸軍方面的研究,大致初步需要投入陸軍十二個精銳師團為基幹,所需船隻運力僅僅陸軍就需要150萬噸,而且後續還可能需要投入更多的兵力,這樣將使日本在其他方向的戰略部署將出現巨大漏洞,因此絕不可能發起南下作戰。
昭和17年4月18日,大本營釋出指示,要求在5月10日前後堅決攻克莫爾茲比港,以此徹底切斷美澳之間的聯絡。而在此之前,南洋支隊方面由於在攻佔拉包爾時遭受了莫爾茲比港之敵航空部隊的打擊,在拉包爾的海軍航空部隊急切的對此地發起了反覆猛然而臨時組織的進攻沒有預期的結果,作為美澳軍前線防禦陣地的莫爾茲比港的部隊在不斷加強。
5月4日,南海支隊在第6水雷戰隊的護航下從拉包爾起航,作戰的目標是試圖在莫爾茲比港登陸,然而日方的此次作戰問題在於,一支防空能力不強的海上運輸隊要在敵軍航空部隊打擊範圍內行使上數天航程,實在是一個十分困難的任務。
5月5日,南下作戰之中的南洋支隊突然遭遇到美軍航空部隊襲擊,雖未有大殊,但敵已經發現南洋支隊卻成為了事實。
在7日上午,聯合艦隊主力發動全面進攻,隨而展開的珊瑚海大海戰(過程略),聯合艦隊未取得決定性成果,又在後喪失了殲滅殘敵的戰機,而導致了南洋支隊的進攻被迫停止。5月9日,南洋支隊及其運輸隊不得不回到拉包爾,最終放棄了進攻莫爾茲比港的行動。
在戰爭初期對莫爾茲比港,日本對其始終視為次要的作戰目標,加之國勢軍力的限制,未必能夠發起如此廣域的作戰;而當日方完成初步作戰後,又因為不明確的作戰目標與倉促的作戰,使的美澳軍得以不斷加強前線的防禦與實力;而發動正式的作戰時,聯合艦隊又未能抓住作戰的機遇,而導致了奪取莫爾茲比港作戰的失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