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墨蘩瑞

    用手機看病,大部分基於網路搜尋

    從常識的角度來講,手機如今如此的普及,如果手機看病真的有效果的話,那麼多的醫院豈不是成了擺設。

    從醫生的角度來講,對於疾病的確診 需要經歷望 聞 問 切 四個步驟,從患者主訴 到相應的檢測結果 加上醫生的經驗知識判斷,幾者結合 才能最終形成一個對患者負責任的相對準確的診斷結果和專屬於患者自己的個性化治療方案。而並不能僅僅依靠患者主訴來確診病症,那樣的診斷是很難準確,也是很不負責任的

    從網路的角度來看,網際網路上的形勢紛繁複雜,每個人都懷揣著不同的目的,比如說,你的臉部起了一個痘痘,摸上去還有些痛,於是你有些害怕,在搜尋引擎上提問”臉部起小痘痘是什麼原因? 該怎麼辦?”你會收到來自有過同樣感受的患者,各類醫療機構的推薦,祛痘商品推薦等等。

    有過同樣經歷的患者不在少數,但人的面部起痘痘的原因實在是太多了,原因不同治療的方法,選用的藥物都不相同,僅憑這一條是沒有辦法對症下藥的。如果因為自己一時的圖方便快捷而延誤了疾病治療的最佳確診和治療時機,那就真的得不償失了。

    手機看病有風險,選用需謹慎

  • 2 # 麻醉超人鋼鐵俠

    手機看病,某種意義上說的是“網際網路醫療”。

    工信部發布了2017年上半年通訊行業的運營資料。資料顯示,目前中國手機上網使用者數已經突破11億。具體來看,中國行動電話使用者總數已經達到13.6億,這意味著什麼?意味著每一個華人都擁有一部手機,智慧手機(上網)也接近人均一部。

    當今的資訊時代,幾乎你所需要的任何資訊都能在網上找到。那麼,看病何須費時費神費錢費精力去醫院排幾百米長的隊伍去和人群擁擠有時候就醫體驗還不好,上網不就行了?!先去莫“度”搜尋,然後去藥店買藥,這不很方便嗎?

    如果人人上網都能看好病,那麼,全國所有的醫院都關門大吉得了。

    醫學的不確定性,個體差異性,不可預知性,決定了每一個病人,在每一種病的每一個發展階段表現都不盡相同,對藥物的反應也不同,相同的治療手段,相同的藥物,相同的用法,相同的劑量,用在不同病人身上效果都可能不同,甚至同一廠家生產的同樣的藥物,可批號、出廠日期不一樣,即使用在同一個病人身上效果可能都不同,比如,青黴素皮試,你上次打過青黴素了,但是等你下一次再打,如果和上一次的批號不同,也要重新做皮試。

    確實,目前的網際網路醫療發展方興未艾,網際網路醫療是網際網路在醫療行業的新應用,其包括了以網際網路為載體和技術手段的健康教育、醫療資訊查詢、電子健康檔案、疾病風險評估、線上疾病諮詢、電子處方、遠端會診、及遠端治療和康復等多種形式的健康醫療服務。

    網際網路醫療的優點:一是最佳化醫療服務流程,實行網上掛號、繳費、檢視檢驗檢查報告,患者就醫便利化程度大大提高。二是推進分級診療,緩解了大醫院就醫負擔,也避免了患者無序就醫,三,實施遠端醫療,患者在基層醫療機構就能接受高級別醫療機構專家的診療服務。四,醫生利用網路平臺為患者提供諮詢服務,提高了醫生資源的利用。

    但是,網際網路醫療目前存在先天不足的缺陷

    一是法律法規不完善,醫療事故責任劃分不明晰。二是網際網路醫療仍然必須依靠實體醫院和醫生,脫離了實體醫院的網際網路醫療終將是“無水之源”。三是網際網路醫療對於那些疑難雜症,急危重病人是無能為力的。

    所以,“醫生說手機看病最愚蠢”這句話,不無道理!

  • 3 # 開心就好1505

    很多病有相似症狀,比如發燒流涕咳嗽,醫生可以根據病人體溫曲線和全身情況,透過檢查排除扁桃體、氣管或肺部感染,再根據病人分泌物性質血象檢查區分感染病原體性質有針對性用藥!醫學是個實踐性很強的專業,那些醫學專業的研究生畢業後需要跟著老師在臨床實習很久考核合格後才能有處方權,局外人只從手機裡零散的醫學知識診斷和用藥,一定是後患無窮

  • 4 # 最後一支多巴胺

    這種現象日益增多起來,可能是和智慧終端裝置的發展,人們獲取資訊便的便捷有關。

    這個題目其實包含了兩個意思:

    1、患者在診療過程中寧願相信網路、相信某搜尋引擎,也不願意相信醫生。

    2、患者透過網際網路醫療為自己進行診治。

    作為一名急診醫生對於這種現象,我的觀點是:網路上的東西,只能作為參考,決不能作為標準!

    可惜的是,在現實之中有很多在自以為聰明,最終卻成為網路虛假資訊的受害者。

    第一:他們無法判斷網路上資訊的真假

    比如,前段時間發生的魏則西事件,便是極其典型的例子。

    經常有人對我說:“網上是這樣說的.......”“網上是那樣說的......”

    事實上,他們所持的觀點都是極其荒謬的。

    然而,讓我覺得悲哀的是:明明知道患者有被騙的可能,或者已經被虛假的資訊迷惑,而我卻無能為力!

    第二:人體不是流水線上的產品

    我很早就說過:相同的疾病在不同患者身上,可能出現完全不同的症狀。相同或相似的症狀在不同患者身上,可能是完全不同的疾病。

    比如,有這麼兩個患者,同樣都是咳嗽、發熱,但是一個是肺部感染,另外一個是肺結核。

    再比如,有這麼兩個患者,同樣都是頭昏頭暈,但是一個是頸椎病,另外一個卻是腦出血!

    而且對於醫生來說,診治一個病人並不是算命那麼簡單,而是需要視觸叩聽等一系列檢查來綜合判斷。

    所以,我個人對遠端網際網路醫療是不看好的。

    充其量,它只能作為一種補充醫療,只能作為一種參考建議。

    第三:你放著身邊人不相信,卻要去相信那些虛無縹緲的東西,豈不是很可笑?

  • 5 # 貓眼觀世界QQ

    說實話,網際網路醫療確實不靠譜,但醫生也未必靠譜!現代醫療號稱多發達多先進,充其量只能治個外傷感染、感冒發燒、拉肚子、做個外科手術之類的簡單病而已!真正的疾病又能治好多少?更不說疑難雜和症癌症這些了;就高血壓、糖尿病、心臟病、結核病肝病、胃病等等這些最常見的疾病,它們能治好麼?一大堆高科技儀器,又是心電圖又是這超那超,看起來神乎其神的,須不知人體不是機械產品,又怎能用機械儀器來治療呢?結果是費了一大堆的錢,實際又起了多少作用呢?

    專門治療肝癌的專家教授自己得了肝癌,消化科主任醫師自己卻得了大腸癌去世!這不是已經很好的證明了這些所謂專家的治療是在扯淡嗎?可以這樣說,這些所謂專家不但不懂治,連預防都不懂!

    很多人把自己的健康寄託在醫院、寄託在醫保身上,這才是多麼的愚蠢!

    自己的健康要靠自己來掌握,因為每個人的身體是有差別的,只有自己才知道自己的身體特性!預防才是最關鍵的。生了病誰都救不了你的!你自己不注意身體,就算買再多醫保又有何用?跟醫院創收罷了!

    話說回來,人生病有很多不確定性因素,這些因素你是檢查不出來的,當然也有遺傳等確定性因素,遺傳因素也是隨機性!而不是絕對性。

    總之,自己的身體平時多注意點,身體小毛病自己心裡有數,知道是怎麼回事,所謂久病成良醫,你對自己身體的瞭解要遠遠勝過專家對你的瞭解!自己預防好了百病不生!不要迷信那些專家。

  • 6 # 90瘋媽張三歲

    手機看病的軟體設計與服務配套還有太多需要提高和完善的地方,隨著網際網路和智慧手機的流行,一些網上就能尋醫問藥看病的軟體飛速興起,但這些軟體到底靠不靠譜,坐診的醫生與軟體上的介紹是否相符,這些都無法分辨。你就記住真正的醫生,無論是中醫還是西醫,都不像是手機軟體上面所描述的那樣,只通過患者照片和患者的描述就可以給患者診斷疾病,這種看病方式是極其不可信的。

    如果一旦出現誤診或其他一些情況,若都是冒名坐診的"醫生",找不到其所在的正規醫院,這樣一來患者的合法權益就得不到保障,因為患者與醫生之間只是透過診斷,治療,沒有簽署什麼協議,也沒留下醫生親筆簽名,一旦出現問題,很難維權。

    所以還是透過正規途徑去看醫生吧。

  • 7 # 杏仁健康

    如今手機看病,是一種新的趨勢,很多醫生也入駐了很多平臺,提供網上服務和診療,我們要辯證去看待這個新現象,這在一方面方便,快速,提供了更多的機會和方式,事實上,手機看病是有很多問題的,醫生沒有看到你的真實情況,無法給你提供更多的參考和診療,而有些人藉助網路,釋出虛假宣傳,坑蒙拐騙,防不勝防,如今普遍存在的問題就是生病了先自己去網上查檢視看,最後去找醫生看病,醫生一看,解釋完了,不對吧,你解釋和網上說的不一樣啊,甚至懷疑醫生,否定醫生的診斷。

    為什麼?很多醫生反對手機看病,因為手機看病你提供的資訊太少了,資訊一旦很少,就有可能會誤診漏診,結果影響的是自己的病情,而熱衷於手機看病者就是圖個方便便捷,少排隊,等候時間少而已。建議去正規醫院看病相對可靠一些,不能完全聽信網路,它提供的意見可以參考一下。

    現實版的手機看病還是很方便的,如今在很多地區都已經實行了,你住的地方醫院有這個嗎?

  • 8 # 生命召集令

    隨著智慧手機的普及,人們對於網際網路的應用越來越多,透過手機登入網際網路尋醫問藥也越來越廣泛。對於這種現象為什麼醫生會說愚蠢呢?

    其實這個問題要一分為二地看待。如果是已經在醫院確診的疾病,患者為了更加詳細地瞭解自己所得的疾病。這種情況下在網上查詢關於該疾病的具體資料,瞭解疾病的病因、病機、治療方法及用藥、預後、轉歸和預防,或者是查詢疾病該做一些什麼檢查,我認為這是可以支援的。

    但是對於沒有確診的疾病,如果不去醫院只是在手機上尋醫問藥的話,準確性會大大降低,不利於疾病的診療,還有可能會延誤病情。之所以這麼說,是因為人體內的情況是在不斷變化的,並且人和人之間存在個體差異,如果只是隔著手機單純的描述症狀,醫生一般很難確診是什麼疾病。這也是為什麼大多數醫生一聽到患者說在手機上查詢到自己所患的疾病,需要吃XX藥物,或者該如何如何治療的話時,醫生一般都會很頭痛的原因。

    患者來就診時,醫生不僅要仔細詢問病情,還要對患者進行必要的查體。就以最常見的腹痛為例,醫生除了仔細詢問病情之外,還需要進行腹部觸診,以初步診察是不是有闌尾炎、膽囊炎、結腸炎等疾病的可能。而在手機上看病,連最簡單的查體都不能進行,更不要說一些非常複雜的疾病了,像這樣診療疾病怎麼能稱得上全面準確呢?

    記得在呼吸科曾碰到一位肺炎來就診的青年男性患者,予血常規、生化全項等檢查發現患者肌酐異常增高,在進一步檢查後發現該男子患有尿毒症,再不治療就有可能危及生命。像該患者這樣的情況如果沒有來醫院就診,而是用手機在網上看病的話,我想後果是不堪設想的。

    因此,如果有病一定要到正規醫院就診治療,切不可在網上隨意就診,以免延誤病情。

    本期答主:安麗麗,醫學碩士

  • 9 # 驍勇34

    醫生說用“手機看病最愚蠢”沒有為什麼!因為做為一個醫生,他實在搞不懂你為什麼這麼愚蠢。

    做為一個病人,如果在經過正規醫院診斷後,可以明確自己的病情。當然了,如果有疑問,可以再去一家醫院複診,或到異地正規醫院再次複查,如果醫生都出具一樣的診斷書,就說明基本上定性了,不必瞎折騰,花去不必要的血汗錢。

    而現今隨著網路的普及,在網上出現了很多“不像醫生的醫生”。他們有可能為某個醫院“牽線搭橋”。也可能是民間術士,也可能是賣藥的,更有可能是醫托,或者就是一個醫院“拉幫套”的。當然了,也不排除正規的醫療機構和權威醫者。但由於魚龍混珠,很難辨別真偽,瞎打聽以後,往往是破背心爛套頭。並且大多數都被診斷錯誤,耽誤治療不說,心理上也造成了極大負擔,還浪費了“有用”的精力和錢。這方面的死結主要歸結一點,你所說的不是網路醫生所親眼看到的。

    很多在網上諮詢病情的肯定遇到這種情況:某某疾病的治療方法和治癒情況,及所需治療費用,可當你開啟網頁後沒有說明,也沒有報價。就算有報價,也是天地之差,毫無基本而言。看到更多的只有在線答詢,一通問詢以後,便告之“你來吧!我們在哪在哪,你來後我們會針對實際情況來對症治療”,等等不明朗的話,然後,你便會接連不斷的接到電話……一天、三天、五天……

    扛不住了,去了,結果呢!百分之八十是勞命傷財。

    也有治癒或找對路子的,但不多,確實不多。我有個哥們就這樣在網上劃來劃去,花好幾千買了補腎壯陽的“中藥”,最後徹底摞挑子了,氣憤之餘再問詢,一大堆說詞,責任全推這哥們兒身上了,這只是個小例子,信不信由你吧!

    我認為,身體若患病疾,還要相信親眼所見,病就這樣,既然得了,想要治療,就要和醫生當面鑼對面鼓,哪怕為了解疑多走走省級權威醫院及北京醫院幾大醫院(不是醫托,北京還是很權威的)。儘量不要在網上諮詢,因為你諮詢,網路“醫生”就知道你看過了,不信任給你看過的醫院或醫生,便會有些“誇大其詞”,這其中倒不能說是騙術,也可能確實有妙方,但誰能命這麼好呢!只希望網路能在合法、公正的環境中推薦真正的良心醫院。更希望真正的良醫坐在“網路諮詢”臺上。

    常言說,有病亂投醫,但要眼見為實。千萬記住耳聽為虛,治病須要錢,別花冤枉錢,這年頭,掙錢都不易,心若存疑慮,可以花點車票錢,別圖在網上找便宜。

    最後說一句心理話吧!看醫生時要有主見……

    用人不疑,疑人不用。

    實在舉棋不定,那就”貨比三家”,有句老話說得好:

    事不過三……

  • 10 # 康醫生說健康

    古人看病講求四個字:望、聞、問、切。

    醫療行業飛速發展至今,只有聞字演變成了諸多的檢查。

    患者來到醫院接觸到醫生,首先醫生會進行問診:詢問病史以及發病過程,並認真觀察區域性病灶的紅腫熱痛等等的表現。然後會對患者聽診、觸診、叩診,必要的情況下,會需要進行一些相關方面的檢查,比如抽血化驗、影像學檢查記憶,內鏡檢查等等。必要的情況下,會需要聯合科室的會診。甚至部分病例還需要進行診斷性的治療。在進行完這些之後,才會綜合一系列的結論給出相應的臨床診斷。

    而手機看病,醫生的看病過程僅僅侷限在隔著手機螢幕的語言交流,醫生並不能完整的觀察到患者的完整情況,部分患者對自己的病情的描述也並不完整,甚至是描述錯誤。當然更談不上相關的檢查和必要的診斷鑑別。

    這種情況下,醫生只能憑自己的經驗和感覺對患者的情況進行模糊的診斷,這樣相當於蒙上了醫生的眼睛,切斷了醫生的感官,僅憑聽覺來進行診斷。這樣得出的結果,只會是大量的漏診和誤診。

    所以,實非萬不得已的情況,有了病情一定要到醫院進行正規的檢查和治療,僅憑手機看病是對自己的不負責任。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職場小白如何破解不會說不會寫的困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