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翔子69708082
-
2 # 影視圈Magazine
我和你一樣好奇,《情滿四合院》為什麼能火?
初識劉家成,是2000年。作為導演的他因為《鐵齒銅牙紀曉嵐》的成功而聲名鵲起。此後,《高粱紅了》《離婚前規則》一系列作品,再次鞏固了他一線導演的地位。
《情滿四合院》是劉家成繼《傻春》《正陽門下》後的又一部京味兒作品,講述了從上世紀六十年代到九十年代發生在北京四合院的故事。劇的主人公人稱傻柱,30多了還單身,幾經波折才娶了帶著3個孩子和1個婆婆的寡婦。這個四合院還住著一身正氣的一大爺,“官兒迷”二大爺,精於算計的三大爺和人見人恨的許大茂。一個個性鮮明的人物構成了這部劇的情感故事、生活變遷和社會百態。
不論是劇情還是劇名,《情滿四合院》都稱得上“土”, 土得掉渣,但就是這樣一部劇,開播以來,收視率一路從CSM52城第七位躍升至第一,豆瓣評分達到8.7。
對於零宣傳的《情滿四合院》來說,這樣的結果真是又驚又喜,一直不被看好的年代劇也藉此揚眉吐氣了一番。
怎麼就火了?
沒有流量明星,沒有強勢的宣傳炒作,《情滿四合院》的“走紅”來得突然。
“比如何冰,看他的戲你會無止境地上癮,一個帶著北京痞子味的好演員。”“表演自然生動,不矯情,很生活化接地氣。”從豆瓣網友的評價來看,清一色的老戲骨獲得一致認可。
先不說內容,主演何冰、郝蕾的搭配,就贏得了一大票觀眾,也成了《情滿四合院》最大的加分項,雖然這在專案籌備之初,是擔憂和徘徊。可現在看來,這樣的“風險”配置,卻成就了《情滿四合院》。
不得不佩服劉導選演員的眼光。對他來說,演員選擇是必須的功力,是導演所具備的素質中十分重要的一項。《情滿四合院》是劉導從零抓起的,劇本吃透了,演員也就成型了。
觀眾說何冰是唯一的,郝蕾也是,當然這是後話了。
據劉導回憶,當時的質疑聲不小:“您的故事就不是現在市場上最時尚最流行的,演員陣容一看,整體很強大,但沒有大流量明星。”
來自各方面的壓力也讓劉導陷入徘徊。他開始反問自己:你的創作初衷是什麼?把這個故事原汁原味地展現出來。如果為了換一個流量明星,犧牲故事值得嗎?思來想去,劉導把自己說服了,也說服了投資方。
《情滿四合院》播出後,再問曾經反對的人,這劇演員怎麼樣?劉導說,他們的回答是“不可替代”。拿郝蕾來說,在表演上,她扮演的秦淮茹進一分則矯情,退一步又顯得牽強,這個女人的所有層面,那種分寸感和爆發力,郝蕾的完成度超乎想象。
再說何冰,他在《情滿四合院》播出第一天還在擔心。“咱們的戲有人看嗎?”劉導說,沒過幾天,再打電話何冰說的就是:“收視率這麼高,我現在出去買瓶奶,不籤五六個字我都回不了家”。
大到90歲的老太太,小到三歲的小孩槐花,甚至食堂的小廚師,保衛科的科長,所有有詞的演員劉導都會一一過目。“現在《情滿四合院》口碑好,收視也好,我可以告訴你們賺了很多錢。”劉導眼裡滿是驕傲。他說透過這個事,演員和創作者都更有信心了,堅持和堅守是對的。
緣何鍾情京味兒?
有了“戲骨”的保障,可《情滿四合院》的故事立得住嗎?隨著劇情發展,網友質疑的聲音也越來越大。《情滿四合院》弘揚主旋律,歌頌人間真善美,可世上真有傻柱這樣的人嗎?
何冰飾演的傻柱不僅把房子給別人住,錢放別人口袋,還養著一堆不是自己的孩子。怎麼看都覺得不太真實。再說郝蕾扮演的秦淮茹,把傻柱當搖錢樹使。也無怪乎,豆瓣網友特別為劇取名“滿院白眼狼、一家吸血鬼、小寡婦愛飯盒”,甚至大罵“三觀不正”。
而劉導似乎早就預料到了觀眾這樣的反饋,他說正常,因為那個年代多得是傻柱那樣的人。生在北京的劉導講起了自己小時候的故事。他指著手上的疤說:“小時候去天壇公園接水,冰滑摔倒了,當時嚇哭了,這時候解放軍戰士跑過來抱著我,跑了好幾公里到醫院掛上號,等家人到了以後所有的費用交完了,解放軍同志消失了”。
劉導問,“這種事現在可信嗎?有點假對吧。但我親身經歷了那個年代,這種好人好事在身邊經常出現。《情滿四合院》的主題就是把過去美好的東西展現出來,讓人們看到那個年代的真實”。
《情滿四合院》原名《傻柱》,是劉導自己起的。在他眼中,傻是愛稱。傻柱的傻不是真傻,他的傻是責任和擔當,是付出不計回報。雖然用現在的眼光看不太合理,但不能為迎合現在的價值觀而改變故事的真實性。
劉導感慨,現在社會水泥牆把人們封閉了,情感也隔開了,每次回家坐電梯誰都不打招呼,那個氣氛很凝固,很尷尬。“小時候的很多東西要普及,不一定要主旋律,但我的作品一定要引人向善向上,告訴人們什麼是可歌可泣的,什麼是善良。這是我的創作理念。”
作為土生土長的北京人,劉導對這片土地感情深厚,多年鍾情於京味兒人文作品。但作為導演,他也難免有禁錮於某一題材的擔憂。可看到觀眾喜歡,劉導說京味兒題材的收官之作恐怕還沒到,接下來,還會有新北京題材的嘗試。
“細節控”怎麼拍戲?
一部好劇,除了劇情、演員、導演,劇的細節也是成功的關鍵。《情滿四合院》讓觀眾看到了滿滿的誠意。
和劉導合作過的演員,經常說他是“細節控”。對這樣的評價,劉導欣然接受。因為他的每部劇都是這麼過來的。
《情滿四合院》講的是發生在四合院裡的故事,為此,劉家成花巨資搭建了1:1的四合院,還有街道、百貨商場,高度還原60年代的北京。能這麼“壕”,也得益於劉家成同時擔任《情滿四合院》的製片人。
都說導演是花錢的,製片人是省錢的。劉導怎麼平衡這兩個矛盾的角色?
“省錢的概念是不對的,應該叫合理把控。”劉導說,作為導演來說是最不自私的,一定要把錢花在鏡頭裡,《情滿四合院》能夠吸引人,場景佔了很大比重,一定要花大價錢。
於是也就有了這座建在昌平工廠的四合院,劉導說:後來工廠捨不得拆了,這個四合院至今保留,這兩年都有劇組去拍戲,當時花費的功力和精力可想而知。
以前印象裡的製片人總嚷嚷著“導演,沒錢了”,製片人天天哭窮,但劉導說,當了製片人以後,發現幾千萬還是挺經花的。
製作花了大價錢,別的地方就要省。劉導對演員片酬的把控很嚴,《情滿四合院》整體演員片酬都沒有超過製作總成本的35%,低於行業標準。主要演員衝戲來,特約演員為劉導而來,都沒把錢放第一位,錢也就都砸在製作上了。劉導說,該堵的堵住了,該放的放出去,既保證質量又節省了資金。
《情滿四合院》快結束的時候還剩下錢了,但劉導說不想省錢,把錢都花在製作上,將來回報是大的,現在省了一兩百萬,將來賣不出去就折了好幾千萬。“賬要這麼算”。
大場景有了,道具也不能馬虎。那時的碗是什麼樣的?家裡的擺設什麼樣?80年代的城市什麼樣?從大場景到道具,每一件都要從圖紙開始確定。
說到細節,劉導想起了前段時間籤的一個合約,合約括弧裡寫著“導演至少保證拍攝60%以上”。劉導當時很困惑,這條是什麼意思?後來他才知道,有些導演接完戲50%都拍不完就交給執行導演了。最後,劉導要求把這條去掉。“這太可笑了,作為導演要百分之百完成是應該的。”
就目前看,不負責任的狀況在影視圈盛行,從前期籌備到拍攝,一直到後期完成,導演從頭到尾跟著的很少,但劉導說他願意做這個很少。因為大家都玩“行活”,才把自己凸顯出來,但最後成功的一定是認真的人。
“說拍戲享受的導演都是騙人的”,劉導感慨,拍戲的過程就是受苦受罪的過程,因為職責所在。相對來說,劉導不算高產,以前最多一年拍兩部,現在基本一年一部。他說到了這個年紀也拍不了多少戲了,拍一部就少一部,所以每一部都要保證品質,不然就浪費了一部戲的機會,所以在劇的選擇上劉導顯得格外慎重。
戲外的劉家成,是個極其低調的人。他也享受著這份低調,他說如果走大街上都被圍觀,會離生活越來越遠。
劉導家坐電梯能直接到地鐵,他說自己能不開車儘量不開,至於坐地鐵幹嘛,觀察生活。“這是導演的職業習慣,觀察各種各樣的人,零距離接觸生活,創作的東西才有生活的質感。如果把自己和觀眾脫離,太矚目了,你的作品離成功也就越來越遠了。”
劉導每年都帶家人出去旅遊,他說這對創作很有幫助,時常讓自己靜一靜,可以想想接下來做什麼。他沒給自己設定過什麼長遠目標,對自己的要求還是最初那樣,接好作品拍好戲。
-
3 # 湖光水色
主要是何冰以及其他演員的精彩表演所吸引,並且隨著劇情和人物關係的變化,為劇中人物命運跌宕起伏,人們感情的喜怒哀樂,小人物的地位面臨的無奈,同時為了生存所表現出的狡黠,使得人物非常接地氣有血有肉而感動。
回覆列表
劇中人物栩栩如生,時代特色鮮明。利益驅動下,各色人等,生活工作多種多樣。有的為了政治前途,投機取營,爾虞我詐。有的為了溫飽生存,發揮女性優勢獲取利益。階級鬥爭也免不了私慾利益驅動。人性光輝照耀四合院是社會主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