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歷史沙漏
-
2 # 為國釣魚
卸妖
宋代積貧積弱,所以養不起精兵
宋代嘴炮無能,所以馬z一塌糊塗
熙寧四年,樞密院言:在京系役兵士,舊額一萬八千二百五十九人,見缺六千三百九十二人
(天子腳下,窮天下富首都的汴京尚缺員三分之一,可想其它地方。)
馬軍以四百,步軍以五百人為一營。承平既久,額存而兵缺,馬一營或止數十騎,兵一營或不滿一二百。
關於宋朝軍隊缺額問題,朱熹與弟子的對話解釋得很明白:
壽皇數數有指揮下來,必欲招滿千人之額。某申去雲“不難於招,只是無討糧食處”。又行下雲“便不及千人,亦須招填五百人”,雖聖旨如此,然終無得錢糧處,只得如此捱過日子而已?想得自初千人之額,自來不曾及數。蓋州郡只有許多米,他無來處,何以贍給之?
“本朝鑑五代藩鎮之弊,遂盡奪藩鎮之權。兵也收了。財也收了。賞罰刑政一切收了,州郡遂日就困弱。靖康之禍,虜騎所過,莫不潰散”。
簡單來說,沒錢沒糧,拿什麼養軍隊?
朝廷將錢糧收上去,朝廷是不是就很有錢呢?
答案是no
來看宋遼交惡,戰爭一觸即發時,王安石與宋神宗的一段對話
上慮歲久錢糧不給,安石曰
“巡檢下六千人,每千人歲約三千貫,是一歲費十八萬貫。今若罷招此六千人,卻以保甲代之,計所用錢糧費十八萬貫尚剩十萬貫。以十萬餘人替六千人,又歲剩錢十萬貫,何至憂不給也……”
上曰“如保甲、義勇,將來豈不費糧草?”
安石曰“保甲、義勇,乃須計置減募兵,以其糧米供之,如府界罷四千兵,所供保甲之費,才養兵所費之十三”
上曰“府界募兵亦未減得”
安石曰“既有保甲代共窠坐,即不要此四千募兵。可指合要兵數,減此四千。今京師募兵,逃死放停一季,亦須及數千。但勿招填,即是減得”
都這個時侯了,這哥倆想的不是怎樣加強戰備,而是怎樣省錢
王安石老爺子想得周全啊,保甲費用僅為募兵的十分之三,拿上菜刀的居委會巡邏隊也是軍隊嘛,也能砍遼國騎兵。
王老爺子的妙計被神宗及後繼者視為省錢法寶
宋軍戰鬥力低到搞笑
淮南盜王倫破高郵,郡守晁仲約以郡無兵財,遂開門犒之,“斂金帛賂之”使去。富鄭公聞之大怒,欲誅守臣,曰“豈有任千里之寄,不能拒賊,而反賂之?”范文正公爭之曰“州郡無兵無財,俾之將何捍拒?今守臣能權宜應變,以全一城之生靈,亦可矣,豈可反以為罪耶?”
金兵入侵,安吉縣曾綽聚鄉兵在石郭把隘,金人攻石郭寨,發數矢或視之,曰“沙柳木杆鑿子頭,真金人箭,非潰兵也!”鄉兵皆棄竹槍紙甲而奔。
以上,只是為了反駁前一個答案的第一句話~“宋朝經濟發達,有足夠的錢糧供給軍隊”
累死。
宋吹的特點是:不用史料,只拋結論。因為宋吹認為:凡是引用史料談宋朝的都是宋黑
我認為,凡是把宋朝與富、強扯到一起的都是宋朝高階黑。
以下正文
在中國古代,府兵制與募兵制是中原(漢)王朝比較有代表性的兵制。
府兵制是世襲兵制,兵員另立軍籍,世代為兵,自備裝備;朝廷為其提供土地,免其徭役;立功後還可獲得包括土地在內的封賞。一般統治者傾向府兵制,因為成本更低,忠誠度更高,府兵的榮譽感也使府兵的戰鬥力更強。
(有沒有西方“騎士”的即視感?
高貴的西方騎士們曾經與獵狗一起等在君主就餐的餐桌旁,爭搶君主時不時扔出來的雞腿、麵包片,後來君主們嫌這幫不講衛生的傢伙天天跟在身邊煩,就給塊地,把他們分封出去建個小農莊,打仗時聽從召喚,自備武器,帶領預備騎士為君主作戰。
而君主們的作戰目的也很偉大,也許是為了爭奪一罐蜂蜜,也許是為了幾十粒胡椒,也許就是為了幾個香奶麵包……
走神了,扯到“中世紀的歐洲是什麼樣子”這個問題了)
府兵制的前提:朝廷要控制大量閒置無主土地。遺憾的是:沒有一個王朝能將府兵制進行到底。就如盛唐,中期以後土地兼併日益嚴重,戶口大量增加,府兵制也在馬爾薩斯陷阱面前日益崩塌。
在冷兵器時代,馬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唐朝戰馬保有量一直處於較高水平,但是中早期以府兵為主的軍隊戰鬥力與中晚期募兵為主的軍隊戰鬥力差距是很明顯的。
宋朝的建立沒經過大規模戰爭,宋朝對土地的控制歷代最弱,宋朝不抑兼併。
所以宋朝想搞府兵制也沒辦法。
所以募兵制就成為了宋朝的不二選擇。
但是,不二的募兵制被宋朝嘴炮們搞得越來越二
“天下六分錢糧,五分養兵“~趙曙
當然,英宗陛下不會告訴你,剩下的那一分不單要養皇室,還要養士大夫,還要真金白銀地孝順遼媽,哪裡有錢養戰馬造兵器呢?
趙家怕別人有樣學樣,募兵制最大的問題剛好就是極易造成軍閥割據。(誰給俺錢,俺就跟誰混。人家來當兵就是為了吃糧,你怎麼能要求俺為了保衛什麼東東而丟命呢?太過分了啊!)咋整?
趙家人多聰明啊。
兵將分立,降低武將地位,設監軍,發陣圖,削弱其指揮許可權和主動性。
“宋朝軍隊的數目龐大,而在趙匡胤以後,卻大部分都是分佈在對內鎮壓以防民變的崗位上,缺乏應有的教閱訓練,素質很差,作戰能力很低”~《鄧廣銘全集.第六卷》P240~241
“古者刻剝之法,本朝皆備”~朱熹
宋朝窮,開銷又大,社會矛盾尖銳,有記錄的民變次數達433次,榮獲歷朝第一。(這是靖康之難後宋金矛盾高度激發,內部矛盾相對略顯平緩的一段時期的民變次數統計表)
“草民作亂不就是為了吃飽飯麼?”宋朝君臣敏銳地捕捉到矛盾點,找到了解決方案,“亂民們都來當兵啊,何必冒著殺頭的風險造反呢?”宋朝君臣想得很周道,“家屬啊?可以辦隨軍啊,添雙筷子的事嘛”。
“宋軍招剌太濫,揀選不實,訓練很差,軍法廢弛,軍正腐敗,軍紀敗壞,官員對軍士役使刻剝,軍隊營利性經營,輕視騎兵建設,以文制武,兵權分散,將從中御,這些是宋朝積弱的重要原因。”~《宋朝軍制初探(增訂本)》.王曾瑜
對宋朝兵制,我的結論是
貧窮的宋朝的飲鳩止渴之舉
你怎麼能用歷史資料來黑我鐵血大宋呢?
吹吹們表示很不高興
-
3 # 吳鉤的鉤沉
募兵制的優點不是“有多強”,而是減輕了百姓的服役負擔。我們都知道,從秦建立帝制始,平民即有服兵役的義務,如漢代,每一個身體健康的男性平民,必須服兩年的“正卒”役。惟獨兩宋的平民,不用服兵役——因為宋代實行的是募兵制,入伍不再是宋朝人必須履行的義務,而是一種自願選擇的職業。
而在傳統徵兵制下,比如按北魏—隋唐的的府兵制,一名男丁如果被政府挑中為府兵,那麼他不但不可以逃役,而且需要自備上戰場的兵器、馬匹與衣糧。著名的北朝民歌《木蘭辭》便有這方面的描述:“昨夜見軍帖,可汗大點兵。軍書十二卷,卷卷有爺名。阿爺無大兒,木蘭無長兄。願為市鞍馬,從此替爺徵。東市買駿馬,西市買鞍韉,南市買轡頭,北市買長鞭。旦辭爺孃去,暮宿黃河邊。”花木蘭的老父親被點為府兵,不能逃役,最後只能由花木蘭女扮男裝頂替;報到之前,木蘭需要先至市場買了駿馬、鞍韉、轡頭、長鞭。
募兵制的特點是自願入伍,而且入伍後可以領薪。宋代一名普通士兵,每月可領錢三百文至一千文不等,大米二石左右(相當於一個成年人半年的口糧),以及若干春冬衣物。俸錢、糧食與衣物都是定期發放的,此外又有各種名目的補助。
也因此,募兵制有一個巨大的缺點,那就是國家的財政負擔極重。宋人說:“天下六分之物,五分養兵,一分給郊廟之奉、國家之費,國何得不窮?民何得不困?”此說雖然有些誇大,不過養兵的成本確實給宋朝財政制造了巨大的壓力。
-
4 # 生猛歷史
太祖曰:“吾家之事,唯養兵可為百代之利,蓋凶年饑歲,有叛民而無叛兵,不幸樂歲變生,有叛兵而無叛民。”俗話說,兵不在多而在精。但在宋朝皇帝看來,養兵更像是為了解決失業問題、維護社會安穩的手段。
宋朝從太祖趙匡胤開始長期堅持募兵制——花錢僱傭老百姓參軍,選壯健者充禁軍,其短弱者充廂軍(民兵)。軍人可以攜家眷入伍,國家直接供養至60歲,即使“退役”後計程車兵依然能領到二分之一的薪俸,相當於是終身制了。碰上這麼好的國家政策,破產農民、無業流民、遊民無產者都迫不及待地要求入伍,客觀上的確減少了社會的不穩定因素。
但與之相對應的,是軍隊人滿為患,素質參差不齊,加上宋朝本就重文輕武,以文官為主帥,訓練質量也堪憂,共同造成了北宋軍隊戰鬥力孱弱的問題。在北宋與周邊少數民族的戰爭中,基本是勝少敗多。
還有一點常常被指出的,是宋朝軍隊整個狀態都類似於散兵遊勇,根本沒有保家衛國的信念。由於實行募兵制,軍費高,軍隊的腐敗現象也嚴重,任人唯親、貪汙軍餉之類的情況在北宋軍隊中極為常見,上層軍官忙著撈錢,底層士兵顧著混日子。一旦戰爭來臨,大家不約而同都想跑,逞論保家衛國……
事實上,對於龐大的軍隊戰鬥力孱弱的問題,北宋當局並非一無所知。諸如王安石變法之類的也說明了大家曾想方設法要解決這個問題,可惜積弊太深。最終,無論北宋還是南宋,都亡於外族入侵了。
-
5 # 四十五度說
宋朝時期沿用唐中期以來的募兵制,募兵制的精髓就是從民間招募事業農民,建立職業常備軍隊。在唐朝之前,基本採用的都是民兵制,軍人和農民的身份是統一的。有軍事行動的時候則“執干戈以衛社稷”,承平之時則掄鎬頭髮展生產。軍隊平時的開銷都是自己自主,國家不用養著他們財政壓力相對來說比較小。
在唐朝中期,這種募兵制難以滿足邊防需求,再加上府兵服役時間過長,嚴重影響了農業生產。本來自給自足的平衡被打破,政府看到了民兵制的弊端,開始逐漸廢除這種制度,允許邊疆的角度是就地招募士兵,提高軍隊戰鬥力。放權與地方,中央集權被削弱。這些軍人的首領就是節度使,天高皇帝遠,不識皇帝的風氣為安史之亂埋下伏筆。唐朝邊疆防守最初的安穩得益於幕兵制和節度使,滅亡的根源也是導致地方割據勢力的募兵制。過猶不及,把握好地方與中央力量的均衡是極其重要的。
募兵制一直延續到了趙匡胤黃袍加身時,宋太祖得天下,杯酒釋兵權。太祖言:
“可以利百代者,唯‘養兵’也。方凶年饑歲,有叛民而無叛兵;不幸樂歲而變生,則有叛兵而無叛民。”宋太祖認為,宋朝江山將會得益於募兵制,流傳百代。這種思想主要是因為宋太祖認為把失業農民編到軍隊中,用軍事紀律管制這些流民,不僅解決了生計問題而且有利於社會穩定。即便是有軍隊譁變,這種事件的機率也是極小的。募兵制的出發點是好的,但執行下去就變了味道。地方官員招募流民從軍,被算到了政績中。這種風氣開始失控,大肆招募流民從軍,軍隊人數迅速膨脹。宋代財政之蠹者,第第一就是冗兵。
回覆列表
宋朝經濟發達,有足夠的錢糧供給軍隊。
自晉以來的府兵制的衰落,募兵制可以說應運而生。從唐玄宗時期流興起了募兵制
宋朝的募兵制使得中國歷史上出現職業軍人,當兵拿錢,國家出錢購置裝備,以前計程車兵跟農民差不多,尤其以曹操施行的屯田制最為顯著,士兵打仗時,士兵的盔甲武器有一部分是自己出錢購置的(東市買駿馬,西市買鞍間,南市買轡頭,北市買長鞭)
募兵制收納了大量的難民,家裡如果太窮,養不起那麼多人,就可以去當兵,有糧吃還有錢拿,大大緩解了從前難民容易成為強盜或者起義暴亂的危機。但同時也使得宋朝軍隊量大而不精。
宋朝皇帝可能也沒想靠軍隊做出點什麼大事,養軍隊只是緩解社會危機,這也使得綿延三百年的宋朝是中國歷史上起義暴亂次數和規模最小的朝代(晉朝除外,存在時間太短,跟三百年的宋朝不能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