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不考研別關注我

    會計是一個熱門考研專業,近幾年報考會計學的考生逐年增加,會計學考研的競爭程度也日漸激烈。那麼會計專業考研的意義大嗎?會計專業一定要考研嗎?會計專業考研後能獲得哪些優勢?在這給大家分析一下吧。

    一、會計專業考研後的四大優勢

    1.研究生文憑,就業起點高

    從學歷的角度來看,研究生比本科生的起點高是一個不爭的事實。同樣是剛畢業,都沒有相關的工作經驗,但研究生的起薪就是比本科生的高。所以,等到讀完研、畢業找工作的時候,相比於沒有讀研的財會生,你的研究生學歷就是一個很好的優勢。

    2.有會計專業的碩士學位證書,就業選擇更廣

    有些人認為,會計的就業門檻本來就不高,不需要考研。本科學習的會計基礎知識,再加上會計從業、職稱這樣的證書就可以做會計了。這樣做確實是可行的,但是這樣做你的職業發展之路會比較狹窄。

    會計專業的研究生畢業後能獲得會計專業的碩士學位證書,有了這個學位證,在就業方面就會有比較多的優勢。例如有些事業單位或一些國企在招人時就會明確要求,必須有會計專業的碩士學位證。這也是為什麼有一些會計人員工作後還要考在職研究生的原因了。

    畢竟要想在財務方面有更好的發展,就不應把目光侷限於在企業當個算賬的小會計上,彌補會計類的學歷還是很有必要的。所以,從長遠的角度來看,考會計研究生並不是一個無意義的選擇。

    3.讀研期間便於累積知識與經驗

    學生黨的優勢就是時間比較充裕,研究生期間的課程安排不會太多,而且會比較集中。這就給學生們騰出了大量的時間做自己的事情。大家可利用這些時間準備類似CPA、CMA、ACCA這種比較有含金量的財會類證書的考試,還可以根據自己對專業知識的掌握程度找一些實習。

    這樣大家讀研的時候既可以保證學習時間,還可以透過校招、校友等途徑獲得一些好單位的實習機會,這些都是不可多得的優勢。

    二、會計考學碩還是專碩?兩者的考試科目有何不同?

    1.專業實力強的建議考學碩。

    有的學校要求會計學碩的初試專業課為會計、財管等會計專業課科目,這些科目難度較高,考生需要考慮自己的基本功是否紮實。雖然專碩的複試專業課也比較難,但是所佔比重較少。

    2.結合自己的學習效率和時間管理能力選擇

    學碩,初試考試科目為:數三、英一、政治、學校規定的專業課(比如:管理學、會計、財務管理等),總分500分。

    專碩,初試考試科目為:英語二、管理類聯考綜合(包括:初數、邏輯、寫作三部分;200分,3小時)。

    所以複習學碩初試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需要全身心的投入;專碩初試的考試科目較少,短期突擊的複習效果較好,不需要投入太大的精力。

    對比可知,學碩和專碩的初試科目都有英語,所以大家一定要重視英語這門科目。考研英語的複習流程一般是:2-4月:背單詞,做早年真題。夯實詞彙和語法基礎。5-9月:近10年真題反覆做3遍以上。10-12月:背作文,練習寫作,繼續做真題或模擬題。

    在這給大家推薦幾本複習必備的參考書吧:

    (1)《考研真相(基礎加強版)》(英語一):該書逐字逐句的精解了的(共10年)考研英語真題:詳解每句話的語法結構(長難句還有句型結構圖),詳細註釋句中的考研英語核心詞彙。講解的非常詳盡,適合基礎不好的同學使用。前期刷題必備資料。

    (考英語二的小夥伴可以用《考研聖經》,該書和《考研真相》的講解模式基本相同)

    (3)《非常詞彙》(英語一):該書記憶量小,其把考研單詞壓縮到了660句與真題同源的外刊原句中。書中的每個例句都包含了3-5個考研單詞,大家看一個例句就能記憶多個考研單詞,記憶效率大大提高。

    其特有的外刊原句語境,能幫助大家加深對單詞的印象,熟悉單詞在句中的具體含義和常考用法。

    每個院校要求的專業課科目都不盡相同,大家可檢視該院校的研究生院網站,看看自己要考的專業課科目是什麼。

    3.結合自己的理想和職業規劃選擇

    學碩對考博的意義很大,學碩畢業後可繼續深造、當老師等。專碩培養實用型人才。

    4.結合欲報考院校學碩和專碩的招收名額、報考難度、錄取比例等因素選擇。

    考生需要了解該院校專碩和學碩的招收名額、複試分數線、複試錄取比例等資訊,然後結合自己的實力選擇專碩或者學碩。

    5.結合自己讀研期間的規劃選擇

    學碩研究生要協助老師完成論文,做研究等;專碩研究生的實習機會比較多。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月經過多有危害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