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若如我心

    看到這個問題我誠惶誠恐,自感慚愧不已!一時之間不知道如何回答。

    自己也是兩個孩子的母親,我對兩個孩子的愛是一樣的,可是有了老二,當疲憊的時候也會忽略了老大的感受,比如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好不容易哄睡的老二被老大吵醒,誰能明白熬夜累到壓抑,甚至是有點亞健康的母親那個時候的焦慮和無助,對老大喊叫之後,想到那麼大點人,你怎麼能要求他想像大人一樣保持安靜,這對孩子是多麼的不公。這個時候,又有誰能理解一個母親的自責與內疚。看到這個話題,我無比沉重,我想不管多難,一定要調整自己,也謝謝您給我的警醒。

    我相信,在這個世界上,為人父母,每個父母都是愛自己的孩子的。不管他們以什麼樣的方式去對待自己的孩子,從內心深處,這種沒有辦法割捨的親情是無法替代的。但是在現實生活中,每個人都會面對不同的壓力,來自工作、生活、自己的人生觀、價值觀、和對生活的期望值,以及自身的勞累和疲憊,多多少少都會影響到情緒,和生活處世的態度,包括對待子女。

    當然,作為父母,這麼說是很不負責任的,我們沒有理由把自己的壓抑轉嫁到孩子身上,對待每個孩子都應該是一樣的,不能把自己的孩子和別人對比,每個人都是不一樣的,這個世界也是因為有了這麼多不一樣的生命而精彩,我們的責任是培養和引導自己的孩子做合適的自己,做快樂向上的自己,既會努力的創造生活,又會享受生活,欣賞生活的美。然而又有多少人能做到呢?

    這永遠都是最理想的家庭模式。要相信爸爸媽媽是愛我們的,在長期的家庭模式中他們已經形成了一種習慣,顧及不到您的感受,既然現在溝通已經意義不大,我建議您把您的感受和您想要的生活寫出來給您的父母看,我相信,他們會理解您的。

    人生的路才剛剛起步,明天依然會很美好,不管您的父母能不能理解,把心裡的包袱放下,輕鬆的看看遠方,深呼吸,向前走,當您放下您多年來的包袱,輕鬆的向前走,您會發現,其實父母也是希望您開心點的,只是我們心裡揹負的太多矇蔽了我們看見Sunny的眼睛和感受愛的心。

  • 2 # 不倒翁小姐

    我們從小到大最討厭的人也許就是“別人家的孩子”,父母有意無意的將我們與他們同事、朋友的孩子進行比較,以此來滿足自己的自尊心、虛榮心,維護自己的面子。我想很多人都有過類似的經歷,只是程度輕重的問題。

    父母為什麼會這樣做呢?其實,他們小的時候也是被自己父母拿來跟其他人的小孩兒進行過比較的,如此一代一代的傳承了下來。就問題描述來看,我覺得的父母不僅是那你跟其他人的孩子攀比,還你有許多管束和貶低,這讓你看到他們對弟妹的態度後感到更難受。

    心理學家阿德勒認為,出生順序本身就會對人的性格和人格特徵形成影響,你在家裡是老大,勢必意味著更多的責任和榜樣作用,也許你沒有完成他們對你榜樣作用的預期,所以對你多有不滿。我覺得你可以採取以下措施:

    首先,將你的感受告訴你的父母,跟他們好好的談談,說明你希望被怎樣對對,不希望被怎樣對待。這已經對你造成了嚴重的困擾,你一定要鼓起勇氣來告訴他們。如果你不告訴他們,他們怎麼會知道你的想法和感受呢?他們有意無意的做法,也是讓他們感到快樂的行為,卻對你造成了傷害。

    其次,不知道你是否是在父母身邊生活,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可以適當的與父母拉開一定的距離,這樣一方面你可以有一定自己的生活空間,免於受到他們的不良影響。另一方面,父母也有了空間能看到你的一些長處。

  • 3 # 中國心理衛生協會婦

    每個家長都會有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期盼。家長的這種心理很常見。比如見面的時候會說:“你看你們的孩子長得這麼大了,看我們才這麼小。”這種攀比,有時候被認為是一種謙虛。事實上,兩個孩子個體差異很大,年齡不同,性別不同,這種攀比毫無意義。望子成龍不是壞事,只是有的家長已經誤解了其真正的含義!

    家長也知道不見得每個都是人間之龍鳳,為何還會執著於望子成龍,望女成鳳?

    其實,我們不是要攀比孩子,而是在攀比自己,害怕輸,害怕養的不如別人好,害怕一步落後步步落後,害怕因為自己的無能讓孩子落後。

    第一,父母普遍帶有一種偏盲心理,即習慣用“放大鏡”去觀看別人家孩子的優點,用“顯微鏡”去看自家孩子的缺點。結論不得而知,別人家的孩子顯然比較優秀。

    第二,父母“望子成龍”期望過高,滋生了對孩子的不合理期待。父母常以高標準嚴格要求自家孩子,但是對於別人家的孩子,父母往往表現更為寬容的,而且評價標準往往會放低。這也導致了別人家的孩子比較優秀。

    第三,有的人愛攀比。父母認為別人家的孩子比較優秀,可以刺激孩子的好強心理。往往適得其反,而恰恰是這種攀比心會害了自己的孩子。

    在長期對比之下,自家孩子的自信心嚴重挫敗,別人家的孩子卻信心滿懷。

    同時作為孩子,要體諒和理解父母,理解他們的侷限和狹隘。家長辛辛苦苦把小孩養大是非常不容易的,期間有許多的艱辛。所以,作為孩子,我們應該去體諒父母,設身處地為他們著想,考慮一下他們的感受。

    大多數家長都多多少少會有對自己孩子有不滿意的地方,他們會拿你跟別人比較,就是希望你有"別人孩子”的優秀地方。所以這是一個發現自己缺點的好機會。同時,每個生命都是一個獨一無二的個體,你要記住人無完人,是人就不可能沒缺點。所以你不必要感到自慚形穢。你的努力,父母也是看到的,你的優點,父母也是瞭解的。

    父母喜歡拿自己去和別人的孩子比,我們可能會認為他們這是一種攀比心理,其實你和他們血濃於水,他們心裡永遠認為你是最棒的。雖然有時你讓他們有些失望,但他們永遠也不會把你放棄!

    在別人的父母眼裡,也許你也是那個別人家的好孩子!因為你也有很多的優點被他們發現了。

    我們只要把握好當下,不斷努力,我們的人生就不會有遺憾,當然我們家長也會為此而自豪,不是嗎?!

  • 4 # 雪山孤杉

    每個父母都有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心願!更深層的原因,是你的父母迫切需要把他們幾十年對生活和世界所理解的“經驗”急需傳授與你,然而在你身上呈現出了與你父母腦海中理想與願景和現實的落差感,讓他們失去了理智,忘記了教育的根本是因材施教。

  • 5 # 老師媽媽媽媽老師

    父母在拿孩子和別人家的孩子比較時,表面上看似是對孩子的不滿,實則是再說“我希望你更好”。只是孩子都只聽到了表面意思,父母也會覺得委屈——我都是為你好啊,你怎麼就不理解呢!這是父母長期的表達方式不恰當,總愛“正話反說“,導致了孩子對父母的不信任、不理解。

    作為父母,需要學習如何正面表達自己,確保我們表達的內容不會造成孩子的誤會。希望孩子更好沒有錯,但是要先認可孩子已經具備的優點和付出的努力。父母可以這樣說:“我看到你已經……,我感到很欣慰,我希望你……,因為……”。這裡的“希望“是指“希望孩子做到什麼“,而不是“希望孩子不要讓父母失望”之類的;“因為“是指告訴孩子這樣做對自己的品格、能力等有什麼好處,而不是這樣做會讓其他人滿意。

    作為孩子,我們都希望得到父母的認可和愛,但是往往因為誤解而造成與父母之間的矛盾。首先我們要信任父母,相信他們是愛孩子的,只是不會表達。其次,我們要明白自己的行為目的,到底是為了發洩不滿,還是為了解決問題?“發洩不滿“只會加深矛盾,讓雙方關係更加緊張;“解決問題”是為了讓父母不再用錯誤方式表達,是家庭關係更加和睦。

    “解決問題”也需要一定的方式方法。

    1.父母又拿別人家的孩子來比較時,先做到控制情緒,不急著發脾氣。待情緒平復了再跟父母正面溝通。

    2.誠懇地告訴父母,當他們那樣說時你的感受是什麼,讓父母意識到自己的意思沒有正確表達。

    3.可以跟父母做個“換位”的體驗活動:你對父母說“別人家的爸爸媽媽有多好”,然後問問爸爸媽媽的感受。有了感同身受的體驗,婦女代表就能明白自己平常的表達錯在哪了。然後告訴爸爸媽媽你希望他們怎樣跟你溝通。

    家人之間不要糾纏誰對誰錯,共同商量“解決問題的辦法”才是最要緊的。方法對了,才不會傷感情。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怎麼看待歐佩克+(OPEC+)將全面減產1000萬桶/日,為期兩個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