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鄉村小男子

    有沒有人統計過全國到底有多少種麵條,

    多少種米粉、米線,

    多少種米麵湯食的吃法?

    沒有吧,即使有,也只是一部分,很小的一部分的統計,而不是全部。

    這種工程量浩大,

    並且根本無法完成的工作,

    本身就是一種統計。

    因為多如繁星,數不勝數,不可能有統一的計算方法,無法去展開統計,所以它就是無窮數。

    本期的盤點,依然在豬肉吃法的範疇之內,那麼豬肉和米麵湯食有什麼關係呢?不消說,你也知道關聯甚大。

    放在麵條或是湯粉裡頭,北方叫做碼子、臊子,南方有的叫碼子,有的澆頭,有的叫哨子,有的叫帽子等等等等的那種東西,大部分就是豬肉做的。當然也有牛肉、羊肉、雞肉等等做成的碼子,但跟豬肉比起來,總量還是不及。

    既然米麵湯粉的種類是無窮數,那麼菜碼也是無窮數,怎麼盤點?只能,從我自己見過的、吃過的、還想的起來的的一些裡挑出來一些說說罷了:

    臊子

    在北方說臊子面,那是很能對應地域座標的。

    油汪汪一碗麵湯上,撒著紅的辣椒、綠的韭菜葉,稀散的蓋住正往外冒香氣的臊子,那種場景,別提多誘人了。

    臊子就是臊子面的精華所在,怎麼做?傳統的有傳統的做法,各家的有各家的做法,總之就是豬肉、辣面、油、鹽為主,炒香炒出味,讓人覺得好吃,就可以了。

    臊子不但可以做面碼,還可以炒菜用,一碗炒好的肉臊子,可以放一個星期甚至半個月,哪天沒有出門買菜的時候,還可以直接拿臊子來炒一碗冷飯吃,不差,還美味嘞。

    北方人有自己的臊子,南方人民也有自己特色的臊子,不過南方人民的臊子,基本上指的都是豬肉末,而且大多是加豆瓣醬,或者各地方出產的麵醬來炒,也有用糟辣子、酸豇豆之類的炒,味道有麻辣、有酸辣、有鹹,有甜,也是相當豐富。

    叫法就和南方的方言一樣又多又雜,其實擺開了看,用法吃法和北方面是殊途同歸的。

    有了臊子,北方的一碗麵吃起來更香更起勁。有了澆頭、哨子、帽子,南方的粉更活色生香更讓人數不清。

    雲南的雜醬米線、豆花米線醬肉、涼米線醬肉末,其實也是這麼做出來的,還有重慶小面的醬肉末等等,例子太多,直接上圖吧。

    炸醬麵

    來北京旅遊的人 ,都想嚐嚐老北京的味道,但是老北京的味道不是誰都能愛吃的,吃了又後悔,那就不如來碗炸醬麵平平氣。

    這味道屬於東西南北老少咸宜,吃完不生氣的,因為家常到早就已經遍及大江南北,只是不知道自己每天在吃的,原來就是鼎鼎有名的炸醬麵。

    炸醬麵的炸醬是用豬肉和甜麵醬加蔥姜炸出來的,吃麵的時候,舀一勺一拌,加上各種新鮮菜碼即可,是不是聽起來很熟悉啊?是不是今早上才在家吃過?

    大肉面

    蘇式大肉面,種類也很多,我只吃過那種似乎是滷過的大肉面,湯頭有點甜,大肉是白的,厚片豬五花肉,鹹鮮。

    瘦肉要配著肥肉和豬皮吃才舒服。

    一整塊大肉需要下著一碗麵吃,多少有點膩。

    倒是典型的寬湯窄面,但對於許多喜歡喝麵湯的北方人來說,這種麵湯就喝不了,看著是清湯飄油,喝起來,一口就倒的那種膩。

    另外還有紅湯大肉面,還有炸酥了的一種大肉面,還沒吃過,不表。

    片兒川

    這是一個杭州風味小吃,是面。用豬油把肉片、筍片炒香,加醬油煸入味,再撒上雪菜碎,稍微煨上一些開水,煮漲即可,就做成了澆頭。

    面熟以後澆在上面吃,清淡又鹹鮮,很是江南風味的感覺。還可以加炒腰花、爆肚子在裡面,口味更復合,做的好的,完全不用擔心有腥臭味。

    老友粉

    老友粉廣西南寧的特色小吃,特點是鹹鮮酸辣,湯汁濃稠,米粉入味,雖然這種形容說了等於沒說,也確實是到地方上吃一碗才曉得到底怎樣。

    老友粉的所謂澆頭,沒有嚴格的規定,用肉類、酸筍、辣椒、包括豬內臟的一部分都可以爆香來做,各家小店有各家的配方,碰到哪家算哪家,豬肉牛肉澆頭都有。

    海南粉

    海南粉可以看做是所有海南粉的統稱,也可以指特定地方的粉,吃法是炒、湯、醃等等都有,有的勝在湯頭,有的勝在家傳秘製的滷汁醬料,有的勝在酸辣鮮甜調和的獨特口感。

    既然本期盤點的是豬肉類澆頭,就專門找了一些豬肉粉的圖片,至於哪些是抱羅粉,哪些是酸粉,哪些是米爛、港門粉,我就完全不知道了,大家看圖饞一下就好。

    肉末、肉絲湯麵、湯粉

    這裡說的肉末、肉絲湯麵是和臊子對應的,一般不加麵醬、辣醬,而是用新鮮豬肉絲、肉末直接燒一碗量的湯,把米粉、米線,或是煮好的麵條下到裡面,一鍋出的吃法。

    也是南北方都很常見的粉面吃法。比如雲南的鮮肉小鍋米線,廣西的生榨粉,四川重慶的榨菜肉絲、豇豆肉末面等。

    炒米線、炒米粉、炒粉利,也用鮮豬肉末來炒,倒是也有加醬的。

    其實我最常吃的是,把上頓剩下的小炒肉拿來拌米線、麵條吃。

    燒肉米線

    燒肉這種澆頭,顧名思義,是用燒烤的肉來做的,一般就是豬肉。

    將豬精肉大塊串起來,整個在木炭上烤黑,沒錯,是烤黑。烤熟了以後,把外面的黑灰刮掉,切成小條,放在米線裡吃,有一股特別的糊香味兒,因為事先在肉裡抹過鹽巴,所以味道已經很夠了。同樣的,豬皮也可以這樣燒來做米線帽子。

    這裡的帽子就是指澆頭,雲南滇中一帶的人,喜歡這麼稱呼它。

    燜肉米線

    燜肉帽子,是雲南大鍋米線的一種帽子,比雜醬肉末大些,是把豬肉切成的方丁,放少量醬或者直接不放,只放一些香料面先炒再燜入味做成的,味道和雜醬肉區別還是很明顯的。除了放幾瓣大蒜,其他多餘食材是不加的。專注吃肉,不過給的不會太多。

    豬雜碼粉面

    就是把豬內臟撈熟以後,當菜碼的吃法,比如貴州腸旺面,豬血、豬肝、豬肝、爆肚面等等。

    脆哨粉面

    貴州特色小吃,有湯吃有涼拌。

    脆哨,就是一種切成小方塊,炸香了的豬油渣。

    酥肉米線

    酥肉米線裡的酥肉,不同於東北殺豬菜裡的酥肉,做法雖然相同,但是炸得更酥更油一些,而且幾乎就是一塊肥肉包裹在麵糊裡炸成的片狀。

    不知道是不是和油的面積接觸的比較大的原因,吃起來特別酥,和其他酥肉感覺很不同,泡在米線裡吃,別有風味。

    葉子米線

    雲南的一種米線帽子叫葉子,葉子指的是炸泡的豬肉皮。炸泡以後的豬皮本身是脆的,表面佈滿海綿孔,在高湯裡一泡,就開始猛吸汁水,變得軟軟的,口感極好,味道也極香。

    過手米線

    這是雲南德宏戶撒地方的特色美食,目前,我最饞的就是它,具體做法不知,看上去似乎有豬肉碎、燒豬皮,還有某種醋,總之,看圖吧。

    滷肉米線

    滷肉飯裡的滷肉,換到米線米粉裡,就成了一種嶄新的吃法。

    豬腳粉

    廣西、溫州、貴州都有的一種豬腳粉,一律是豬腳耙乎,湯清但味濃。

    貴州和廣西風味的豬腳粉中酸辣,一般都會新增上酸豇豆、糟辣子、酸芋荷等酸菜配著吃,想想就非常開胃了。

    耙肉米線、餌絲

    耙肉指的是煮得非常爛乎的豬肉,帶肥有瘦,筷子一夾就茸了,味道很足,看著只是白肉,其實煮肉的時候料都放足了,用來當餌絲、米線帽子非常板扎,是雲南大理的特色小吃。

    叉燒粉

    香甜的廣式叉燒肉,放到大白米飯裡就能幹掉好幾碗,放到湯粉裡,那自然也是分分鐘掃光的節奏。

    不說了,找點時間找點空閒,讓我們一路吃將過去吧!

  • 2 # duoruimifasuo

    肉臊面的澆頭是炒的。澆頭有很多流派,各地都有地方特色。有辣有不辣,辣的放辣椒麵或者辣椒。有的地方放大料,包括花椒、八角、香葉、桂皮、孜然、草果等等各取所需。這裡介紹一種不熱氣的做法:豬肉肥瘦各半,分開切,幹香菇發泡好切丁,番茄切丁,洋蔥切丁,大蔥切丁,蔥薑蒜切丁,醬油、料酒;肥肉下鍋煎出油,放蔥薑蒜,下瘦肉末,加料酒,加番茄碎、洋蔥碎、大蔥碎,加醬油、白糖、鹽。搞掂。

  • 3 # 南匿山民

    這個怎麼說呢,凡事一分為二的看吧。口味不同,工夫不同,做出來的食物總會有差別,畢竟因人而異,有的人喜歡炒的,也有人喜歡熬的。我個人感覺同等條件下,熬製的應該會好吃點,俗話說慢工出細活嘛,多少還是可以參考的。

  • 4 # 白樺林左右

    以前住在北京五里店,樓下有一間麵館,做的幹拌臊子面一流,澆上他家陳醋,至今回味,現在再回去已經找不到那家店了。我覺的不管是肉臊子,還肉末面,加工肉沫的第一步應該是煸炒,在經過熬製。這不是區別,而是工序。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怎麼看《馬航MH370調查(終結篇)》這篇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