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蒲凡

    -外界輿論上,賽前普遍不被看好;-紙面上,球隊的整體實力明顯不如對方;-賽場上,球隊擁有鮮明的戰術傾向;-賽場上,球隊鮮明的戰術傾向破壞了對手原本的戰術風格

    在這樣的條件限制下,當初萊斯特城5-3逆轉曼聯的比賽就需要排除在外,因為那更多來自於曼聯賽季開局自身磨合不足以及球員個人失誤造成的,場面上曼聯依舊能夠按照自己的比賽風格進行;

    當年凱爾特人在控球率不到2成的情況下1-0爆冷擊敗巴薩的比賽也要排除在外,因為雙方都是按照教練意圖在進行比賽且從資料上看執行得也頗有成效,勝負的關鍵因素更多決定於球員的臨場發揮。

    所以說到類似比賽,其實曼聯前主帥範加爾就貢獻了三場經典:

    2015年4月12日,英超第32輪,曼聯4-2曼城

    本場比賽可以說是範加爾時代曼聯“大圈戰術”的經典之作。面對曼城顯而易見的區域性配合優勢,曼聯並沒有過多地跟對手踢小球,而是將比賽踢得大開大合。首發陣容中回到左邊鋒位置上的阿什利-楊和右路的瓦倫西亞真正形成了“兩翼齊飛”,利用費萊尼在中路關鍵的支撐作用,不斷地完成大範圍牽扯。

    一方面,傳球代替進攻球員奔跑消耗了曼城球員大部分的體能,從而導致精神層面隨之而來的不集中;另一方面,防線寬度的拉伸也暴露出了線與線之間的空隙——第73分鐘魯尼助攻馬塔的進球,就是來自於費萊尼前場完成搶斷的同時,也吸引住了防守注意力。

    大圈戰術終結之後切爾西對陣曼聯的比賽,祖瑪盯死了費萊尼之外穆里尼奧也最大程度的保證了防線配置的完整,當然這也是後話了。

    2014年6月14日,世界盃揭幕戰,荷蘭5-1西班牙

    面對西班牙已經磨合八年、拿到3屆洲際大賽冠軍的陣容班底,控制力明顯薄弱的荷蘭選擇主動將控球權讓給對方,以試圖減少在控球階段內可能出現的失誤:一旦中前場被完成搶斷,西班牙標誌性的1-2腳觸球配合與默契的無球跑動,是當時任何一支球隊都會急單的進攻武器。

    當然範加爾也並不是沒有進攻的想法,他深知小球打法的西班牙,在緊湊的陣型後確實有可以利用的空間,但前提條件必須是西班牙的三條線必須整體前壓,為球隊的反擊拉出足夠的縱深;而荷蘭隊也需要有利用縱深的能力,將數量必然不多的機會高效的轉化為進球。這都需要耐心。

    於是直到第44分鐘,直到西班牙人快領先了大半場,荷蘭隊才獲得了真正意義上的第一次機會,布林德中場左路斜長傳吊入禁區助攻范佩西魚躍衝頂破門;於是第53分鐘,荷蘭再次透過布林德由中場三區發動進攻,羅本在禁區內面對2名毫無掩護的後衛完成破門……

    1995年5月24日,歐冠決賽,阿賈克斯1-0AC米蘭

    卡佩羅執教的那支米蘭有巴雷西,有馬爾蒂尼,有德塞利,有多納多尼,有科斯塔庫塔,有博班,有帕努奇;範加爾率領的阿賈克斯是一支標準的青年禁衛軍,除了33歲的裡傑卡爾德,隊內的主幹球員是19歲的西多夫、22歲的野豬戴維斯、25歲的德波爾兄弟、22歲的奧維馬斯、26歲的利特馬寧……

    總之雖然此前阿賈克斯在小組賽就已經戰勝過米蘭,但在歐冠決賽這樣的氛圍中,人們普遍相信經驗佔優的衛冕冠軍米蘭,更有希望取得最後的勝利。可即便比賽中帕努奇能凍結了利特馬寧的進攻,但米蘭卻難以控制阿賈克斯的青春風暴,其中菱形中場的安排更是引領了那幾年歐洲賽場的戰術變革。

    第85分鐘,克魯伊維特以18歲零327天的年齡完成絕殺,幫助阿賈克斯獲得隊史上第四座歐冠獎盃,也將荷蘭的黃金一代推上巔峰。

    可以說如果沒有博斯曼法案,範加爾與阿賈克斯的故事還能更長,而阿賈克斯也成為唯一一支不敗而降的豪門。

  • 2 # solitary96664306

    我印象中有一場是歐冠皇馬兩回合5比0拜仁的那場比賽,其實真正完成戰術壓制是首回合的一球小勝。那場比賽安切洛蒂完成了對羅貝里組合的完美限制,徹底壓制了拜仁最強的武器,貝爾+卡瓦哈爾的右路組合一反正常的套路,貝爾守卡瓦哈爾攻(可能記錯了幾年前的比賽了)裡貝里為防守疲於奔命而面對身體素質全面佔有的貝爾裡貝里完全啞火。右路的羅本在馬塞洛和皇馬中場的限制下也難有作為,當時拜仁的牌面應該說是不弱於皇馬的。我認為這是安切洛蒂對瓜迪奧拉的一次完美的戰術壓制。

  • 3 # 怪獸小王

    我瀏覽了一下大夥的答覆,發現有一場重量級的比賽都沒提到,那就是1993—94歐洲冠軍盃決賽,我們先來回顧一下當時的大環境。

    米蘭一路走的磕磕絆絆,兩回合比賽1:0小勝瑞士冠軍,八強小組賽2勝4平,半決賽倒是比較輕鬆的擊敗摩納哥。反觀對面的巴塞羅那則是來勢洶洶,由羅馬里奧和斯托伊奇科夫組成的鋒線搭檔無堅不摧,一路勢如破竹的殺進決賽,12場比賽一共射進26球。

    決戰前的巴塞羅那被絕對看好,他們已是三年內第2次進入歐洲冠軍盃決賽,並且已經連續4年奪得西班牙足球甲級聯賽冠軍。AC米蘭則遭遇嚴重的人員不整:傳奇前CITY巴斯滕仍然處於長期養傷之中,曾經創造天價轉會記錄的倫蒂尼也受到傷病困擾,特別是兩名主力中後衛隊長弗朗科·巴雷西和科斯塔庫塔被禁賽,而根據歐洲足聯的規定,在一場比賽中最多隻能同時派遣3名非本國球員登場,這使得主教練卡佩羅被迫棄用了拉杜喬尤、帕潘和布萊恩·勞德魯普等外籍球員。在巴塞羅那方面,主教練約翰·克魯伊夫因規則所限也沒有將米歇爾·勞德魯普帶入決賽。

    面臨難題的卡佩羅仔細研究了巴薩的比賽,併成功的找到了突破口,他首先確定的是由左後衛馬爾蒂尼和f.加利搭檔中後衛,要依靠後衛線的協防限制對手兩名世界級前鋒的個人發揮, 然後要熄滅羅納德.科曼,瓜迪奧拉和巴克羅這三人組成的進攻樞紐,要迫使對方轉入防守,不能按照自己的方式比賽。

    比賽的程序果然像卡佩羅賽前佈置的那樣,上半場米蘭不僅成功限制了對手的火力,而且由馬薩羅連入兩球,下半場米蘭人的反擊更加遊刃有餘,剛開場2分鐘,單場最佳薩維切維奇在前場斷球后馬上起腳攻門,完成了歐冠歷史上最為精彩的一次吊射得分,夢一就此崩潰。

  • 4 # Gilbertmars

    一看到題目,很自然地就會浮現出那個場面——比賽之後,穿著巴西傳統之黃的少女淚雨滂沱,而在電視機的這一端,一個同樣淚雨滂沱的懵懂少年第一次感受到了什麼是“愛之殘酷”以及“失落之感傷”。

    這是足球世界關於不同的哲學思維、不同的意識形態、足球場上人性以及現實性的對立和碰撞之後近乎宿命般的結局的展示。

    82年西班牙之夏,第二屆世界盃複賽巴西VS義大利,藝術足球的極致之美被機械的、格式化的戰術模式徹底顛覆。

    在我們身處的這個世界,目的論還是演繹主義的追求哪一個更為基本和本質,這場比賽給予了明確的然而卻是極其殘酷的答覆。

    貝阿爾佐特以泯滅足球性的嚴謹至於笨拙、冷漠卻極具效率、整體(群體)結構的完善以及紀律嚴明的戰術配置擾亂、剋制了巴西那群足球精靈的靈魂舞步,最終,戰術和功利將充滿人性之美的藝術足球踩於腳下,並以一種極其殘酷的方式讓人們重溫一個真理:在規律的、自然的、現實的要求面前,人性以及其追求永遠只能是其次的、第二性的。

    貝阿爾佐特的足球哲學是基於純粹勝負結果而言的唯目的論,足球不過是以最基礎的方式抵禦對手然後把握時機實施致命一擊的遊戲,1342鏈式防守配置然後單兵突擊直搗黃龍,比賽場上任何對於足球的過度詮釋和華美演繹都不過是畫蛇添足、多此一舉。當然,務實的義大利足球從來就不缺少藝術色彩,不過這絕非義大利足球所追求和強調的,任何的個人主義和藝術追求都首先而且必須無條件地服從戰術需要,基於極度完善的團隊結構的純粹的機械運作足以保證(或者說“才能保證”)結果的順理成章。

    個人覺得,這場比賽是現代職業足球方法論之爭的奠基之戰,也是足球真正從遊戲而至於向你死我活的競爭轉變的關鍵性節點。而催生這一方法論對立的環境因素是日益蓬勃的職業足球以及相應的資本需求和要求。

    從此,足球進入了以桑坦納、米歇爾、克魯伊夫、瓜迪奧拉等為代表的人本主義以及貝阿爾佐特之後一脈相承的義大利足球理念及其倡導者卡佩羅、安切洛蒂以及魔力鳥的功利哲學基調的現實主義足球的兩條路線之爭。當然兩者絕非涇渭分明的,然而,更強調足球之美還是更著重足球目的的不同出發點決定了兩者的立場。

    個人覺得,人生還是老實一點為好,畢竟,不管你多會玩,你終將會玩不起、也玩不贏,因為,你的對手是冷漠甚而殘酷的規律和現實。

    於是,擁有天時地利人和並實現了足球之夢想的瓜迪奧拉的現實結局總是與更遵循現實和規律要求的穆里尼奧差那麼一點,或許不止那麼一點。

    畢竟,這是一個以目標和結果為導向的世界,而要實現這一點,後者需要的只是“必要的條件”,而前者必須擁有完備的“充分以及必要的因素”。

  • 5 # Snowmaker

    98年東亞四強賽男足2:0完勝有中田英壽領銜的日本隊,主教練霍頓剛來沒一個月,陣型442,中前衛啟用申花的朱琪,算是冷門球員。當時日本剛打過世界盃,氣勢正盛,而且主場作戰,但全場沒脾氣,賽後採訪球員,球員說就是按照主教練安排踢的,咋贏的不知道。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學生復課工作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