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楊紫姐姐
-
2 # 上下一千年
老李自從被涇河龍王恐嚇一番之後,夜夜有冤魂縈繞。即便最後請了尉遲恭、秦叔寶與魏徵三大門神鎮守趕走了冤魂,也於事無補,身體每況日下。
閻王要你三更死,你便活不過五更。不到半月,李世民身體就不行了。整個皇宮瀰漫著詭異的氣氛,群臣開始商議殯殮後事,老李也開始交代後事。
旁閃魏徵,手扯龍衣,奏道:“陛下寬心,臣有一事,管保陛下長生。”太宗道:“病勢已入膏肓,命將危矣,如何保得?”徵雲:“臣有書一封,進與陛下,捎去到冥司,付酆都判官崔吧太宗道:“崔吧是誰?”徵雲:“崔吧乃是太上先皇帝駕前之臣,先受茲州令,後升禮部侍郎。在日與臣八拜為交,相知甚厚。他如今已死,現在陰司做掌生死文簿的酆都判官,夢中常與臣相會。此去若將此書付與他,他念微臣薄分,必然放陛下回來,管教魂魄還陽世,定取龍顏轉帝都。”太宗聞言,接在手中,籠入袖裡,遂瞑目而亡。
魏徵與地府掌管生死簿的崔判官一直保持著聯絡。這也是他被觀音選中夢斬涇河龍王的關鍵,也是李世民能死而復生的表面上原因。
由此我們可以看出,不管哪個時代,哪個地方,永遠都是朝廷有人好辦事。
一、唐太宗環遊地府逛了哪些景點?
1、結識導遊崔判官。遊“鬼門關”見老對頭,讓李世民知道如果你死後就會與他們相會。
太宗行到那邊,只見他跪拜路旁,口稱:“陛下,赦臣失誤遠迎之罪!”太宗問曰:“你是
何人?因甚事前來接拜?”那人道:“微臣半月前,在森羅殿上,見涇河鬼龍告陛下許救反誅之故,第一殿秦廣大王即差鬼使催請陛下,要三曹對案。臣已知之,故來此間候接,不期今日來遲,望乞恕罪恕罪。”太宗道:“你姓甚名誰?是何官職?”那人道:“微臣存日,在陽曹侍先君駕前,為茲州令,後拜禮部侍郎,姓崔名吧。
今在陰司,得受酆都掌案判官。”
兩人第一次見面,地府判官就給凡間帝王下跪請安,這個馬屁必須給滿分。同時,我們也得問一問,有這個必要嗎?
如果站在崔判官個人的立場,小夢覺得完全沒有必要
那青衣將幢幡搖動,引太宗徑入城中,順街而走。只見那街旁邊有先主李淵,先兄建成,故弟元吉,上前道:“世民來了,世民來了!”那建成、元吉就來揪打索命。太宗躲閃不及,被他扯住。幸有崔判官喚一青面獠牙鬼使,喝退了建成、元吉,太宗方得脫身而去。
崔判官領著李世民見李淵、李建成、李元吉。他這是在提醒李世民,你死後,就得被他們欺負。他也在間接性的告訴李世民,我見到老僱主李淵都不曾正眼相看,你得想想我為什麼給你接風洗塵、磕頭請安。
那麼,崔判官為什麼這麼做?
太宗大喜,近前來御手忙攙道:“先生遠勞。朕駕前魏徵有書一封,正寄與先生,卻好相遇。”判官謝恩,問書在何處。太宗即向袖中取出遞與崔吧。吧拜接了,拆封而看。其書曰:
辱愛弟魏徵,頓首書拜大都案契兄崔老先生臺下:憶昔交遊,音容如在。倏爾數載,不聞清教。常只是遇節令設蔬品奉祭,未卜享否?又承不棄,夢中臨示,始知我兄長大人高遷。奈何陰陽兩隔,天各一方,不能面覿。今因我太宗文皇帝倏然而故,料是對案三曹,必然得與兄長相會。萬祈俯念生日交情,方便一二,放我陛下回陽,殊為愛也。容再修謝。不盡。
那判官看了書,滿心歡喜道:“魏人曹前日夢斬老龍一事,臣已早知,甚是誇獎不盡。又蒙他早晚看顧臣的子孫,今日既有書來,陛下寬心,微臣管送陛下還陽,重登玉闕。”太宗稱謝了。
我們前文說過,魏徵的背後站著觀音。崔判官明面上是給李世民拍馬屁,實則受益人是魏徵。而李世民作為觀音計劃中的重要節點人物,崔判官必須服務到位,所以他這個馬屁也是給觀音拍的。
2、十殿閻羅降階相迎,李世民受寵若驚。
十王出在森羅寶殿,控背躬身迎迓太宗。太宗謙下,不敢前行。十王道:“陛下是陽間人王,我等是陰間鬼王,分所當然,何須過讓?”太宗道:“朕得罪麾下,豈敢論陰陽人鬼之道?”遜之不已。太宗前行,徑入森羅殿上,與十王禮畢,分賓主坐定。
十殿閻羅也給足了李世民面子,為何?因為李世民的態度關乎取經大業的成敗,能否讓李世民的心意隨著觀音的計劃而改變關乎他們的身家性命。別說躬背相迎,想來就是磕頭請安問題也是不大。
約有片時,秦廣王拱手而進言曰:“涇河鬼龍告陛下許救而反殺之,何也?”太宗道:“朕曾夜夢老龍求救,實是允他無事,不期他犯罪當刑,該我那人曹官魏徵處斬。朕宣魏徵在殿著棋,不知他一夢而斬。這是那人曹官出沒神機,又是那龍王犯罪當死,豈是朕之過也?”十王聞言,伏禮道:“自那龍未生之前,南鬥星死簿上已註定該遭殺於人曹之手,我等早已知之。但只是他在此折辯,定要陛下來此三曹對案,是我等將他送入輪藏,轉生去了。今又有勞陛下降臨,望乞恕我催促之罪。”
李世民看起來是在捧高魏徵能力出眾,實則是把罪過全部推卸給了魏徵。有問題嗎?沒有。因為此刻的李世民知道魏徵後面有人,他不會有事。最重要的還是李世民最後說的那句話,“何況是那龍王犯罪當死,豈是朕之過也?”。
皇帝不愧是皇帝,你有救,我有能力就救你,沒能力我也盡力了,你豈能怪我?
李世民說的話沒有問題,但十殿閻羅說的話就很有問題了。
地府私底下就把龍王送去投胎了,卻還催促著李世民下地府,短短半個月就把一個生龍活虎的皇帝送上了鬼門關?原告都不告了,法官也定罪被告無罪了,卻還千里迢迢的讓被告過來喝喝茶?任誰都受不了吧。
但十殿閻羅為什麼這麼做?因為他在用一種非常粗俗暴力的方式告訴李世民,我想讓你死你就得死。
命掌生死簿判官:“急取簿子來,看陛下陽壽天祿該有幾何?”崔判官急轉司房,將天下萬國國王天祿總簿,先逐一檢閱,只見南贍部洲大唐太宗皇帝註定貞觀一十三年。崔判官吃了一驚,急取濃墨大筆,將“一”字上添了兩畫,卻將簿子呈上。十王從頭看時,見太宗名下注定三十三年,閻王驚問:“陛下登基多少年了?”太宗道:“朕即位,今一十三年了。”閻王道:“陛下寬心勿慮,還有二十年陽壽。此一來已是對案明白,請返本還陽。”太宗聞言,躬身稱謝。
十殿閻羅剛跟李世民說,老子想讓你死你就得死。現在又拍了拍李世民的後腦勺,給李世民一口糖,笑著說老子想讓你活,你也死不了。
崔判官更是用異常粗俗暴力的方式告訴我們,生死簿是可以改的。有了這個先例,《西遊記》後文的很多不好解釋的地方在此處便可迎刃而解。
十閻王差崔判官、朱太尉二人,送太宗還魂。太宗出森羅殿,又起手問十王道:“朕宮中老少安否如何?”十王道:“俱安,但恐御妹壽似不永。”太宗又再拜啟謝:“朕回陽世,無物可酬謝,惟答瓜果而已。”十王喜曰:“我處頗有東瓜西瓜,只少南瓜。”太宗道:“朕回去即送來,即送來。”從此遂相揖而別。
因為擔心李世民還陽以後反悔,十殿閻羅又給李世民挖了一個坑。這是後話,咱們先來看看,接下來的劇情才是觀音讓李世民環遊地府的真正目的。
3、參觀“幽冥背蔭山”,遊十八層地獄,讓李世民認知到何為地府幽冥。
形多凸凹,勢更崎嶇。峻如蜀嶺,高似廬巖。非陽世之名山,實陰司之險地。荊棘叢叢藏鬼怪,石崖磷磷隱邪魔。耳畔不聞獸鳥噪,眼前惟見鬼妖行。陰風颯颯,黑霧漫漫。陰風颯颯,是神兵口內哨來煙;黑霧漫漫,是鬼祟暗中噴出氣。一望高低無景色,相看左右盡猖亡。那裡山也有,峰也有,嶺也有,洞也有,澗也有;只是山不生草,峰不插天,嶺不行客,洞不納雲,澗不流水。岸前皆魍魎,嶺下盡神魔。洞中收野鬼,澗底隱邪魂。山前山後,牛頭馬面亂喧呼;半掩半藏,餓鬼窮魂時對泣。催命的判官,急急忙忙傳信票;追魂的太尉,吆吆喝喝趲公文。急腳子旋風滾滾,勾司人黑霧紛紛。
幽冥背蔭山陰森恐怖、惡鬼遍地。活人最怕惡鬼,李世民雖然是曠世明君,但是也不例外。觀音就是要讓李世民知道,地府惡鬼遍地,你如果不乖乖聽話,死後也不知道會變成他們當中的哪個惡鬼。
太宗全靠著那判官保護,過了陰山。前進,又歷了許多衙門,一處處俱是悲聲振耳,惡怪驚心。太宗又道:“此是何處?”判官道:“此是陰山背後一十八層地獄。”
過了惡鬼的老窩,崔判官就帶著李世民觀賞十八層地獄。他在用實際事例告訴李世民,幽冥地府的刑罰比凡間更恐怖的多,它能讓你體會到什麼叫求生不得求死不能。
過了十八層地獄,又過了奈何橋以後,就來到了枉死城。崔判官的意圖在此刻才真正說了出來。
前又到枉死城,只聽哄哄人嚷,分明說:“李世民來了,李世民來了!”太宗聽叫,心驚膽戰。見一夥拖腰折臂、有足無頭的鬼魅,上前攔住,都叫道:“還我命來,還我命來!”慌得那太宗藏藏躲躲,只叫:“崔先生救我,崔先生救我!”判官道:“陛下,那些人都是那六十四處煙塵,七十二處草寇,眾王子、眾頭目的鬼魂;盡是枉死的冤業,無收無管,不得超生,又無錢鈔盤纏,都是孤寒餓鬼。陛下得些錢鈔與他,我才救得哩。”太宗道:“寡人空身到此,卻那裡得有錢鈔?”判官道:“陛下,陽間有一人,金銀若干,在我這陰司裡寄放。陛下可出名立一約,小判可作保,且借他一庫,給散這些餓鬼,方得過去。”太宗問曰:“此人是誰?”判官道:“他是河南開封府人氏,姓相名良,他有十三庫金銀在此。陛下若借用過他的,到陽間還他便了。”太宗甚喜,情願出名借用。遂立了文書與判官,借他金銀一庫,著太尉盡行給散。判官復吩咐道:“這些金銀,汝等可均分用度,放你大唐爺爺過去,他的陽壽還早哩。我領了十王鈞語,送他還魂,教他到陽間做一個水陸大會,度汝等超生,再休生事。”
在枉死城裡,崔判官教會了李世民兩點。活著的時候多燒紙錢,死了以後才有榮華富貴。但真的是如此嗎?咱們且先留個坑。
更重要的,崔判官在提醒李世民,如果想要死後來到地府沒有這些惡鬼向你討債,回去就請高僧做個“水陸大會”吧。
於此,李世民環遊地府正式結束。
咱們做個總結。觀音透過地府告知李世民,我想讓你死你就得死,想讓你活你也暫時死不了。回去好好開個水陸大會吧,如果你不聽話,你死後就會有這些數之不盡的酷刑在等你。
回覆列表
許多讀過《西遊記》的朋友,一定聽說過“夢斬涇河龍”的故事:長安城外算命先生袁守誠為漁夫算卦,確定捕魚地點,百發百中,涇河龍王為龍族著想,與袁守誠打賭,私自更改了下雨的點數,違反天條,被玉帝定為死罪,最終死於唐朝宰相魏徵之手。
原本答應老龍王救他一命的唐太宗卻沒有實現諾言,這難免遭受騷擾,多虧叔寶和敬德的保護(門神的由來),唐太宗才不至於被噩夢嚇醒,但他的身體卻每況愈下,於貞觀十三年離開人世。之後的故事便是唐太宗進入地府後,十殿閻君和他說明了事情原委,在得知太宗還有二十年陽壽後,便放他回陽間了。
太宗在返回陽間的路上還參觀了六道輪迴、十八層地獄,回到陽間,便舉辦了水陸法會,這也間接導致了西天取經的緣起,不過這是後話,這裡暫且不提。
這裡產生了一個極其奇怪的現象,那便是,為什麼唐太宗能地府還魂,而其他皇帝卻沒能倖免於難,這顯然不是因為太宗特有的氣場或是本身是皇帝的緣故,許多人讀到原文中有“我等是陰間君主,陛下是陽間君主”一類的話,便認為太宗和閻君是理所當然的平等關係。其實不然,在縱觀中國古代具有神話色彩或成分的小說時,終於發現了蛛絲馬跡:《說唐》中的許多英雄好漢都是有本尊的,就比如李元霸是金翅大鵬鳥轉世、宇文成都是九天應元雷聲普化天尊臨凡,李世民是中天北極紫微大帝轉世。
對道教或是中國神話有一些瞭解的朋友都知道,這位神仙可不得了,他是道教四御之一,僅次於玉皇大帝,地位之高,不是普通神仙可以比擬的,更何況是閻王。
說到這裡可能大家就明白為什麼唐太宗能從地府逃生了,這就和很多故事中說的,神仙需要下界修煉,投生人世歷劫,實際是一個道理。
一個高階幹部在體制內工作,但往往會在升官時遇到瓶頸,就需要調研或是下放至基層,尋求歷練,任務完成,便可以回到原崗位,進而升職,投生唐太宗便可以看作這一類。當然,紫微大帝既然要下界,由於自己的品級本就很高,自然要找一個高階人家投生,皇室成了最好的選擇。
這也就解釋了為什麼閻王對太宗畢恭畢敬。
不過小說畢竟是虛構的,歷史上也並沒地府還魂一事,希望大家分清現實與小說的區別的同時,懂得小說中故事所表現的現實意義,領略古典文學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