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它可以被「治癒」嗎?
12
回覆列表
  • 1 # 可食用細菌

    屬於違背了意志的果斷性,意志的果斷性是指一個人善於當機立斷,毫不猶豫地做出行為決策的能力,它反映了意志的行為價值的效能性。意志的行為價值的效能性越高,人對行為方案的編制速度、決策速度和激發速度就越高,就能在緊急狀態下迅速作出有效的行為反應。果斷性是以深思熟慮為前提的。果斷性的意志品質與思維的敏捷性、深刻性和判斷力等品質有密切的聯絡。

    與之相反的是優柔寡斷、患得患失、當斷不斷、猶豫不決、徘徊觀望、草率武斷,是逃避困難,意志薄弱的表現。

  • 2 # 小太陽丶

    拖延症是指自我調節失敗,在能夠預料後果有害的情況下,仍然把計劃要做的事情往後推遲的一種行為。​

    生活中很多人都飽受著拖延症的困擾,與其說是困擾還不如說是一種病。​

    輕微的拖延症就是不能再預期中達到自己的目標,一拖再拖,他們的責任感較低,他們往往沉浸於完美主義和想像獲得成就,不願意正視現實,以及忽視自己的潛能,簡單的說就是空想主義沒有真正落實到行動中​

    但是拖延症是可以治癒的。

    1.首先你要正視自己的拖延,把目標分成一小塊慢慢的完成這樣就不至於造成積壓導致拖延。​

    2.養成積極情緒,把自己厭惡的人物變成自己喜歡的任務,並適當給自己一些獎勵。​

    從小方面著手,把目標細分化,一步步的完成就能減少拖延。

  • 3 # 奇葩瞄會談

    首先人有惰性,能不做的就不做,這是大多數人的表現,可以緩一緩的就放下。漸漸地就把事情拖延了。只要你想,它是可以被治癒的。

    我們一般會給自己制定計劃,但是往往以失敗告終。。。在規定的時間裡沒有完成自己計劃的事,這就是拖延症。

    ​拖延症是一種心理+生理+潛意識的行為

    拖延症是指自我調節失敗,在能夠預料後果有害的情況下,仍然把計劃要做的事情往後推遲的一種行為。拖延是一種普遍存在的現象,一項調查顯示大約75%的大學生認為自己有時拖延,50%認為自己一直拖延。嚴重的拖延症會對個體的身心健康帶來消極影響,如出現強烈的自責情緒、負罪感,不斷的自我否定、貶低,並伴有焦慮症、抑鬱症等心理疾病,一旦出現這種狀態,需要引起重視。

    產生拖延症的原因主要有:

    時代的病症:其實拖延有其深厚的時代和社會背景。如果我們的父輩間談論拖延,彷彿不會像80後那麼引起強烈 共鳴。試想我們農耕時代的祖先,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農業社會的主流生活模式簡樸自然,正所謂如今提倡的“慢生活”,想必大多數時候,拖延並不成為一個問 題。而今的現代城市生活節奏加快,個人時間被嚴重碎片化。

    心理的問題:除非你的行為得到極大的成就感(這是多麼鳳毛麟角),在孩子身上最常見~大多數中國孩子都有過寒暑假作業拖延的經歷。這是一個經典的心理因素導致拖延的案例。由於人對負面情緒自發到逃避機制,當我們因為去做一件事感到恐懼、厭惡、牴觸、壓力、焦慮的時候,拖延經常會找上門來。

    行為的慣性:中國的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裡面很少有自我管理的內容,比如時間管理,財務管理等等。

    思維特徵:有些人的發散思維比較強,線性思維比較弱,在歸納和 排序上會遇到問題。不拘一格得人,隨遇而安的人,思維跳躍的人,沒有企圖心的人,迷戀過程的人,迷戀可能性的人,迷戀細節的人,這些性格和行為特徵更容易 引起拖延。

    身體的因素:拖延行為不僅僅是心情、心理問題那麼簡單,很多時候拖延問題都是與注意力障礙有緊密的關係。注 意力問題似乎成了拖延症最重大的誘發因素。大多數人的情況是,注意力方面可能存在“不足”,但並不極端。

    其他原因:此外,後天的腦部損傷可能會影響到注意力能力。這些損傷有些是短期的,比如嚴重的睡眠不足狀態下,人的注意力會明顯下降從而形成拖延。

    這些都是導致拖延症的原因……

    如何治癒自己的拖延症?

    ​下面是我在網上搜集的一些辦法:

    1. 時刻提醒。將你提工作報告或論文的最終期限或約會日期寫下來,可以時刻提醒自己。對於特別重要的事情,用熒光筆重點標註一下。

    2. 將工作安排在一天當中效率最高的時候。 3. 給自己設個最後期限。很多人都有這樣的經驗,那些看似不可能按時完成的任務,往往在最後一刻都能完成。

    4. 將工作分出輕重緩急,重要的馬上就做。當一大堆工作都攤在你面前時,你就不知道該從何做起了。

    5. 每天早上至少完成一件你最不想做的工作,其餘工作你就會在輕鬆的心態下完成。 6. 勞逸結合

    7. 將龐雜的工作分成一部分一部分地去做

    8. 避免工作被打斷。集中精力可以使你在很短的時間完成更多的工作。

    9. 計劃不要變來變去。一旦你給自己制定了計劃,就嚴格遵循它。不要為了使計劃更完美,而中途新增新的內容。

    10. 當你按時完成工作時,給自己一個獎勵。

    大家都記住了嘛?要記得改掉自己的拖延症哦~

  • 4 # 使用者109612341

    我來回答吧。還不是因為這件事,這個人,還沒重要到那個程度。早上三點起來對一直貓很困難,但為了一條魚,卻可以一直等待,哪怕那條魚可能吃不到

  • 5 # 龍5627683

    拖延症關鍵是自控力不夠,比如手機綜合症實際上就是拖延症的誘因,拿手機忘乎所以,全神貫注,任何事情都不做,慢慢的成了傀儡,變成拖延的人,需要做根本上的改變就是主動鍛鍊自己的自控力

  • 6 # 子瑧子

    我每天睡覺前都設定五個鬧鐘,第二天一早只要鬧鐘一響,我都是立刻就把鬧鐘關了的,而且每天堅持五次。所以我應該不是拖延症。

  • 7 # 周讀記

    可以參見一本叫做《拖延心理學》的書。書中認為拖延在表面上看是時間管理問題,從深層次來看,拖延其實是怎樣面對自己,怎樣跟自己和諧相處的心理問題。

    恐懼引發拖延

    拖延主要是由恐懼引發的。

    一部分人對失敗恐懼。這些人是完美主義者。對事物的期望往往大於自身能力,這就造成這件事完不成。如何不傷了自己的面子呢,拖著吧。最後,事情辦砸了,就安慰自己說,不是我沒能力,主要是因為我沒有全力以赴。

    一部分人對成功恐懼。比如,這次考試考了100分,那以後次次都得考一百分,不然別人怎麼看我。領導交給我一天的工作,如果我兩小時就幹完了,那以後豈不是要被壓更多的工作?

    失去掌控權引發恐懼。當我們被別人強加著去幹什麼,就會傾向於拖延。如果,客戶就喜歡週末打電話,一般都不願意接聽。上次見面對方遲到了,為了報復他,我這次也遲到。領導又週末安排任務,還是拖著吧。

    拖延還有其根源所在

    心理根源:我們認為的時間快慢跟實際時間的差別。在主觀上,等車時,時間很慢,早上賴床時,時間又很快。在客觀上,時間流動的速度是不變的。我們以為還有很多時間去完成某件事,時間其實已經不夠用了。

    生理根源:人們本能的拖延。有一個故事說,人的腦袋裡有兩個小人兒打架,一個叫勤奮,一個叫懶惰,叫懶惰的這個就是本能。後來,我們都知道,叫勤奮的這個小人兒經常幹不過叫懶惰的這個。

    文化根源:家庭環境對拖延有很大的影響。有的父母對子女期望過高,有的父母懷疑孩子的能力,有的父母對孩子控制慾過強,有的孩子對父母依賴性太強。這些都會成為孩子長大後習慣拖延的誘因。

  • 8 # 會飛的蒲公英76

    剛才都說了,拖延不是意志問題而是心理問題,拖延的根本其實就是源於內心的恐懼,而恐懼的產生其實就是自己內心極大的不自信!越不自信就越想拖延,有些問題其實沒有多大,在別人眼裡簡直沒法說了,可在自己這裡就好比是要攀登珠穆朗瑪峰一樣!但是,只要這個人一但找到了心中的那份自信,所有的問題都迎刃而解了!可是想要找到心中丟失的那份自信談何容易啊?我現在就在尋找,不知道何時才能找到,但至少現在的我還不想放棄,因為在這個世界上最容易做到的是事就是放棄,我想再嘗試一次,哪怕只有一次,這最後的一次,如果真的不行,只能說明是我的能力問題,不是社會的冷漠問題!到時候我再選擇做那件最容易的事也不晚!

  • 9 # 是半仙兒啊

    拖延症(Procrastination)一詞,在國外心理學界已經出現近30年了,而最近幾年國內“拖延風”的盛行,似乎變成了職場人士的一種“職業病”。百度旗下某招聘網站曾發起一項關於“拖延症”的調查,結果顯示近九成職場人士均患有“拖延症”。86%的職場人聲稱自己有“拖延症”,僅4%的職場人明確宣告自己沒有“拖延症”。

    拖延症的心理學解釋為以推遲的方式逃避執行任務或者作決定的一種特質或者行為傾向,是一種自我阻礙和功能紊亂行為。單純的做事拖拉僅僅算是拖延,但如果個體的拖延已經影響到自身情緒,如出現較強的自責情緒或者負罪感、自我否定等,甚至出現焦慮、強迫等症狀,就可以稱得上是“拖延症”了。

    職場拖延症不僅對職場人士有很大的危害,對整個企業組織也有一定程度的負面影響。就個人層面而言,職場拖延症最直接的影響就是工作質量的下降,進而影響個人事業的發展。同時,職場拖延症影響個體心理,使個體產生羞愧、自責、自我否定等不良心理。就企業層面而言,員工的職場拖延症會破壞團隊協作和人際關係,影響企業的整體利益。

    是什麼讓我們產生了拖延?

    客觀因素:

    1、社會環境。在現有的社會背景下,各行各業都面臨著巨大的挑戰和壓力。為了緩解這些壓力,不少職場人士選擇趨向於短暫性地逃避任務,而在這資訊大爆炸時代,網路、手機、電視、報紙、音樂等使他們輕而易舉地從任務中脫離出來,形成拖延。

    2、所分配任務的性質。所分配任務的難度、時限、個體滿足感等也會影響拖延的形成,那些深奧難解、枯燥同時個體價值滿足感又低的任務越容易引起個體的拖延。

    3、獎懲的大小和及時度。趨利避害是人的生物本能,因此如果任務的完成能使個體及時獲得認同的反饋,得到相應的獎勵,那麼個體的行為將更趨向於“追求成功”,當個體獎懲大小和獎懲及時程度與個體是否拖延成反比時,即獎懲越大越及時,人們越趨向於拒絕拖延。

    主觀因素:

    1、人格的影響。缺乏責任意識,會導致思想行為上的懶散和拖延,那些經常感到憂傷、焦慮、抑鬱、脆弱、敏感、細膩,情緒容易波動的人也在拖延症群體中佔有較大比重。

    2、自我效能感。自我效能感是指個體對自己達成某項任務的能力的信念。自我效能感低的個體會低估自己對任務的勝任力,從而產生強烈的畏難情緒,會頻頻體驗到焦慮和無助,進而一再地推遲任務開始的時間。”

    3、那些總是追求完美或者懼怕失敗的人更容易產生拖延;同時,在完成事情時產生抗拒或者抵制等情緒,也會影響事情完成的進度。

    一、學會高效工作管理時間。

    1、學會“6”點優先工作制,調整自己工作的時間安排,把儘量多的時間用在重要但不緊急的工作上。每天上班前,根據任務的重要性,列出6件最重要的事情,並從“1”開始,全力以赴的去完成。以此類推,直到完成第六件事。

    2、設定小的時間段。要克服職場拖延,可以為自己設定一些時間段。例如寫工作彙報時,給自己設定半個小時或者一個小時,然後集中精力在這個時間範圍內完成工作。透過這樣的訓練,工作效率會大大的提高。

    3、20秒情緒管理。克服拖延,還要學會控制自我的情緒,對於該完成的任務必須當機立斷,立即行動。

    二、學會科學管理日常生活

    1、保持充足的睡眠,加強身體鍛鍊。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規律的作息時間,可以使個人的注意力長時間集中,可以減少因分心而帶來的拖延行為。

    2、確立目標、分化任務。當確認了工作任務之後,將目標任務細化、一步一步的完成,並且嚴格控制完成的時間。

    三、適當對自己獎勵和懲罰。

    獎懲制度作為一種外在的監督體制對克服拖延具有重要的意義,個體可以根據自身任務的特點,設定與任務大小、難易程度相匹配的自我獎懲。

  • 10 # 中草藥知多少

    我認為拖延症是個人意志問題。我們拖延的往往是我們不會做、不想做的事,正因為不會做、不想做這種潛意識不斷在我們腦海裡浮現,而我們個人意志又不夠堅定,才會拖延。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袋鼠是哪個國家的國寶動物?